第45章 能烧的石头?你魔怔了吧
- 大秦:开局被祭旗,神笔诛赵高
- 木蛇年
- 2371字
- 2025-06-26 14:14:10
“秋收那天,就请老丈你,来挖这第一锄!”
“若是挖出来的东西,不能让老丈你心服口服,我不但双倍赔偿全村损失,”
他环视一圈,目光重新落在张老三身上,一字一顿:
“我这官印,立马承交陛下,解甲归田!”
嘶!全场倒吸一口凉气:拿官印做赌注?这是疯了!
文魁却盯着张老三,继续道:“但若是挖出来的东西,让你无话可说……”
“就劳烦老丈,抱着地蛋,在这田埂上,高喊三声‘是俺有眼不识泰山’,如何?”
现场,一片死寂。
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倔强的老农身上。
张老三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看着眼前这个眼神锐利、又带着三分笑意的年轻人,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脑门。
“好!一言为定!”
“老汉我倒要看看,侯爷你这地底下,到底能长出个什么金疙瘩!”
说罢,他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从此,张老三成了示范田里最古怪的农户。
他每天下地,不是为了侍弄庄稼,而是像个监工,叉着腰,四处挑刺,嘴里嘟囔着“等着瞧”。
酷暑转瞬,秋风已至。
还是那片官田,还是那群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瞟向站在最前面的张老三。
“张老丈,”文魁含笑开口,“请吧,这第一锄,是你的了。”
张老三嘴角一撇,接过锄头,心里冷笑:“好,今天就让你当众下不来台!”
他抡起锄头,憋足了劲,猛地刨了下去!
下一刻,整个人僵住了。
锄头尖传来一阵密集的触感。
不是一个,不是两个……而是一大串!圆滚滚,沉甸甸!
他猛地一用力,将整株藤蔓提了起来!
哗啦啦!泥土簌簌落下,
一串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浅橙色“地蛋”,暴露在所有人视线中!
“天……天爷啊……”
张老三的声音在颤抖,他扔下锄头,捡起一个最大的,那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差点落泪。
这一嗓子,像点燃了火药桶!
“挖!快挖!”
“我这里也有一大窝!我的天,这下面藏着一窝金疙瘩!”
“我的更大!快看!有拳头那么大!”
“神了!这地下真的能长出金子来啊!”惊呼声,狂笑声,响彻云霄!
巨大的木杆秤,被抬了上来。
“张老三家,一垄地产出……一百二十斤!”
“李四家,一垄地产出……一百三十五斤!”
数字一个比一个惊人!
最后,计官拿着颤抖的竹简,用尽平生最大的力气,嘶吼出最终结果:
“经核算!地蛋示范田,平均亩产......“
“一千八百斤!”
在震天的欢呼声中,所有人都看到,
那个倔强了一辈子的老农张老三,“扑通”一声,双膝跪地。
他没有去看文魁,而是捧着怀里那个“地蛋”,像抱着稀世珍宝。
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额头沾满了泥土。
然后用尽平生最大的力气,对着那片田野,吼出了声。
“是俺……是俺有眼不识泰山!”
“是俺有眼不识泰山——!”
“是俺有眼不识泰山——!”
三声过后,老汉再也忍不住,伏在地上,嚎啕大哭。
“扑通!扑通!扑通!”
成千上万的百姓,自发地,一片片跪倒在地,对着那个含笑而立的身影,顶礼膜拜!
自此,蜀地百姓再不称其为关内侯。
他们,称他为——“文神农”!
地蛋大丰收的消息,如插上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蜀中。
烤地蛋的香气混杂着米酒的甘醇,飘荡在夜空中。
文魁坐在篝火旁,接受着一杯又一杯的敬酒。
“文神农,若不是您,我那刚出生的娃儿,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我等愿为文神农立生祠,日夜供奉!”
面对一张张激动而真挚的脸,文魁只是微笑着,一一饮尽。
就在这欢庆的顶点,一骑快马,冲破夜色,直奔篝火而来!
“吁——!”
骑士在最后一刻勒住缰绳,翻身滚落,来不及站稳,便连滚带爬扑到文魁面前。
来人,正是当初为文魁引路的獠人部落少族长,阿蛮。
此刻的他,盔歪甲斜,浑身浴血,一条胳膊软软地垂着,显然已经断了。
“神农大人!”
阿蛮的声音嘶哑,嘴角带着血沫,
“救……救救我的族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狼狈不堪的獠人身上。
文魁脸色一沉,亲自扶起他:“别急,慢慢说,发生了什么事?”
“是滇夷!是滇夷杀过来了!”
“他们有一支藤甲军,刀砍不入,箭射不穿!我们寨子……寨子快守不住了!”
“藤甲?”文魁眉头紧锁。
“是!”阿蛮用力点头,激动地扯动了伤口,痛得龇牙咧嘴,
“用桐油浸泡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老藤编织而成,轻便坚韧,刀剑砍上去,只会打滑!神农大人,您是天神下凡,一定有办法对不对?”
“求您发兵救我们!我们獠人,世世代代为您做牛做马!”
看着阿蛮绝望期盼的眼神,再看看刚刚从饥饿中挣脱出来,脸上还带着茫然的蜀地百姓。
文魁心中,一片冰冷。
在这乱世,没有足以自保的武力,丰收的粮仓,只会是引来豺狼的肥肉。
他缓缓站起身,看向身旁的功曹掾李二郎,
“二郎。”
“属下在!”李二郎心头一颤,躬身应道。
“你本是工匠世家,在此一道,深有心得。我要你,立刻召集蜀中所有顶尖工匠!”
李二郎一愣:“侯爷,这是要……”
文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咱们的刀剑,为何破不开区区藤甲?”
“这……乃是材质所限。”
“我大秦青铜兵刃虽利,但韧性不足,遇上那以柔克刚的藤甲,便失了力道。”
“若是百炼精铁,或可破之,但百炼之法,耗时耗力,所得不过寥寥,远水解不了近渴!”
“谁说我要用百炼之法?”
文魁嘴角一撇,脸上浮起一丝微笑。
“我要你……造一座炉子。它不吃木炭,吃山中唾手可得的‘黑石’。”
李二郎听得瞠目结舌,如同在听天方夜谭。
“大人,你说的黑石是何物?在哪里可寻?”
文魁笑着走近,拍了拍李二郎的肩膀,
“此石,其色如墨,其质如石,触之易碎,燃之有火,有恶臭,蜀郡南郊应该有此物。”
李二郎压下满腹的困惑,躬身领命。
次日,蜀郡城内外的顶尖工匠、石匠、民夫近千人,被征召一空。
他们被带到蜀郡南郊的群山之中——寻找“黑石”。
“二郎,这‘黑石’究竟是何物?”
一位须发半白的老工匠,是李二郎的叔伯辈,他擦着汗,忍不住发问,
“侯爷可有明示?是黑色的玉石,还是黑色的铁矿?”
李二郎面露难色,只能重复那近乎玄学的描述:
“侯爷说,此石‘其色如墨,其质如石,触之易碎,燃之有火,有恶臭’。”
众人面面相觑,一片哗然。
“能烧的石头?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让咱们这么多人,满山遍野找一块会着火的臭石头?侯爷莫不是被南蛮妖术魇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