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地狱之火?那是火井!

蜀郡南郊,乱石荒坡。

空气中,一股浓烈的臭鸡蛋硫磺味扑面而来,让身经百战的秦军锐士,都下意识皱起眉头。

这里死一般寂静,唯一的声响,是风吹过乱石的呜咽。

寂静的源头,是地上七八个深不见底的坑洞。

一簇簇幽蓝色的火焰,从洞口往外冒,如冥府灯笼,青天白日依旧让人心生寒意。

“大人,此地不祥……”

亲兵队率的声音发干,握着剑柄的手背青筋毕露。

李二郎,这位被文魁委以重任的天才工匠,此刻也完全没了平日的从容。

他死死盯着那些火焰,喉结上下滚动,脸上写满了震惊。

“不对……此非鬼火。”

“或是沼泽瘴气?不,瘴气无根,随风而动。”

“亦或是山中麟火?不,麟火一闪即逝……!”

他抬头看向文魁,眼中满是求知欲:“大人,这……究竟是何物?”

文魁却笑了。他环视一圈,看着众人脸上的恐惧。

“怕什么?”

“不过是些能烧的‘气’罢了。”

附近的村民们远远地聚集在山坡上,对着这群闯入“禁地”的官兵指指点点。

“是那位文青天!”

“他来这里做什么?难道是要镇压这妖火?”

一个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丈,被几个后生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近,隔着几十步高喊:

“使君大人!万万不可靠近啊!那是地狱门,是会吞噬生灵的妖火!碰之不祥啊!”

文魁闻言,非但没退,反而向前走了几步,站到了一个燃烧最旺的火洞前。

他回过头,对着所有人微微一笑:

“老丈,乡亲们,稍安勿躁。且看本官,为尔等降服此火。”

“来人。”

“取锅,架火,倒水。”

简单的几个字,让所有人当场石化。

锅?架火?倒水?用这……用这“地狱之火”烧水?

疯了!文大人一定是疯了!

但监军的命令无人敢违抗。

很快,一口行军大铁锅,被两个腿肚子发软的亲兵,战战兢兢抬了过来。

当铁锅的锅底,接触到燃烧的气体时,并未发生任何恐怖之事,只是稳稳架在了坑口之上。

又有人从附近溪流,取来半锅清澈见底的凉水,哆哆嗦嗦地倒入锅中。

做完这一切,所有人立刻退到数丈外,与李二郎站一起,屏息凝神,死死盯着那口锅。

时间,一息一息地流逝。

乱石坡上,只有那幽蓝的火苗在无声跳动,以及众人越来越重的呼吸声。

一炷香的功夫,仿佛比一个世纪还漫长。

突然!

“咕嘟……”一个微不可闻的声音,从铁锅里传出。

一个气泡,从锅底升起,而后破裂。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咕嘟……咕嘟咕嘟……”

气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水面开始剧烈翻滚,一团团白色的热气,蒸腾而上!

“水……水开了!”

不知是谁,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一声尖叫!

“天哪!开了!真的开了!”

“鬼火……鬼火能烧开水?”

“这……这到底是什么神仙法术?”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文魁缓缓走上前,站到人群中央,伸出一根手指,指向那口沸腾的铁锅:

“父老乡亲们,将士们!”

“此火,非鬼火,乃地火!”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每一张震撼的面孔。

“这是上天怜我蜀地百姓,特意赐下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能烧水,便能做饭!”

“能做饭,便能煮盐!”

“能煮盐,便能……冶铁炼钢!”

煮盐!冶铁!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意味着财富与力量!

“从今往后,”文魁的声音拔高,

“我蜀郡煮盐,将不费一根木柴!我大秦炼钢,将有源源不绝的燃料!”

“此非不祥,乃是天大的祥瑞!”

短暂的死寂之后,人群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文大人神人也!”

“天佑大秦!天佑文大人!”

“祥瑞!这是天大的祥瑞啊!”

李二郎激动得浑身颤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文魁面前。

“文大人!此火……此火当真能引走使用?”

文魁看着他,赞许地点了点头,抛出了一个他从未听过的词。

“当然,只需要……铺设‘管道’。”

“管道?”李二郎一愣。

文魁只说了一个字:“竹。”

李二郎先是茫然,随即眼珠一转,瞬间通透!

“竹……竹子?中空!首尾相连……我的天!”

他猛地一拍大腿,呼吸瞬间粗重起来,指着那些火井,语无伦次地大叫:

“可行!大人!此法绝对可行!”

“把火引到山下去,引到盐井边,引到铁炉旁!天工......此乃天工开物啊!”

看着状若疯魔的李二郎,文魁会心一笑。

天才,只需一点拨,便能通神。

“好!本官命你,即刻执掌‘蜀郡建设团’,以此地为中心,起盐场,熬井盐!”

“今后,我蜀地之盐,不费一木一柴,价将贱于土石!其白如雪,其利于国!”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宏大。

“再建陶窑,烧砖瓦!再筑高炉,炼精钢!”

“本官要让蜀郡,处处炉火不熄,家家温暖如春!让大秦锐士,用上用‘地火’炼出的百炼之钢!”

李二郎浑身剧震,他重重跪地:“二郎,领命!必不负大人所托!”

一个以火井为中心的庞大工业,在李二郎带领下,热火朝天地破土动工。

文魁的声望,在蜀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几被神化。

但他知道,在这个年代,农业,才是一切的根本。

就在他筹划,如何在蜀地掀起一场农业变革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上了门。

来者,是之前在“豪强清算”中,从轻发落的一位中小地主,名叫赵奉。

“启禀文大人。”

赵奉躬着身子,姿态放得极低,眼中却带着一丝邀功的兴奋,

“小人知道大人您心系万民,正为粮食产量发愁。”

“小人斗胆,向大人献上一物。”

赵奉咽了口唾沫,压低声音,仿佛在诉说一个惊天秘密。

“此物,不与稻麦争良田,山坡旱地皆可活!”

“而且……而且其产量,简直骇人听闻!”

他伸出五根手指,激动地比划着。

“一亩,少则数千斤!”

“一亩地产出,活十数口人,绰绰有余啊!”

空气仿佛凝固了。

文魁的呼吸,有那么一瞬的停滞。

他的目光,死死锁在堂下那个名叫赵奉的地主脸上。

“你说什么?一亩,数千斤?”

“此话,可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