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族进化史

从进化论的创始人查理斯·达尔文和阿尔弗莱多·拉塞尔·华莱士开始,分类学的主要学派就已经致力于通过对动物界的分类来解释生物种族的发展史。尽管针对这个目标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借助了生物形态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的帮助),但是很大一部分针对生物分类的实质描述距离解答生物种族的发展历程还很远。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论述主要涉及无脊椎动物,在这个类别中,对其种系的进化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主要待解决的问题

探明动物的种族发展史历来是动物学家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难以解决呢?简单地讲,现存的动物门类,有些早在 6 亿年前就出现了,也就是在前寒武纪末期或寒武纪初期。许多族群因其结构属性,无法在化石化的过程中将骨骼结构保存下来,只余下一处不完整的动物化石痕迹,加之时间长河的冲刷,使我们难以揭开时间的幕布,发现能用于确认不同群体亲缘关系的那些身体特征。另外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在于外界进化压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外界进化压力经常导致同一个物种特征在不具有共同祖先的不同种群中反复出现,使得动物学家们不止一次地将物种错误分类。这被称作“趋同进化”,已知的一个例子是鲸目动物、海牛或者海豹具有类似的前肢,而这些动物来自于不同的哺乳动物祖先。正因如此,许多种群都被分解,成员被归类到生命之树的其他分支中。

观点一致的树形图

种群的源头,最普及的假说是,鞭毛虫纲、真菌、后生动物及领鞭虫纲原生生物构成了其祖先。因此,考虑其与最原始的种群在主要细胞(海绵动物的领细胞)上的相似性,领鞭虫纲生物构成了后鞭毛生物的姐妹群。多孔动物依照其细胞结构的水平,本应该和具有真正细胞组织和体腔的动物区分开来。后者中既有辐射对称的,也有两侧对称的,它们应该拥有与扁盘动物类似的祖先。从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来说,最重要的分支是两侧对称的动物。两侧对称的动物又进而分成两个种系发生的分支: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属于原口动物,分类学上最大的分歧也产生于原口动物领域。后口动物数量相对较少,争议性也较小,包括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