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之道:我与世界对话
- 梁斯乔
- 1546字
- 2025-05-16 16:48:08
第四节 难民如何生活
事实上,难民终究是难民,只有极少数难民能在东道国,也就是收容国获得国籍;剩下的人中,有一部分能够获得难民署提供的正式的“难民身份”证明;其余的,只能做“非法难民”。合法的难民身份很重要,它可以保证难民在本国战争未结束之前,不会被收容国无端驱逐,亦能保证在战后返回家乡的权利,同时也有机会获得联合国的救济。相反,未在联合国注册的难民,即便拥有约旦政府颁发的难民文件,也没有足够的权利保证。至于那些在东道国没有取得任何身份证明的难民,就只能生活在“地下”,几乎无法获得任何教育、医疗和就业的机会。如果他们在收容国生下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不被记录,就没有身份证、户口和护照。
我曾经非常疑惑,在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的难民生活中,那些半合法或非法的难民为什么不去难民署注册,以获得一个正式的难民身份呢?我就这个问题数次走进联合国难民署约旦总部以及约旦政府高级人口理事会采访,并采访了许多叙利亚难民。
答案如下。
首先,难民署的注册点在约旦一共有三个,都在难民聚集的地域。
位于安曼市的难民署驻约旦总部是整个约旦乃至中东最大的难民身份注册点,每天能接待数千位难民。
获取合法难民身份的流程是极为复杂的。在嘈杂拥挤的等候大厅里,一家家难民坐在椅子上、箱子上和地上,焦急地等待着。和医院相似,这里有一排排窗口,按序号接待难民。在经历五六关审核后,难民以三四人的小家庭为单位来到面试处。面试处是一个又一个不到 10 平方米的简易房。每个面试房间里有两位难民署的工作人员,他们会询问难民的详细信息,检查各种身份证明。通过者就有机会拿到“难民证”。

难民注册点
没有合法的难民身份,既可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也可能是被动接受的结果。
不少难民在逃亡的路上,丢掉或是遗失了申请合法难民身份的必要证明文件。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萌生“将身份证明扔得越多,我就越安全,因为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的想法。也有很多难民在经历战争之后,丧失了对联合国和政府的信任,即使有身份证明,也不愿将其提交至难民署。身在非法劳工市场的难民更害怕来自收容国政府的监视。同时,在难民署注册后,亦很少能得到实质有效的救助,而难民身份证明每年都需要更新,更新的费用也是影响大多数难民获得正式身份的因素之一。
更重要的是,拥有正式的难民身份并不代表可以拥有合法、体面的生活。上百万在约旦的叙利亚难民中,也许有一半能够得到法定难民身份,但能够得到合法工作的则少之又少。在约旦、黎巴嫩等收容国,难民们被“工作许可证”就业系统束缚。作为外国人,难民们必须持有工作许可证才能通过合法的方式挣钱。
约旦大致从 2016 年开始向叙利亚难民发放工作许可证。截至2020 年,累计发放约 20 万份工作许可证,占 140 万叙利亚难民的 1/7。可数据往往具有欺骗性,各种文件中鲜少提到工作许可证的具体信息。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作许可证都只有几个月的有效期。例如,一个建筑公司招募了数十位难民来做一个工程项目,公司很可能会帮这些难民向政府申请半年时长的工作许可证。半年时间一到,许可证就作废了。
我在 2020 年 4 月分析了约旦近两年新发、更新的工作许可证的总数,得出最多只有约 13000 份工作许可证仍在有效期内的结论。也就是说,140 万叙利亚难民中,最多只有 1%是合法的工作者。此外,工作许可证将难民所能从事的工作限制在农业、建筑、餐饮等收入最低的行业。换言之,叙利亚难民不管学历多高、本领多强、从前多成功,成为难民后便再也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合法的医生、律师、分析师或是银行经理。我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就算持有工作许可证的 1%的合法工作者,他们所从事的临时低收入的合法工作,往往无法让他们养活一家人。他们也总会争取另一份半合法或非法的工作,以便养家糊口。限制难民的就业行业,已成为收容国在劳工市场竞争中保护本地人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