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制药坊中,群医质疑

“妙语!实在是妙语!”

“然则病气说并不知微尘之积少成多,而只晓气也?”

戴思恭一拍桌子,“对,对!”

“就是这样!”

昝昭一副震惊模样地看着戴思恭做着完全不符合他想象的动作:

“妙啊,妙啊!”他一边奋笔疾书,一边激动地发出哈基米的声音,“此论甚妙!”

“如此一来,病气说的诸多积弊,就都可一扫而空!”

他震惊道,“不一般啊,不一般啊!”

昝昭听不懂,但从戴思恭的反应中,他能看得出来——

这个论调,很牛逼!

不然戴思恭,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他站起身来,正要抓起赵青禄的手:

“我这一趟出来,本来只是想要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堪用的民间土方。”

“却是未曾想到,竟然还能遇上小先生这等人才!”

他其实出来的时候,只是抱着出来看看,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能用的法子来的。

却没想到——

竟是能遇上让他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学说来!

他惊叹道,“这番说理,恭所学甚多!”

“在此谢过小先生了!”

赵青禄躬身行礼,他对这位历史上的中医前辈表示尊敬后,说道:“戴先生,其实这当中还有许多你想要解释的东西,您的理解,并不全面。”

“不全面?”戴思恭惊道,“怎么会不全面?”

其实更令他震惊的是,竟然真有人敢驳他?

须知,往常根本就没有人敢反驳他这位太医院首席。

“不全面的地方,等我治好了皇后殿下,再慢慢说如何?”

“不可!”戴思恭急道,“就现在说!”

“朝中那群人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救人的东西你得留着!”

“小公公!”

“咱家在。”昝昭慌忙走了上去。

“你去宫中复命,待我二人钻研片刻!”

“戴先生!”

可不能如此!

昝昭大惊。

怎么回事?

这赵青禄是什么大明魅魔不成?

须知,戴思恭平常最是尊君重礼,把君父看作最重要。

怎么今天,却为了一个小子,变成了这样一副模样?

“戴先生,可不能如此啊!皇后殿下还在宫中垂危!”

“皇后殿下一人重要,还是……”戴思恭似乎仍有不快。

昝昭忙上前打断:“戴先生!”

他向赵青禄投了求助眼神,赵青禄这才笑道:

“戴先生,这西域邪毒,我们先把药制了可好?”

“若是不能细细讲解医理,至少您是见我制了药,后面也可医治。”

戴思恭这才点了点头,“我带你去制药坊。”

……

制药坊坐落在一处极为宽阔的所在。

赵青禄跟着戴思恭走过礼部,到了礼部的西厢大堂外,再往东走过生药处,便到了制药坊。

他一路走,一路暗暗心惊:

“这古代的太医院,到底是厉害。”

“虽然是纯粹的手工生产,但是样式齐全,药材完备。”

哪怕是21世纪的许多实验室,都做不到这么齐全的设备。

说的就是某人!

戴思恭转头看着赵青禄的惊叹神情,不由得介绍道:“这里便是我们的制药坊了。”

他很享受这种外面来的人看到自己的设备,很震惊的感觉。

“太医院,几乎每人都有地方制药,你且看一看有什么需要的,我命人去备便可。”

三人一经走进制药坊,其他在制药的人便都是抬起头:

“戴先生今日怎么带了个太监来?还有旁边那人,是个囚徒吧?他们怎么一起来了?”

“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戴先生难道又接了宫中的净身事物?这囚犯来头不小啊,能让戴先生亲自净身。”

“净身来制药坊作甚?我看分明就是流放的犯人出发之前,想要学一味药傍身……”

“哎,等等,你们看,他怎么向戴先生反而提起要求来了?”

“……”

赵青禄对眼前的制药坊赞叹不已,但很快便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

他清了清嗓子,对戴思恭说道:

“戴先生,我需大蒜几头,需一干净石臼;此外,我还需要纱布,陶罐,醋,灶灰。”

“灶灰?”戴思恭有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命令下人去准备。

周边的人很快就有些质疑神色——

“怎么是这孩子制药?他看上去年纪不大啊,居然能指导戴先生制药?”

“指导?哪有制药用灶灰的?”

“是,这是治疗什么的药啊?”

“不知道……”

“哎,这就是你们没听说过了吧!我刚才去大狱探望了我父亲,这是治疗皇后殿下的!”

“竖子居然能做这种事情?”

“……”

赵青禄把旁人的非议都当作耳旁风,只是自顾自地等着。

戴思恭看着赵青禄这副神色,愈加欣赏这个小辈了。

“若是真有用,不如便是收入我太医坊……”

不多时,东西准备就绪。

戴思恭和昝昭都有些好奇地看着赵青禄。

“其实这条件,以后有机会还能制青霉素啊……”赵青禄一边处理大蒜,一边神游万里:

“其他的东西我活着说不定搞不来,没有数学物理化学基础,那些生物的东西想要搞出来难度太大了。”

“但是青霉素是可以瞎猫碰着死耗子造出来的。”

他抓起几头大蒜,用清水冲去泥垢,放入铜盆中浸泡片刻,任由蒜香弥漫开来。

戴思恭捻须而立,眼神里既有探究,也有期待。

制药坊内,其他人也都是跟着安静了下来。

……

注1:本文中的煎药,制药方法同样参考《黄帝内经》,当中谈论了剂型选择、煎煮法等基础原则,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及“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注2:古人知道烈酒可以消毒参考的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当中提到了提到酒可用于清洗刀伤、烫伤等各种外伤,能有效减少感染以及加速伤口愈合,还指出酒的消毒作用与其内含的某种物质密切相关,且温酒消毒的效果比冷酒更加显著。

注3:应天府太医坊的史料作者没找到,就只找到了《顺天府志》记载,明代的太医院还在“礼部后,西厢大堂外”,殿前有数百年树龄的松柏,这就是所谓的铜神。此东南、东北均有皂役住庐。再往东就是生药库,库中有库神堂、土地殿,于是就照着顺天府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