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复式记账,李善长惊(假如会计水平倒退五百年,而我保持不变)

赵青禄有些疑惑地抬起头,“怎么了?”

葛景山气喘吁吁地看着赵青禄,说道:“韩国公刚才送来了一个病人。”

“这病人……唉,我也不好跟你解释。”

“戴先生说,要请你过去看一眼。”

“请我?”赵青禄一愣,“有那么多御医在那里,请我是要干什么?”

葛景山摇摇头道:“是伤寒!”

“戴先生现在一筹莫展,正等着你去呢!”

“快去吧!”

还有让戴思恭一筹莫展的疾病?

赵青禄愣了愣神,看了看桌子上的账目,把账目的边角上泼了些墨水。

旋即离开生药库。

……

生药库。

李善长跟在昝昭后面,走入了生药库。

昝昭还是头一次和这种级别的朝廷大员凑在一起,他有些感觉不是很舒服——

浑身不自在。

在今天之前,他甚至连陛下的面,都没机会见到。

“还得是刘先生的运作……”

昝昭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那位刘先生肝脑涂地。

至于那个赵青禄?

“小插曲罢了!”

李善长跟着他,走入生药库中。

“韩国公您要什么药,跟我说一声,我现在去寻生药库的副大使。”

李善长点头,把药方递给昝昭。

昝昭接过药方,去寻大使。

李善长站在生药库门口,却发现桌上打翻了一小碟墨水。

他抬眼望去,“怎么还有翻了的墨水……”

“这是账本?”

他眼睛动了动,“怎么会有账本在这里?”

“倒是聪明,晓得防人换账坏账的道理。”

“不过,我翻则没什么事了。”

他用手点起纸页,细细翻阅起了账目,当即眼神中便是有些惊讶:

“这人记账的方式,好生不同。”

第一页上,只有潦草的“借原材料——当归”

“贷库存现金”

“借原材料——人参”

“贷库存现金”

“借……贷……?这是什么?”

他有些疑惑,借贷这东西民间常有,王介甫在青苗法中也曾提及。

只是,谁会用这玩意儿来记账呢?

“借方,指的是财务的增长额?”

“贷方,指的是财物的减少?”

李善长很快明白了这个账目,“倒是颇有几分意思的。”

“这样来看,倒是很好地解决了生药库这地方常有的开支采买重复的问题。”

“有点功夫。”

“可是,这套方法难道还能解决其他问题不成……”

须知,这还只是小事。

毕竟只是生药库的内部事项,这个账乱点也无所谓,对于生药库来说,这些主要是提供给御医,由御医来配备药膳的,并不算昂贵。

“此子……有巧思,但没有看破本质。”

李善长摇了摇头。

真正属于这里的本质问题,其实有两个。

第一!

生药库私下会为外人烹制药物,这是陛下亲口准许的,用以解决生药库的俸禄问题。

也正因此,有很多人存在着吃回扣的现象。

除此之外,也很难统计清楚,到底有多少收入,多少支出,每个人到底拿这些材料去烹煮了一些什么——

以前如果只是单纯记记收入支出还能明白,但是如果多了,那就不明白了。

第二!

这里的很多宝贝,还有官员支取走,用来内斗的毒药,这些账目名目混杂,很难弄清楚,才是重点。

“这方法虽然看着很理想,但问题是……未免也太繁琐了?”

李善长喃喃道。

这种方法,说到底,每次都要写借贷,不繁琐吗?

“明显整理得账目还不够多,写到后面这么多账目,绝对就要嫌烦了。”

年轻人,哪有那么能耐得住性子的?

“为了方便整理收入支出,就专门写个‘借’和‘贷’,刚上手的时候是方便了,后面可就麻烦喽。”

他接着往下翻了几页,清晰地看到了几个关于商品交易,代人烹药的部分。

他细细地翻阅着,点了点头:“耐性不错。”

“刚才倒是没想到,居然还能有这种优点?”

“这些部分,把每一笔账目的东西都归纳得很好啊……不错,这样倒是……呵呵,倒是不怕得罪同僚。”

李善长笑了,“胆子很大。”

“不过太医院的人,怕是要给这小子穿小鞋喽。”

他细细地翻阅着这些账目,“谁吃回扣,一目了然。”

“等等……等等!”

他越是往下翻,越是目瞪口呆起来。

“竟能如此?竟能如此么?”

李善长看着面前的账本,贪婪地翻阅着,“好……”

“好精妙的方法!”

李善长的手指突然僵在半空,借着窗外斜射进来的微弱天光,他看到账簿末端那行被反复涂改的数字——

“借库存现金——收王参军银五十两”

“贷原材料——砒霜”

“好生大胆!”

竟是笑了。

他的嗓音在空旷的库房里回荡。

六十余年的官场阅历,从布衣书生到户部侍郎,见过的账册何止千万卷,可眼前这本薄薄的册子却像把烧红的铁钳,正一点一点灼烧着他的脊椎。

“我好像……慢慢看懂了。”

“借方必有贷方,借贷必相等……”

他看懂了!

他原本以为,这个借方,贷方不过是单独排列,只是这小子为了方便记述罢了。

可他现在才反应过来!

“这是每一份财务的收入和支出,都要对应起来的意思?”

李善长突然踉跄着后退两步,灰白的胡须剧烈颤抖着。

他想起去年淮左粮仓的贪腐案,想起那些被偷梁换柱的漕粮数字,想起无数官员在账本里挖下的蚁穴如何让国库的堤坝轰然崩塌。

“若是那时候用的是这套记账法……”

虽说不能隐藏住一些贪腐吧,但是……

最起码不会出现去年淮左那样,只是因为欺下祸上就让人混了过去的情况!

“每一笔银子都有来路去向,每一个支出都有对应收入!“

他忽然暴起,将账簿紧紧按在案上,青筋暴起的指节叩得木案咚咚作响。

这哪里是寻常的药库账目?

……

注:

明初,由于低级错误频发,存在着许多官员利用那时记账机制落后,直接瞒过户部官员的现象,这也是当时空印案诱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