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自投罗网
- 受命于天?从县令开始,打通三国
- 玉谿山人
- 2777字
- 2025-06-01 09:00:08
阳翟,太守官寺正堂。
波才半靠在坐榻上,目光环视着堂内众人,脸上布满阴鸷神色。
清脆的敲案声,随着他手指的起落,有节奏的响起,仿佛一声紧过一声的催命咒。
“大帅,却是不知今日召集吾等有何要事?”一位阳翟大户终究忍受不住这快要窒息的氛围,战战兢兢的拱手以对,“可是吾等提供的粮秣不够?大帅勿忧,我许氏再捐,不,再献五百石……”
见有人出声打破僵局,余下的大户豪族们也纷纷开口,你一言,我一语,不多时,加在一起就捐献了粮食数千石。
然而,坐在上首的波才神色依旧冷峻,甚至嘴角开始勾起一抹冷笑。
波才收起弹动的指头,轻轻拍了一下案面,却惊得堂内看似说得热闹,实则个个都小心翼翼观察着波才的一众大户们悚然一跳。
堂内嘈杂慢慢减弱,直至恢复原先的沉寂憋闷。
“我该说你们聪明,还是该说你们蠢笨。”
波才冷哼一声,“到现在还在我面前卖弄这些小伎俩,难道你们不知道眼下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了吗?”
“要不彻底加入吾太平道,要不就是死……”
此言一出,堂下大户豪族们惊骇的仿佛待宰前的鸡一样,连呼吸都不顺畅了。
过了好半晌,最开始发话的大户许氏,在身后一众目光的示意压迫下,惨然说道:“大帅,我愿献上全部家资,以为大帅军需。只恳求大帅留几亩荒田,让我躬耕,奉母养子……”
堂内余众带着渴求的神情,跟着纷纷点头起来。
“你们还是不懂,还是以我是想要借机来压榨你们家财。”波才脸上冷笑愈发浓郁,慨然起身,走到堂间,伸手环指,“看看你们,往日里个个自诩家传源远,文气盎然,却无一人能知道我的苦心与好意。”
“你可知道我为何选择召集你们?”
波才这突如其来的询问,倒是让众人有些失措起来,一些有心之人,好似想到了什么,直愣愣的盯着波才。
然而不管众人神色如何变化,波才依旧继续着自己的表演。
他走到白白胖胖,一张大脸挂满汗珠的许氏面前,缓缓蹲下,面对面的说道:“许氏,五世之前曾出过两千石,而后数代皆为郡中吏,至多不过六百石,到了你这一辈,只剩小小两百石。”
俄而,又转向许氏身边另一人,“你,刘氏,与许氏相差仿佛,却还要更糟糕一些,已经两世没有入仕了。今日若不是我召见你,你恐怕连这太守官寺的门都进不来!”
“还有你、你、你们其他人,皆是如此。”
被波才点到之人,神色不一,有的愕然,有的无奈,有的不甘,还有一些开始期盼。
“我知道先前长社一役,确实算是大败。但那与天下黄巾席卷之势相比,不过小挫而已。且不说颍川余下十几县都尚在我们手中,临近的南阳、汝南,黄巾事业正如火如荼!”
波才再度起身,扶着腰中环刀,神色激昂,振振有词。
“汝等这些上不上,下不下的所谓大户,豪族。难道不想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一样,成为真正的顶尖世族吗?”
“做太守、国相、九卿,甚至是三公!”
“这些你们梦寐以求的,只有跟着我们太平道,才有可能得到。”
“看着我!”一声怒喝,让神色迷茫的众人纷纷抬头。
自宴饮开始之后,就一副阴冷表情的波才,此时却露出了和煦笑容。
“来,加入太平道,此后我们就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同胞。”
“我……我……”座位最为靠前的许氏和刘氏对视一眼,两人脸上是同出一辙的挣扎和扭曲,想要第一个开口,却又不敢第一个开口。
便在此时,原本紧闭的堂门被人推开,一股清澈的风随着阳光落了进来,让原本沉溺在暗色中的众人忍不住晃眼。
一个总角少年跨门而入,他神色肃然,双手陇在袖子里,嘴唇抿得紧紧的。身后跟随着另外一名少年,看模样大不了几岁,堪堪束发而已。
总角少年目光淡淡扫过大堂,随后聚焦在波才身上,双手从袖中探出,深深一礼后,认真说道:“我阳翟郭氏愿意加入太平道!”
波才眼眸一缩,脸上神色变得有些古怪。
而堂内众人闻言之后,也纷纷嘈杂议论起来。
“这少年不是郭氏那个浪荡子吗?他怎么来了?他刚刚说的那句话,我没有听错吧?”
“一总角少年,冠都还没加,哪里能代表得了郭氏。这小儿往日里浪荡惯了,居然连此事都敢玩笑!?”
“不……好个郭公则,不愧有着智计百出的称号,心机果然深沉。把一总角少年推到台前,自己却躲在幕后,真是妙啊。”
“妙在何处?”
“哼,你还不明白?若是太平道真能改天换地,那么他郭氏就是阳翟乃至颍川世族第一个响应投身黄天的名门,得到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什么三公九卿怕只是等闲。而若是太平道成不了事,日后朝廷清算起来,他亦可将此事推脱到这少年身上。少年无知,与整个郭氏何干?”
原本沉闷的正堂,霎时间热闹起来,各种猜度此起彼伏,众人脸上神色就仿佛打乱了酱油铺一般,莫衷一是。特别是许氏和刘氏两人,简直都要后悔的咬碎牙齿了,早知道郭氏也心存投奔之意,自己方才怎么会犹豫不绝!
“大帅!”
就在这等纷乱之中,总角少年郭嘉已经走到波才面前,并且再度拱手俯身,表达出的意思不言而喻。
波才又沉默了片刻,他丝毫没有料到郭嘉会出现,自己分明是撇开了诸如辛氏、郭氏这等阳翟顶级世族,甚至连稍弱于这两家的次等世族也没有联系,是专门选择眼下这些大户豪族的。
他是如何得知的?郭氏一直在监视我?还是说消息被人泄露了?
无数种揣测在波才心间纵横,久久难以厘清思绪,也致使他久久没有开口。
可是,眼看着波才不说话,郭嘉却又更进一步,第三次拱手施礼呼唤。
波才陡然回过神,看着身高只到自己肩头的小小少年,眼睛一眯,忽然轻笑道:“不愧是郭氏,一族中少年就如此出色。好,今日我就代远在冀州的大贤良师,收汝郭氏入太平道!往后一同改天换地!”
话音刚落,本就躁动不安的其余人一个接一个开口,尽皆要求加入太平道。
波才笑容不减,一一应允。
待到喧哗稍弱,波才大袖一挥,“既然都已经是兄弟同胞,那就随我一同前往城墙巡视,也好叫阳翟士民和城外汉军,知道吾等是如何万众一心的!”
言罢,波才率先走出大堂,紧随其后的自然是郭嘉,以及与他亦步亦趋的那名束发少年。
……
“可惜时间还是太仓促了,若是再宽裕些,吾等造些投石车,也好过现在这样扛着木梯蚁附攻城。”
阳翟城外,曹操手掌搭在额头,远眺着高耸的城墙,连连摇头。
“造投石车?有那功夫,还不如造土山呢。”张阙挥手散散了燥热的暑气,“你心底都知道右中郎将着急攻城,还平白做这些痴想干嘛。”
“这不是想让麾下儿郎们少些死伤嘛。”曹操收回目光,有些不解的看着张阙,“倒是公高你不去自己负责的南城督战,真的无妨?你就不怕我负责的东城先登?”
张阙不以为然道:“攻城嘛,一板一眼的,也无甚可指挥的,有伍德瑜和典子巩在足以。”
曹操和袁绍从小就玩在一起,自然认识伍琼这个袁绍的奔走之友,以其人才能,加上典韦的勇武,他不得不承认张阙确实有这般余裕。
“那好,就让你看看我曹孟德的谋略兵法!”曹操蓦然振奋,指着东城城头做出策马扬鞭的名将姿态。
在他身前,一方军阵早已经排列整齐,大盾如墙在前,枪戟如林斜指,炽热阳光落在铁甲上,荡起一层朦胧光辉。
两人不约而同的抬头看了一眼日头。
“马上就要到约定好的攻城时间了。”
曹操期待中带着几分战栗。
话音刚落,阳翟城头上,有一面众人再熟悉不过的波字帅旗突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