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粥章
只有分粥者最后食用,分的粥才会尽可能公平。
春秋战国时,有个村落常聚会议事,每到饭点众人分粥总起争执。有人嫌自己碗里少,有人说勺头不均。拾遗子见状,主动提出由他来分粥。
第一天分粥时,众人围在锅边紧盯他的动作。拾遗子不慌不忙,先盛好十碗粥放在桌上,却不急于分发。大家等得不耐烦,纷纷催促。他却说:“今日我分粥,待大家都拿完,最后一碗归我。”
众人将信将疑,依次拿粥,果然发现每碗分量相差无几。原来拾遗子为了让自己拿到的粥不少,必定会尽量把每碗分均匀。从此村落分粥再无争吵,众人皆服拾遗子公正。
拾遗子对村民说:“分物者若先拿,便会想着多占;若最后拿,自然会尽力分公平。”
二、分肉章
某秋日,村落猎户们合伙猎得一头野鹿,众人聚在祠堂分肉。以往分肉总有人抱怨肥瘦不均,此次拾遗子被推举为主持人。
有个年轻猎户迫不及待地说:“快把后腿肉给我,那部分最嫩。”拾遗子笑着摇头:“且慢,待我分好后,大家按顺序拿,我拿最后剩下的。”他先将鹿肉切成大小相近的块,又把肥瘦搭配均匀,分成若干份摆放在木盘里。村民们看着整齐的肉块,渐渐安静下来。
等所有人都挑走了自己的那份,拾遗子才拿起最后一盘。众人定睛一看,那盘肉虽不是最肥美的,却也不差。拾遗子说:“分肉者若想自己不吃亏,就得让每一份都经得起挑选。当分配者把自己放在最后,公平自然就来了。”
三、分地章
村落外有一片荒地,村长决定分给各家耕种,却因地块肥瘦远近起了纷争。拾遗子找到村长说:“让我来帮大家分地吧。”村长点头同意。
拾遗子先带着村民丈量土地,按肥瘦、水源、距离分成上中下三等。有村民担心地问:“你把好地分给谁,会不会偏袒?”拾遗子回答:“我会先列出分地规则,上等地块每家都有一份,中等和下等依次搭配。分完后,我家拿最后剩下的那块地。”村民们听了,便不再怀疑。
分地那日,拾遗子当着众人面画好地界,让各家抽签选取。等所有人家都选完,剩下的一块地虽不算最好,却也不贫瘠。拾遗子对家人说:“分地时若先为自己谋好地,他人必定不服;把自己放在最后,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四、分果章
山上果树结果时,村落按户分果实。往年总有孩童哭闹说自家分到的果子小,今年拾遗子负责分配。
他让各家派一名代表到果园,将摘下的果子按大小、成色分成若干堆。有位妇人指着一堆红果子说:“这堆果子最甜,该给我家。”拾遗子说:“先别急,等我分完,你们选完,最后一堆归我家。”他仔细地把每堆果子都挑拣得差不多,有大果也有小果,有甜的也有稍酸的。
代表们见每堆相差不大,便不再争执,依次挑选。等大家都挑走了,拾遗子家拿走最后一堆。有人问他为何不先挑好的,他说:“分配果实的人若只想着自己,分配就会偏心。只有把自己放在最后,才能让分配没有私心。”
五、议猎章
一日,几个猎人围坐商量冬季狩猎计划,谈及猎物分配时起了争执。年轻猎人阿壮说:“我力气大,打猎时冲在最前,分猎物该多拿。”年长猎人阿福反驳:“我经验丰富,设陷阱找猎物全靠我,也该多分。”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拾遗子路过听见,便坐下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如何?”众猎人请他指点。
拾遗子问:“若你们一起打猎,猎物归谁分配?”阿壮说:“当然该让最会分的人来分。”拾遗子又问:“那分配的人何时拿猎物?”阿福说:“自然是分完后拿。”拾遗子笑道:“正是如此。若让一人负责分配,等其他人都拿完,最后一份归分配者,这样他必定会把猎物分均匀。”
众猎人恍然大悟,阿壮说:“若分配者先拿,可能会多占;最后拿的话,肯定会分公平。”拾遗子点头:“分配利益的人把自己放在最后,大家才能心服口服,齐心协力去打猎。”
六、分帛章
村落里有位织工去世,留下几匹上好的帛布,族人们商量着分给各家。有人说按人口分,有人说按长幼分,意见不一。拾遗子被请来主持分配,他问众人:“帛布数量有限,怎样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
有位老者说:“按长幼次序,长者先挑。”拾遗子摇头:“若长者先挑好的,幼者可能不满。不如我来分帛,把每匹帛裁成大小相同的片段,按户均分。分完后,我家拿最后一份。”众人同意后,拾遗子仔细丈量裁剪,将帛布分成整齐的若干份。
等各家都领走了自己的那份,拾遗子家才拿走剩下的。有人摸了摸那帛布,发现和自家的一样平整细密。拾遗子说:“分帛如分利,分配的人若想自己得到公正,就得先让别人得到公正。把自己放在最后,才是分配的道理。”
七、分粟章
某年灾荒,邻村送来一批粟米赈灾,村长发愁如何分配。拾遗子找到村长说:“我有个办法,可让村民们都满意。”村长忙问何法。
拾遗子说:“你让各家派代表来,我当面分粟米。分好后,代表们先挑,最后一份归你家。”村长犹豫:“若最后一份少了,我家岂不吃亏?”拾遗子说:“正因为你最后拿,才会尽力把粟米分均匀。若你先拿,村民们见你拿得多,必定不满,反而分不下去。”村长恍然大悟,依言而行。
分粟米时,拾遗子帮村长把粟米按户均分成若干份,还特意多放了些在边缘的袋子里,让每份看起来都一样。代表们挑完后,村长家拿了最后一袋,打开一看,分量和别家并无差别。村民们都说:“村长最后拿粟米,果然分得公平。”
八、分器章
村落打制了一批农具,有犁、耙、镰等,要分给各家使用。年轻人想要锋利的新镰刀,老人想要轻便的木耙,大家都争着先选。
拾遗子见状,对众人说:“我来帮大家分农具,分好后,你们按年龄大小依次挑选,我家拿剩下的。”众人同意后,拾遗子先把农具分类整理,将新旧、大小搭配好,每种农具都分成若干组。轮到分镰刀时,他把新镰刀和旧镰刀均匀搭配在各组里。
等年轻人和老人都选走了自己需要的农具,拾遗子家才拿走剩下的一组。有人看了看那组农具,发现既有新镰刀也有旧犁,虽不是最好的,却也实用。拾遗子说:“分配农具时,若让分配者先选,难免有私心;让分配者最后选,才能让每一组都公平合理。”
九、分薪章
冬日临近,村落要分柴火过冬,众人因柴火干湿、长短争论不休。拾遗子的弟子问他:“先生,如何才能让分柴公平?”
拾遗子反问道:“若你是分柴的人,该怎么做?”弟子想了想说:“或许该把干柴和湿柴搭配着分,让每家都有够用的。”拾遗子点头:“说得对,但还少了一步。你知道分粥的故事吧?分柴的人也该最后拿柴。”
弟子恍然大悟:“所以分柴时,先把柴分成若干堆,搭配好干湿、长短,等大家都挑完,分柴的人拿最后一堆。这样他为了自己拿到好柴,就会把每堆都分均匀。”拾遗子笑道:“正是如此。分配利益的人只有把自己放在最后,才能让分配没有偏私。就像分柴一样,最后拿柴的人,必定会让每一堆都经得起挑选。”
十、分羹章
村落举办祭祀仪式,结束后要分食祭羹。以往分羹时,总有人说自己碗里的肉少,今年拾遗子负责分羹。
他让人准备好相同的碗,先在每碗里舀上汤,再均匀地把肉分成小块,依次放入碗中。有个孩童踮脚张望说:“我要那碗有大块肉的。”拾遗子说:“别急,等大家都端走了,剩下的那碗给我家孩子。”
众人端起碗查看,发现每碗里的肉量差不多,汤也浓淡相宜。等所有碗都被拿走,拾遗子家的孩子才端起最后一碗。有人问拾遗子为何如此分,他说:“分羹看似小事,却关系到公平。若分羹的人先拿好的,他人就会觉得不公。只有把自己放在最后,才能让每一碗羹都对得起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