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本书为学术性传记。其所以取名“别传”者,盖欲有别于两《唐书》本传及《唐才子传》等(皆太简略,所传仅及李白事迹千分之一二);亦有别于笔者早年所撰之《李白传》(文学小传而已,仅及白事迹、思想之门庭,远未能窥其堂奥)。
二、本书按年代先后分为十三章,每章介绍李白生平之一段,或三年五年,或十年八年不等。每章之下分数节,每节或介绍生平二三事,或介绍作品若干首,或兼而有之。重要代表作以专节介绍之。
三、本书所引李白作品,文字以清王琦校注《李太白文集》乾隆刊本为准,其他版本择善而从,特别重要之异文始予录出,并加以论证。
四、本书所引李白诗文,重要者录全文并加串讲、笺评,生僻难解之典故,在串讲中为之带出。凡此,熟悉李白诗文者忽而不读可也。次要者录全文,略作诠释,一般诗文仅引题目,点明旨要。
五、李集中之组诗,如《古风五十九首》,本非一时所作。本书在引用时,皆按作年先后,以“其一”“其二”示之,后加括号引其首句以醒其目。
六、在述及李白事迹时,一般皆先出示当时年代,其后括号内注以公元纪年,并标明李白年龄。若未标明年龄,读者可从公元纪年后两位数得知,如开元三年(715),李白十五岁。
七、在述及李白行踪时,一般首先出示唐代地名。开元时期与天宝时期同时标出,如“徐州(彭城郡)”,即开元时期为徐州,天宝时期为彭城郡;其后尽可能出示今地名。书末附有与李白行踪有关的《古今地名对照表》,以备查阅。
八、本书中每称“拙编”者,为本书作者忝任主编,并与薛天纬、阎琦、房日晰共同编撰之《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本书写作时,多有所赖。唯《全集》出版甚早,而作者近年研究颇有心得,不少见解与《全集》不完全一致,如幽州之行、三入长安、李杜重逢等,尤其在“从璘”冤案上,则多出以己意。
九、当代诸家,导夫先路,本书不时择善而从。但在引用时,为求文字简洁,未能标出大名及大著全称,而仅用简称。如詹锳先生主编之《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简称“詹本”或“詹云”;瞿蜕园、朱金城先生编著之《李白集校注》,简称“瞿、朱本”或“瞿、朱云”;郁贤皓先生编著之《李白丛考》《李白选集》,简称“郁考”“郁选”等。谨致谢忱,恕不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