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就卓越法务:50个价值成长秘诀
- 曾靳
- 3492字
- 2025-05-12 17:29:02
第5节 法务人员未来路在何方?
虽然法务人员经常坐冷板凳,也甘于坐冷板凳,但不代表他们不关心职业发展。法务人员经常拿业务人员、行政人员比较职业发展快慢,越比越郁闷。但是,法务人员需要从长计议,从未来寻找信心和希望,站在未来看当下,从而坚定地作出判断和选择。那么,未来的法务人员职业发展,能否走上高速公路呢?
一、法务岗位需求大幅增加
(一)全国法务人数激增
未来,全国法务人员的数量会激增,整个法务市场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官方的律师统计口径包括了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当前,法务人数规模低于社会律师数量。但不排除未来全国法务人员的数量会超过全国专职社会律师人数。毕竟,为了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沟通成本,为了提供更加符合公司实际、熟悉公司业务的法律服务,很多公司的法务人员会从无到有,从有到再增加。即使个别公司减员增效,但整体法务市场的岗位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二)公司岗位人数增加
一些公司会尝到有法务人员的甜头,从而想尝更多的甜头,适当地增加法务人手。一些公司会尝到没有或缺少法务人员的苦头,为了不再挨打,会从零开始招聘法务人员以及增加法务人员数量。随着公司业务发展、竞争更加激烈、监管更加严格等现实情况涌现,很多公司会增加法务人员的规模,适当增加法务部门的经费预算。随着法务人员承担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更为重要的职责,法务人员的价值更好地体现,很多公司会有动力增加法务人员数量。
(三)独立法务部门增设
当前,大量的国有企业根据国资监管要求设立了独立的法务部门。但大量的民营企业可能还没有独立法务部门。未来,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交易结构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想让风险裸奔的公司可能就逐渐“牺牲”了。没有法务部门的公司,可能一次次接受血淋淋的惨痛教训。过去,一些公司仅有一名法务人员,寄人篱下,不受重视,还承担了大量的综合行政类事务。未来,不仅大公司有独立法务部,很多中小企业也会设立独立的法务部。可能有的公司,单从应对诉讼案件的角度,为了节省律师费和提高办案效率、质量,就会有动力成立独立的法务部,甚至单独的案件管理部。
(四)重要岗位市场选聘
近几年,已经看到一些一线城市的地方国资委拿出了一级出资企业的总法律顾问公开市场招聘,可谓吹来了一阵春风,释放了重要的信号。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公司拿出总法律顾问、法务总监、法务部总经理、法务部长等高端岗位进行市场化选聘。毕竟,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现存的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有高水平的法务人才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但内部法务人才培养慢,甚至有的高端法务人才在本公司的土壤中难以培养。开明的公司,会下决心以揽才为导向,通过猎头等公开市场化方式招聘高端法务人才。
二、履职待遇得到更多重视
(一)经费预算有所增加
要想马儿跑得快,必须让马儿多吃草。随着法务工作范围和深度的不断增加,保持原有的经费预算是不现实的。除非有的公司想倒逼法务人员“毕业”去其他公司。但是,经费有所增加,很可能是在多次讨价还价情况下实现的。公司并不会放开“水龙头”让“水”岔着流向法务部门,必然还是会对经费预算有所限制。另外,反复发生事项的经费会被削减,比如出具一份法律意见书,时间长了、份数多了,公司必然要求法务部门压缩相关开支、降低单价。未来,法务人员的办案经费会增加,但给律师的代理费用可能减少,很多案件会让法务人员自己代理。
(二)薪酬待遇更受重视
未来,更多公司的法务人员的工资薪酬体系可能会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很多公司会将不同部门设置为前台、中台、后台。未来,更多的法务部门将作为中台,紧贴前台业务部门,与公司创收创效的关系更加紧密。未来,法务岗位待遇可能会比同职级的行政综合事务岗位工资要高,当然还是比业务岗位平均水平低。
(三)长期激励变得诱人
未来,公司会更加需要能够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法务人才。一些公司会下决心留住法务人才,也希望法务人才能够提供更多更优的法律服务。那么,公司就会愿意拿出股票、期权的“金手铐”留住法务人才。这些在国外一些大公司已经比较常见。随着资本市场更大程度的开放,很多公司在走向资本市场时会愿意为法务人才的优质高效服务而买单,提供长期激励。另外,未来法务人员办案能够兑现奖励的可能性也会更大。未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高管会改变法务人员办案是本职工作,不应该有奖励的观念。
三、晋升机会多职位更重要
(一)晋升机会更多更快
未来,随着法务人员价值的更好体现,公司也需要更多更优的法律服务,公司会更加重视法务人才的发展空间。未来,很多公司将设立法务高管岗位。随着独立法务部越来越多,法务人员将有更多机会担任法务部总经理、部长等职务,还有机会转岗到业务部门担任重要职务。面向公司外部,随着整个市场的法务岗位需求加大,跳槽到其他公司担任更高职务的机会也会更多。
(二)内部担任职务更高
当前,很多法务人员晋升到法务部门负责人往往就到了天花板。未来,公司的疑难杂症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问题也更加错综复杂,往往不是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顺利解决的。公司基于处置风险、解决问题的需要,会考虑设置更高级别的法务岗位,以便于统筹协调各个部门齐心协力、高效高质地解决各类问题。另外,对于各部门事务的合规、全面风险管理和涉法事务,都需要有高级别的法务领导进行把关,这是公司体制机制的设计和考量。未来,将有大量的法务人员担任公司总法律顾问、法务总监,还会有一些公司让法务人才担任副总经理,甚至担任总经理、董事长。这个正在到来的未来,在金融机构等强监管的公司将率先实现。
(三)工作岗位职责更重
当下,法务人员负责法务工作这一亩三分地,很多人都认为忙不过来,经常吐槽头发掉了不少,还熬了不少夜。未来,法务人员更加不要想着能够轻松。可谓能者多劳。随着法务工作涉猎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越来越多,公司将名正言顺地赋予法务人员更多的岗位职责。当下,对于法务部负责人,涉法事项能够搬个小板凳听一下总经理办公会就已经不错了。未来,不仅法务部门负责人需要去“听会”,总法律顾问也需要列席党委会、董事会和参加总经理办公会。分管法务的副总经理也会从法务人员中挑选,总经理和其他副总经理可能也会具有法律背景。
(四)岗位转换机会增多
当前,一些法务人员抱怨流动性差,在工作受到委屈时还会想着能否转岗到其他岗位,但发现路径并不是很畅通。未来,法务人员的价值会更全面、充分地得到公司高层和业务部门的认可。法务人员转岗股权投资、项目管理、业务岗位以及内部监督类岗位的机会将更多、更频繁。一些投资部门、融资部门、业务部门等会主动邀请法务人员到其部门任职。另外,随着法律科技的发展,紧贴企业需求的科技产品会越来越受欢迎。法务人员知晓公司法律服务方面的痛点和需求。到甲方挖人会成为法律科技公司的一个招聘途径。未来,会有一些法务人员转岗到法律科技公司,担任法律产品经理,管理一些法律项目落地。
四、社会兼职参政议政更多
(一)社会职务头衔更多
当前,一些上进、活跃的法务人员开始陆续担任仲裁员、人民监督员、法学研究会理事等职务。未来,整个社会将更加需要法务人员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法务人员也需要打造法务生态圈,积极塑造个人专业正面形象。无论是外界需要还是内在动力,都将促使法务人员积极走出公司,担任更多社会职务。未来,将有更多法务人员担任更多地区的仲裁员,担任省、市法学会的理事和各个专业法学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等。还会有很多法务人员担任五院四系等法学院校的校外导师等。
(二)参政议政活动更多
法律本来与政治就紧密相连。当前,有一些律师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法务人员担任的很少。未来,公司合规管理工作将更加重要,行政机关对经济工作的政策出台也需要有法律依据并结合企业实际,将会有很多法务人员参与行政机关各项事务,比如参加调研、修改规章、法治营商环境、接受合规监管。也会有很多法务人员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员、政府法律咨询专家等。
(三)资源整合要求更高
当前,法务人员主要是运用法律工具提供法律服务方案。未来,将以问题为导向,公司更加看重结果而不是工作分工。公司希望,也会要求法务人员能够综合运用行政、商业、法律等手段,运用财务、税务、业务、科技等多种方法,帮助公司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疑难杂症。法务人员需要能够争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支持,协调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类中介机构的帮助,共同为公司出谋划策。法务部门还需要协调内部的财务部门、业务部门、成本部门等综合商量,协调大家抛开各自的部门利益提供解决方案。未来,对法务人员的内部、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