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当孩子们都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好不容易把孩子们哄入睡后,我们坐下来休息,看了一部电影——《为人父母》(Parenthood)。在这部电影中,有个叫史蒂夫·马丁(Steve Martin)的角色,他是一个疲于生计但又慈爱的父亲,在照料自己年幼的儿子时出现了两次快镜头式的幻觉片段。在第一次幻觉中,他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进行毕业演讲,感谢自己优秀的父亲曾经给予他的所有帮助。儿子把手指向坐在观众席上的父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父亲猛地惊醒,回到了现实中,他的儿子正在旁边捣乱做坏事。于是,突然间,又一幅截然不同的幻觉画面出现在他眼前——校园里一片混乱,学生四处逃跑,一个人正站在高塔上进行枪击。

“这个家伙是马丁,”人们尖叫着,“他的爸爸也不会是个好东西!”

我想,每位家长都曾有过类似的想法——我们对孩子充满期望,同时也有着各种担忧。但是,在近几十年间,父母们对孩子的担心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疯狂程度。父母们似乎在体验着前所未有的丧失感,但同时又被那些所谓的专家搞得更加不知所措。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父母的自我怀疑也越来越严重。

问题的部分原因,便是这些专家自身也处于困惑之中,虽然他们几乎从来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在科学界,有时候会发生这种情况,当老的模式同数据不再匹配时,便需要一种新的途径来重新审视问题。一段时间的困惑之后,新的解决方式就会赫然而出,每个人都会在欣喜之余长出一口气。幸运的是,今天的我们也刚刚到达这样的阶段。在过去的10年间,主要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者们可以研究人类大脑内部的工作状态,神经科学已经改变了我们对婴儿大脑发育情况的认知。

你可能会想——可是,如果在儿童发展的研究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突破,为什么我没有听说过呢?

原因在于以下两点:首先,这个突破是由成千上万个围绕儿童发展的零散分布的文献构成的;其次,要理解这个突破确实不容易。譬如,在这个领域最好的一本书是艾伦·肖尔(Allan Schore)所写的《情感调控和自我的起源》(Affect Regulation and the Origin of the Self)。从生涩的书名中,你就可以判断这本书会让人望而却步。我是一名心理学教授,但也仍然看得一知半解。但是,苏·格哈特(Sue Gerhardt)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作为母婴关系领域的专家和心理治疗师,在本职工作之外,她还阅读和透彻掌握了整个发展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献,同相关研究者进行交流,从致力于“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帮助爸爸妈妈、老师以及政策制定者等”的角度对这些成果进行了整合。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认识到这些知识将会改变一切。她是正确的。

简而言之,我们在孩子的生活和自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由于我们完全忽略了爱的重要性。我们原来认为,爱只是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些美好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智力以及行为功能而言,爱都至关重要。如果某些人成为伟大的人物,这仅仅意味着,他们拥有爱。

那些发生在母亲和婴儿、丈夫和妻子、手拉手散步的老人之间的抚慰、嬉戏、抚摸、逗笑、拥抱以及搀扶的瞬间,都会刺激大脑并且建立连接,而这正是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且优秀的人的基础。所有的优质培训、教育、金钱、资源、课程以及贵族学校都不能弥补由于父母草率、紧张、不能同年幼的孩子和谐互动、不能让孩子拥有充满爱意的有趣生活而造成的损失。

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新发现——

孕期母亲的压力已经开始作用于胎儿的大脑——影响到海马体(一个同记忆相关的脑结构)或杏仁核(另一个主要负责情绪反应的大脑结构)的体积。

一种名为MAOA-L的基因,能使孩子在控制情绪冲动方面出现问题的发生率提高2倍。(然而,人群中有40%的人会携带这种基因,由此可见,多数人已经学会使这种基因处于控制之中)

母亲在孕期对金钱的担心或长时间加班工作,都会影响到胎盘中的一种酶,导致压力激素涌入胎儿体内,而在正常情况下,这种酶会阻止皮质醇从母体进入胎儿体内。结果,当婴儿出生时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照料这种婴儿可能会非常困难。

事实上,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有明确的补救措施。如果在刚刚为人父母阶段,我们能够放慢脚步,尽量减少压力,重视亲情和陪伴,享受亲子之间的乐趣和嬉笑,如果政府能够采取措施让年轻的爸爸妈妈认为身为父母是一项有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工作,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将会塑造出心理弹性好、有同情心、富有幽默感以及人际交往良好的成年人。对整个社会而言,由此所带来的益处将是巨大的。这是一本很棒的书,书里所总结的知识能够帮助父母们把自己的孩子,以及天下所有孩子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作为一名科普作家,在我看来,如果不能把学术成果传播给普通大众,那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在这方面,我非常羡慕苏·格哈特所做的一切。她已经涉足当今科学界最为复杂的领域之一,并且以科普的形式把这些研究成果推广给大众。

爱,很重要。我们有科学证据来证明此观点。

史蒂夫·比达尔夫(Steve Biddulph)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
畅销书《养育男孩》《养育女孩》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