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4 柴白汤、茵陈术附汤治疗肝癌发热持续不退案

张某,男,48岁,2018年3月30日。因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癌住院。发热,体温38℃左右,黄疸,面色晦暗苍黄,时有恶寒,腹胀,乏力,纳呆,恶心,尿黄,大便每天2~3次,轻度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滑。

诊断:

毒蕴肝胆,郁而化热。治则:清化退热,疏利肝胆。

处方:

柴白汤加减。

用药:

柴胡30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5g,枳实15g,莪白术各15g,地骨皮20g,生薏苡仁30g,郁金15g,牡蛎30g,茵陈30g,甘草10g,生姜10g,石膏30g。

上方加减治疗至4月9日,体温仍波动在37.6~38℃,偶达39℃,面色暗黄,余无明显不适,舌脉同前。调整思路,从阴黄治疗入手。

处方:

柴胡30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5g,石膏30g,炮附子15g(先煎),茵陈30g,白术15g,泽泻20g,茯苓20g,葛根30g,酒军6g,生薏苡仁30g,生姜10g。

服药1剂,汗出热退。观察1周,体温正常,带药出院。

4月27日随访,体温正常。直到1年后病逝,体温始终正常。

【附注】此例初诊从常规入手,“热者寒之”,苦寒直折,甘寒清热,辅以疏肝、解毒之品,治疗10余天无效,而后从阴黄入手,取得明显效果。①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根本,处方用药必须从四诊收集的资料入手,摆脱常规和西医的束缚,从解毒、抗癌的层面上跳出来。②本案处方的重点在于辛甘大热的附子配辛甘大寒的石膏,表面看二者水火不容,但深层次看恰好切中病机:阴黄本质是寒湿不化,同时“痞积之处必有伏阳”,癌毒化热,此时如果单纯以寒清热必定更伤阳气,单纯甘温也会助长鸱张邪热,寒热共投,并行不悖,各行其路,而收佳效。③柴胡用至30g,收到汗出津津的效果,“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是也!关于柴胡劫阴的个人观点:自清代黄宫绣倡议柴胡劫夺肝阴之说,后世对此颇多顾忌。笔者认为,普通病人和津伤者放胆用之,辨证准确可收桴鼓之效,不必瞻前顾后,而对于肝肾亏损、阴精耗伤者断不可用,误投之必耗精夺液,甚至厥脱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