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研究
- 杨荣国
- 1012字
- 2025-04-28 20:14:33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创造性形成的、全方位推进世界各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的一种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多边合作架构,其以互联互通为主线,致力于加强中国同各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旨在通过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了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增添了世界和平发展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及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与此同时,由于存在差异、隔阂以及缺乏了解,一些国家公众对“一带一路”倡议心存疑虑、误解和顾忌,由此导致了“认知赤字”和“信任赤字”的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建立深厚的理解信任、赢得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迫切需要。鉴于此,开展和实施“一带一路”公共外交,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向“一带一路”域内外国家公众全面、准确、鲜活地展示、宣介和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增进“一带一路”域内外国家公众对“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的理解和信任、营造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民意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在吸收借鉴中西方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理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涵盖理论分析、概念界定、环境评估、策略规划、路径选择等环节的“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分析框架,对“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这一命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具体来说,本书第一章从概念、特点、功能、发展历程、发展动力等方面对公共外交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从理论维度、理论范式、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公共外交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梳理,并对“一带一路”公共外交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释;第二章从主体、对象、内涵、目标、任务、理念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概念范畴进行了界定;第三章从现实基础和影响因素两方面对“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实施环境进行了评估;第四章从体制架构、策略安排、形式选择、效果评估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策略规划进行了探讨;第五章从话语体系、公关模式、交流领域、机制建设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民心相通 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