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本书的基本框架
根据中国道统传承发展的特点,划分为七个时期。第一期是远古到春秋之际。以周公为代表,周人留下了完整丰富的“古代思想遗产”,包括天人关系、民本思想、阴阳五行和天干地支符号系统等,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原始素材。第二期是春秋到秦汉交替。孔子、墨子、老子和诸子百家登场。孔子建立以仁为本位的天道思想,墨子建立以鬼神为本位的天道思想,老子建立以自然为本位的天道思想,诸子百家纵横捭阖、各展其长。这是中国原创性学术思想大爆发的时期。第三期是两汉和魏晋时期。董仲舒完成了学术思想大综合,他借用墨家鬼神本位的“天道观”,运用阴阳五行的思维框架,以儒家仁义思想为核心,以天人感应为外表,形成支配两汉近四百年的官方思想。魏晋玄学以庄解老,是中国最后一个纯本土化的思想形态。第四期是从魏晋到隋唐。佛教进入中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外来文化的大规模进入。佛学以其精致、细密的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华文化。与佛教同时崛起的还有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第五期是宋明道学昌盛期。以程、朱、陆、王为代表,不仅再次完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大综合,也成为古代中国最后一个官方思想形态。这次综合的不同寻常之处是将外来的佛学融入中国道统之中。第六期是从明末隆庆开关(1567年)到20世纪初辛亥革命。中国历史上迎来了第二次外来文化大规模进入,这次的主角是远比佛教文化强大的以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方文化。这一至今仍在进行中的千年变局,前后分两个历史时期,第一历史时期是明末隆庆开关到20世纪初的三百多年。这一历史时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伴随地理大发现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耶稣会教士来华,第二阶段是鸦片战争后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大肆入侵。前后产生了以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为代表的社会批判思想家,以及20世纪末以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思想家。第七期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是西方文化大规模进入中国的第二历史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社会新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产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中国社会“改天换地”的大变革——社会主义革命。本书重点介绍前六个时期的学术思想,最后一个时期的内容将在另一部书中详述。
[1]朱熹:《书濂溪光风霁月亭》:“惟先生承天畀,系道统,所以建端垂绪,启佑于我后之人者”;《中庸章句序》:“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
[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3]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附录。
[4]《这是中国对美总统绝妙的嘲讽》,原载德国《明镜》周刊2020年第19期。
[5][美]基辛格:《论中国》,胡利平等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第Ⅻ页。
[6][美]拉塞尔·柯克:《美国秩序的根基》,张大军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8、21页。
[7]《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中卷,明嘉靖四十三年刻本(复印本)。
[9][英]罗素:《人类的知识》,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06页。
[10]《韩非子·解老》:“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11]转引自潘志和《国家认同:康熙皇帝刊行、整理〈性理大全〉的政治指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