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诀别宁远城!
- 我,吴三桂,让大明再次伟大!
- 禾苗的苗禾
- 2310字
- 2025-04-17 21:12:42
......
中午,四十门红衣大炮在城西门口一字排开,炮身上都系上了一朵鲜艳的大红花。
里面有二十门属于关宁军的,另外二十门则是从李钱那里强征过来的,当然,还有附赠的一万五千斤木炭、三千斤硫磺、以及两千斤硝石粉。
吴三桂的大军已经在城外集合完毕,三万精骑,四万步兵,军容肃肃,整装待发。
“兄弟们,我不知道什么大顺皇帝还是大名皇帝。”
“我只知道,闯军所到之处如蝗过境,赤地千里,庶黎涂炭!”
“如今李自成眼看就要打进北京,兄弟们,你们说,能让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畜生当皇帝吗?”
“不能!不能!”
士兵们消息闭塞,谁也不知道闯军到底是啥样。
被吴三桂三言两语一忽悠,听见闯军抢夺老百姓粮食,甚至抢老百姓作粮食,心里就把李自成打上了“恶人”的称号。
不让我们吃饭那还行?
士兵们顿时愤慨不已。
本来,无论谁当皇帝,大家的要求不过是有口饭食就行,结果你当了皇帝还不如老朱家,那俺们咋可能答应。
吴三桂抽出腰间雁翎刀,直指上苍: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杀!杀!杀!”
士兵们红了眼,数万人怒吼作答。
孙高阳其实也不知李自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毕竟写他传记的人也没亲眼见过他。
流寇?英雄?
不管了,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想拯救大明,你李自成在我吴三桂这只能是魔头!
宁远城的半数百姓出城送别开拔的大军,见此一幕只夸吴大帅带兵有方。
队伍里有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
宁远军的兵源多来自本地,甚至不少地主豪绅的儿子侄子就在吴三桂的手下担任军官。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十四个月不发粮饷,关宁军还没有发生兵变的原因。
都是自家孩子,没得吃了,您跟我说啊。
再加上东北人特有的热情,宁远的大户便成了吴三桂的友情赞助商,时常接济他们些粮食。
“爹爹,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一个年幼的小女孩在母亲怀里问,小手摸着父亲身上凉凉的盔甲。
那个老兵捏了捏女儿的小脸蛋,宠溺的说道:
“等南河里的冰化了,燕子又飞回咱家,爹爹就回来了。”
而抱着小女孩的母亲却扭过头去,泣不成声。
还有一个老妇人抚着儿子被寒风刮得通红的脸颊,说道:
“儿啊,记得娘和你说的话没?在外自己疼自己,一定把自己照顾好。”
“娘,我知道了,你今天都说多少遍了。”
“你老就等着我跟着吴大将军混出个名堂来,到时候我再在家里置个几亩地,你享清福就行了。”
年轻的战士脸上洋溢着喜悦,安抚着老母亲。
他在这宁远城待了二十多年,没想到还能有机会到京城见见世面,当然,更多的还是对建立功勋的渴望。
孙高阳看到这离别伤感的一幕幕,也于心不忍。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要是大明亡了,他们的下场只会更惨。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是清军入关,狼啃中原,那大家怕是连离别的机会都没得。
君不见扬州、江阴、嘉定乎?
几天前,祖大寿的那一刀,不仅斩断了多铎的脖颈,还把吴三桂的退路,也是原主的历史线:献关引虏给斩断了。
他现在所能唯一做的,就是尽可能把弟兄们全须全尾儿的带回来...
他翻身下马,双手抱拳,对前来送行的百姓说道:
“我吴三桂,替朝廷,替国家,谢谢乡亲们了!”
几位老者也拱手答道:
“吴大帅,您在宁远五六年了,您的作风怎么样大家都清楚。”
“是啊,吴大帅,只能说,俺们的孩子能跟着你去救国勤王,俺们放心!”
......
吴三桂目光所至,看到了一直在一旁等着的白广恩。
他正端着一碗浊酒,身后跟着被裁下来的、也是留守的三万官兵。
大家表情肃穆,送别自己的亲密战友。
白广恩眼含热泪:
“大帅,这杯酒是兄弟们的心意!”
吴三桂眼眶也有些湿润,他接过碗来:
“好,那我就替出征的弟兄们饮了这碗酒!”说罢,一饮而尽。
“鲲波,三十天,本帅要你坚守宁远三十天!”
“三十一天城破,你仍是功臣,二十九天城破,我还是要砍你的头!”
说着,吴三桂把自己宁远总兵的大印拿了出来:
“我不在,城内一切事务,都由你来统属。”
白广恩接过大印,他追随吴三桂辽东征战多年,还从有此刻的血脉喷张。
他拔出腰刀割破手肘,鲜血沥在玉印上,单膝跪下,咬着牙道:
“大帅以国士待我,末将当以国士报之!”
“末将以血发誓,三十天,我和大家在此地等大帅凯旋!”
吴三桂还想接着煽情。
只见胡心水押着一个形如野人的囚犯来到了吴三桂的马前。
披头散发的杜之秩抱着吴三桂的腿哭诉道:
“吴大帅,下官知错了!”
“你大人不记小人过...”
“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
这几天他在牢里没少受罪,睡的是干草垛,吃的是残羹冷炙,每天晚上都提心吊胆,生怕哪个早就看他不顺眼的将军闯进牢里剁了他。
“好了好了,先别卖惨了,亏你还是皇帝身边的人。”吴三桂撤回了一条腿。
后边的士兵看着平时耀武扬威的杜监军现在的姿态,也都捂着嘴偷笑。
“之前是下官不长眼,还请吴总兵给个机会。”
“我愿意给总兵当牛做马,哪怕充军都行。”
“只求吴总兵留我一条贱命。”
一旁的阿济格笑骂道:
“就你这小鸡身板还想当兵,老子一拳就能把你胆汁打出来。”
说着,摆弄着自己沙包大的拳头。
杜之秩畏畏缩缩看着旁边这个“黑铁塔”,吆,还有辫子!
好家伙,吴三桂你真和清军有勾结啊。
此时的杜之秩肠子都悔青了,当时只是给吴三桂扣帽子,没想到一语成谶,人家真和多尔衮有往来。
我要是知道你真通寇,打死我也不敢和你叫板啊!
吴三桂终于发话了:
“姓杜的,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条就是斩首示众...”
吴三桂话还没说完,杜之秩就了当地做出了选择:
“第二条,第二条!”
“下官选第二条。”
杜之秩拨开黏在脸上的脏发,瞪大了眼睛望着吴三桂。
瞥见了他嘴里残缺不齐的牙齿,吴三桂越发觉得好笑。
吴三桂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
“第二条路就是帮我把这封信送出去,并且保证不把我揍了你这件事说出去,我就还你自由。”
杜之秩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那封信。
“下官明白、明白,一定不说出去!”
“那总兵要我把这封信交给谁?”
除了朱由检,杜之秩生平还是第一次如此低三下四奉承他人。
“山海关总兵,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