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胡广的《诗经大全》

胡广(1370—1418),字光大,吉水(今江西吉安)人。明惠帝建文二年举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因与汉代胡广同名,赐名靖。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卒谥文穆。胡广对古代诗歌,尤其是《诗经》颇有研究,著有《胡广穆杂著》《诗经大全》《性理大全》等。《诗经大全》是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之一。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敕胡广修纂《诗经大全》,并颁行天下,作为士子必须遵循的经典。于此情形下,明代《诗经》学著作,多是依准朱熹《诗集传》而鲜有发明,从而流于空疏的境地。顾炎武曾言:“经学之废,实自此始。”[1]皮锡瑞甚至批评明代是“经学的衰弱期”。[2]奉为明代科举取士准则的《诗经大全》,也被后人指为“剽窃刘氏(即刘瑾)旧文,陈陈相因,毫无创见”。[3]也因此为后世经学家所不屑,以至于时至今日也无人对《诗经大全》作过细致的考论。

《诗经大全》是奉敕修撰,并且编撰者胡广是程朱理学的捍卫者,因此,《诗经大全》带有浓厚的政教意义及理学色彩,但由于胡广本身是文学家,论诗时又不免以文学角度评析,因而,《诗经大全》出现了明显的矛盾性,即“理”与“情”的矛盾,以及政治说教与文学性的矛盾,天理与人欲的矛盾。这些矛盾,将《诗经大全》与胡广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