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捐了?

“不知道……博物院这边,对于这种捐赠,会不会有一些公开的宣传或者报道?毕竟,也算是弘扬文物保护嘛。”

周先文这话问得很有技巧,既表达了个人意愿,又把它拔高到了“弘扬文物保护”的高度。

李研究员眼睛一亮:“当然!当然会!周先生,您放心!如此珍贵的文物入藏,本身就是一件文化盛事!”

“我们一定会进行详尽的报道和宣传,不仅会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公布,可能还会召开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或者捐赠仪式!您的义举,理应让更多人知道!”

成了!

周先文心里一块大石落了地。

新闻发布会?

官方报道?

社交媒体?

这关注度,还不是分分钟到位?

一亿两千万,仿佛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他甚至能想象到,到时候新闻标题会怎么写:

《震惊!神秘青年无偿捐赠国宝级汝窑,价值连城!》

《当代活雷锋!帅小伙拾得北宋汝窑,慨然上交国家!》

《故宫博物院喜添重器!汝窑笔洗背后的故事……》

啧啧,光是想想,都觉得带劲。

接下来,就是配合故宫这边走流程了。

李研究员立刻打电话,开始摇人。

很快,几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专家闻讯赶来,一个个看到那汝窑笔洗,都跟李研究员刚才的反应差不多,激动得差点当场开始吟诗作赋。

鉴定过程严谨而专业,周先文在一旁看着,时不时回答一些关于“如何得到这件笔洗”的问题。

而后专家们一致认定,这就是一件极其罕见的北宋汝窑真品,价值不可估量。

这个结论一出,整个鉴定室的气氛都达到了高潮。

李研究员当场拍板:“周先生,我们即刻为您办理捐赠手续!博物院会为您颁发最高规格的捐赠证书,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您一定的物质奖励……”

周先文摆摆手,一脸高风亮节,“证书我收下,这是荣誉。钱就算了,我捐赠的初衷不是为了这个。”

开玩笑,跟系统那一亿两千万比起来,博物院的奖励估计也就是个精神鼓励奖,他还不如把姿态做足。

这一下,更是赢得了在场所有专家和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

看向周先文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闪闪发光的道德楷模。

周先文揣着兜里几乎不存在的良心,微笑着接受了大家的赞誉。

心里的小人儿已经开始盘算:

新闻什么时候发?

关注度什么时候能破十万?

系统啥时候打钱?

忙活了一上午,各种手续终于办妥。

周先文拿到了一个印着烫金大字的荣誉证书,郑重地收好。

李研究员亲自把他送到故宫的工作通道出口,握着他的手,再三表示感谢,并承诺宣传工作会尽快跟上。

走出故宫高高的红墙,周先文回头望了一眼,阳光洒在金色的琉璃瓦上,晃得人睁不开眼。他深吸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轻快了不少。

国宝上交了,流程走完了,宣传也安排上了。

接下来,就等着关注度发酵,然后……嘿嘿。

他掏出手机,点开自己的直播软件后台,看着那寥寥无几的粉丝数,嘴角勾起一抹坏笑。

“等着吧,哥马上就要给你们整个大新闻了!”

与此同时,燕京文物交流协会。

贺长清贺老正端着紫砂壶,闭目品茗,忽然助理急匆匆地走进来:“贺老,故宫那边刚传出消息,有人捐赠了一件北宋汝窑笔洗!据说品相极佳!”

贺长清手一抖,茶水差点洒出来。

他猛地睁开眼,眼神锐利如鹰:“什么?汝窑笔洗?是不是……天青色的?”

“听说是!”

贺长清“啪”地一声把茶杯放下,霍然起身:“走!去故宫!”

他心里隐隐有种预感,这事儿,八成跟昨天那个在潘家园遇见的年轻人有关!

那小子……竟然直接捐了?

本来他还想怎么把这玩意截胡的,结果他就这么水灵灵的捐了?

贺长清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感觉,就像是你盯上了一棵水灵灵的大白菜,琢磨着是清蒸好还是醋溜好,甚至连配什么年份的黄酒都想好了。

结果一转头,发现隔壁老王已经把它拔了,还乐呵呵地送给了社区食堂,说是支援邻里,共建和谐。

你能说老王做得不对吗?

不能。

境界高啊!

但你心里能痛快吗?

不能!

我的白菜啊!

贺长清坐着自己的专车,一路风驰电掣往故宫赶。

司机看老爷子脸色阴晴不定,握着方向盘的手都紧了几分,生怕一个颠簸惹了老爷子不快。

“快点!再快点!”贺长清沉声催促,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

那小子,昨天看着还挺沉稳,不像是个冲动的主儿。

怎么一晚上过去,就直接把这么个惊天动地的宝贝给捐了?

连个招呼都不打?

按理说,他这种捡漏得来的东西,不都得先找圈内人探探路,估估价,哪怕最后真要捐,也得有个过程,好歹让他老头子也跟着掌掌眼,过过手瘾啊!

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捐了?

贺长清越想越觉得心口堵得慌。

倒不是贪图那汝窑,他这辈子经过手的好东西多了去了,还不至于为了一件汝窑失了分寸。

主要是……这节奏不对啊!

车子在故宫工作区门口停稳,助理赶紧小跑着去跟门卫沟通。

贺长清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唐装的下摆,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平静一些,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走了进去。

他来的不算晚,李研究员刚送走周先文没多久,脸上那股子激动和敬佩还没完全消散,正跟几位老专家围着刚拍好的照片啧啧称奇。

“老贺?你怎么来了?”李研究员看到贺长清,有些意外。

“我能不来吗?”贺长清哼了一声,眼睛却已经自动锁定了桌上那些照片,“听说……有人捐了个汝窑笔洗?”

“何止是汝窑笔洗!”李研究员一提起这个,又兴奋起来。

“老贺,你是没见着实物!那品相,那釉色……啧啧,绝了!真正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我们几个老家伙一致认定,国宝级!绝对的国宝级!”

他拿起一张拍得最清晰的照片递给贺长清:“你看看,这开片,这‘寥若晨星’的气泡……”

贺长清接过照片,只看了一眼,瞳孔就是一缩。

没错,就是昨天潘家园那小子手里的那个!

虽然隔着照片,但那独特的韵味和神采,他不会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