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风无需转头便能看到小不点儿还在后尾,等会儿还要放水,慢慢戏耍它。
苏岩连拍几下马脖子,让它大幅减速,向后大喊道:“噜喌喌喌喌(zhōu,唤鸡/唤狗声)~小松,快点。”
小松带着怨气跟着上来,距离保持三五米。
小松的耐力不如它、跑速不如它,没法打。
真打架也打不过它,马嘴一开就能咬伤自己,更不用说能正踢、侧踢、后踢和转向踢的四条大马腿了,哪哪不如它。
忽然间,前方的岭路出现一条黑色的小蛇快速移动。
“聿聿(yù)!”
黑马惊叫两声,步伐全乱。
还在快步走的它登时停下脚步,快速往后退,保证人和自己的安全。
苏岩看清眼前的黑蛇正是大名鼎鼎的眼镜王蛇。
前方的眼镜王蛇见到有马、有狗、有人,岂有不惊?
在山岭的密丛中它不怕人,有时追着人跑,但是它们在村民经常行走的路上最怕遇到人,每次只想逃跑,不跑就是凶多吉少。
苏岩的手摸到了马右侧的挂袋,抽出了碳钢锻造的苗刀,全长一米四,刀身重四斤,花梨木的刀鞘近两斤,总重六斤。
他抓出苗刀后,左手握紧黑马的棘突,看准合适的平地后火速收了右腿,以棘突支点,稳稳落在它的左侧方。
走在后面的小松加速去袭扰眼镜王蛇,不让它逃掉。
当地的土猎狗、土狗、下司狗都会抓蛇,小型蛇一犬应战足矣,大蛇需要其他人或者狗配合。
面前的这条眼镜王蛇长约一米九,身披黑褐色的紧密蛇鳞,体腔宽度三公分左右,体重约莫有四斤。
眼镜王蛇飞快游到了岭路边,不抬高颈部,它只想着跑。
人常走的路它一般不会仰头防御,最好的防御是逃跑,稍不小心便被几块路边石头砸死了。
假若不及时逃跑,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远远地拿石头砸死,路边掩体不多,必死无疑。
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曾写到:深广及溪峒人(两广及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遇蛇必捕,不问长短。
小松前去靠近,抬起爪子重重地拍了两下蛇尾,蛇身通体黑褐色,颈部有一条宽大的“人”字斑纹,如同箭羽;另有许多淡黄色的细横纹,颜色颇淡。
眼镜王蛇尾巴吃痛,盛怒之下高抬头颈,颈部折叠的皮褶快速展出,颈部膨大不少,近看极具危险,逼迫来敌后撤。
抬高的眼镜王蛇高达六十公分,比小松肩部还要高十公分,威慑力极强,真真霸气。
小松不带怕的,在它最容易跑掉的水沟拦住不退,试着偷袭。
“呼呼!”
眼镜王蛇滑动身子靠近,发出低沉的呼呼声,黑色的蛇信子吐出极度危险的交叉。
“呜呜!”
小松呲牙低吼两声,没当回事,蛇越叫得大声,它越是兴奋。
眼镜王蛇前身竖立,头部跟着小松的方向高速转动,膨大的皮褶震慑不了经验十足的土猎犬。
它宽大的深黄色腹鳞一直对准小松,渐渐地耐不住性子了。
“呼呼!!!”
它见前一次的示威驱赶无效后,这一声更具爆发力,扁圆的蛇头第一次张开两颗长毒牙,等待对方暴露一丝破绽。
小松见此甩动两下耳朵,试着切换身位,仍不后撤,它在寻找最佳的扑咬角度。
远处的苏岩就要赶来了,他咚咚的脚步声毒蛇听到心烦。
眼镜王蛇愈发焦躁,蛇头一低,张口欲扑,小松灵巧地扭腰,避过它的第一次佯攻。
眼镜王蛇不会上来就是致命攻击,毒液滴滴珍贵,不到关键时候不会用,才几个回合,双方都没有较量出彼此的斤两。
小松挑逗片刻儿,苏岩前去抓蛇之时瞥见远处有一根遗弃的竹竿,长约三米五,恰好捕蛇。
狗已经缠上蛇了,定是跑不了,除非它能抓住机会去爬树、跳下高处。
苏岩扭身回去拾起长竹竿,回来时小松与毒蛇大战数回,不分上下。
小松瞧见他来了,往他左方向挑逗毒蛇,诱导它往这边攻击。
眼镜王蛇这一刻发飙直扑,下死手的一咬被它提前滑过,小松早在它攻击距离外向后一跳,轻轻跳走了。
一般蛇的攻击距离大部分是体长的三分之一,部分不灵巧的蛇为四分之一。
眼镜王蛇和眼镜蛇有抬高头颈的大优势,其攻击半径最远达到体长的二分之一,需要预判它的弹射角度和攻击距离。
毒蛇落空了但不留一分间隙,身子向前挺近,攻击间歇压制最短,方欲再度死咬,鼓起的皮褶此刻被一根白灰色的竹竿定定按住。
它见势不妙,下意识地扭身咬死,三指粗的竹竿它试咬一口后很快分开,知道这个口感不对,不是肉的味道。
其后它的蛇身以排山倒海之势仍不见摆脱,薄薄的皮褶全程鼓着,王者之风丝毫不减。
苏岩按到的蛇身距离致命的头颈连接部稍远,膨颈后的眼镜王蛇完美压颈没有多少次,需要调整,不像其他蛇好压中。
小松发觉毒蛇尚有反击机会,上前诱敌,苏岩微微移动竹竿至合适位置,将其按死,一人一狗的配合甚是默契。
抓蛇全程最好无声,说话更容易吸引蛇的注意力,极易被它攻击。
他将高角度的竹竿低放,仔细观察压颈位置和蛇头位置,唯恐逃脱。
小松发觉竹竿压颈对正后,用两只大前爪压在上方,若是毒蛇有幸逃脱,被咬的也是自己,人没事便好。
苏岩接着观察它的蛇身缠搅旧竹竿,久久不见异常后便大步靠近。
靠近时,小松松开其中一只前爪,在眼镜王蛇头部向着苏岩这一面不断挥动爪子,吸引它的注意力。
苏岩左手盖过竹竿抓蛇,直接捏着蛇头颈结合处,此时右手的竹竿继续施压,必要时挂单脚上去。
待左手捏住蛇骨下的软肉后收脚,另一只手从竹竿右侧伸入,拇指食指捏紧它头颈两侧的软肉。
右手捏稳后左手稍微放松,移开挡手的竹竿。
无毒蛇无需这般麻烦,用手前去扑倒即可,受伤了拿一些马兰、蔊菜碾碎敷上止血即可;眼镜王蛇、五步蛇等毒蛇需要特别关照。
毒蛇的蛇身温热,鳞片滑溜,光泽很淡,手感颇为舒适,单是颈部的那一对黄白色大斑纹便能让人心口猛跳,手脚燥热。
当地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便会抓无毒蛇了,人人皆是捕蛇高手,或称爱蛇高手,爱它就请它回家。
眼镜王蛇体形偏大,耐力极强,不适合耗尽力气。
当它被抓住头之后,浑身极具力量的肌肉缠绕在苏岩前臂上,不间断地试图挣脱,蛇身十分灵活。
少顷,它扭着他巨大前臂上无果后,转而去捆粗大上臂。
苏岩的上臂满是肌肉,绞臂脱逃计划再次落败。
苏岩腾出手,使左手在蛇身中部抓死,这般便不会被它继续缠绞。
蛇身被他抓稳后,它的下部蛇身多番试探,寻找薄弱之处,待时机成熟再全力一击,可惜它要被卖到蛇市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