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巴黎的阶梯(1784-1793)

第二章:巴黎的阶梯(1784-1793)

1.军官与诗人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以炮兵少尉身份毕业,被派往瓦朗斯要塞。他随身携带的箱子里装着拉瓦锡的化学论文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驻地的七年里,他用军饷资助出版自己的《论科西嘉自治》,却因书中激进的联邦制主张被军方调离。深夜,他常在营房蜡烛下誊写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将“平等“一词反复描红。

2.革命的双面镜

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陷落的炮声传至瓦朗斯时,拿破仑正在解剖一只死鹰研究飞行原理。他以科西嘉代表身份参加三级会议,却因支持中央集权与雅各宾派产生裂痕。在《科西嘉公报》发表的《论统一与分裂》中,他首次提出“民族国家需以强权整合“的政治理论,这封匿名文章让马拉怀疑他是保王党间谍。

3.血色马赛曲

1792年8月10日,杜乐丽宫血案爆发。拿破仑在马赛民兵团中担任炮兵顾问,目睹保王党卫队被屠杀的场景后,他首次在日记中写下“权力的本质是暴力的美学“。他利用雅各宾俱乐部的关系网,将科西嘉的家族网络转化为巴黎的政治资本,此时他与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的婚外情已持续半年。

4.土伦的火与冰

1793年土伦战役,24岁的上校拿破仑设计的“阶梯式炮击法“迫使英国舰队撤退。他用缴获的西班牙火药制造燃烧弹,将港口变成火刑柱森林。战后,他将功绩归于工程师贝尔蒂埃,却在报告中抹去缪拉的贡献。当督政府授予少将军衔时,他在庆功宴上用科西嘉方言朗诵贺拉斯的诗句,令在场的罗伯斯庇尔不寒而栗。

5.平民与贵族的华尔兹

热月政变后,拿破仑成为巴拉斯的情报主管。他利用约瑟芬的沙龙结识金融家贝尼涅斯,通过倒卖国有地产积累第一桶金。在镇压保王党叛乱时,他命令炮兵向人群发射葡萄弹,事后对惊愕的部下解释:“革命需要流血的婚礼。“此时他已秘密策划与贝尔蒂埃、缪拉的“三人同盟“,准备在督政府内部安插眼线。

章节意象

本章以拿破仑的双筒望远镜为隐喻线索——他用一端观察革命的狂热,另一端瞄准权力的缝隙。土伦战役后他获得的镀金望远镜始终指向三个方向:科西嘉的家族庄园、巴黎的杜乐丽宫、以及尚未开启的埃及沙漠。章节尾声,他在约瑟芬沙龙的镜子里看见自己倒映的影子:科西嘉的野性、雅各宾的冷酷、军人的精准,在同一个躯壳中撕扯,恰如法国革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