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太宗简文皇帝萧纲,字世缵,小字六通,是梁高祖的第三个儿子,昭明太子同父同母的弟弟。天监二年十月丁未日,萧纲在显阳殿出生。
天监五年,年仅几岁的萧纲就被封为晋安王,获八千户食邑,这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天监八年,年纪尚轻的他担任云麾将军,负责石头戍军事,并可自行安排属官,开始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此后,他的任职经历丰富且频繁变动。天监九年,他迁任使持节,都督南北兖、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兼任宣毅将军、南兖州刺史,负责重要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天监十二年,他回到朝廷担任宣惠将军、丹阳尹,丹阳尹负责治理京畿地区,这表明他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天监十三年,萧纲又出任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南北秦、益、宁七州诸军事,兼任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依旧保留将军之职,其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天监十四年,他改任都督江州诸军事、云麾将军、江州刺史,仍持节,继续在地方任职。天监十七年,他被征召为西中郎将,负责石头戍军事,不久后又再次担任宣惠将军、丹阳尹,并加侍中,频繁的职位变动体现了朝廷对他能力的认可与不同方面的考量。
普通元年,萧纲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益、宁、雍、梁、南北秦、沙七州诸军事及益州刺史,但还没正式上任,就改授为云麾将军、南徐州刺史。普通四年,他又调任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以及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诸军事,担任平西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普通五年,他进号为安北将军,权力和地位进一步提升。普通七年,他暂时进为都督荆、益、南梁三州诸军事。然而,也在这一年,他的生母穆贵嫔去世,萧纲上表请求辞去职务,回家守丧,可朝廷下诏让他继续留任,继续承担重任,这对他来说,在情感与职责之间或许是一种艰难的拉扯。
中大通元年,朝廷下诏依照先例赐给萧纲鼓吹一部,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中大通二年,他被征召为都督南扬、徐二州诸军事,担任骠骑将军、扬州刺史。中大通三年四月乙巳日,昭明太子去世。五月丙申日,朝廷下诏,认为治理天下需要至公与博爱,尧舜禅让、文王立武王都是以贤德为标准。当下国家面临诸多困难,晋安王萧纲文义天赋异禀,孝敬出于自然,威望与恩泽传于四方,德行修养深厚,深受众人认可,民心所向,所以可立为皇太子。七月乙亥日,萧纲在殿前正式被册立为太子,由于当时东宫需要修缮,他暂时居住在东府。中大通四年九月,萧纲才搬回东宫。
太清三年五月丙辰日,梁高祖去世。辛巳日,萧纲即皇帝位。他下诏说:“我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忧患与不幸。先帝突然抛下天下臣民,我满心悲慕,号哭顿足,都不知如何安放自己。我德行浅薄,却超越众人登上皇位,孤独又痛苦,不知依靠何处,只能依赖藩王辅佐,以求社稷安稳。我恭敬地遵循先帝旨意,顾念先帝遗泽,应当施惠于天下百姓。现可大赦天下。”这番话里,能感受到他初登皇位时的忐忑与对先帝的深切追思。
壬午日,萧纲又下诏:“养育万物贵在宽厚,治理百姓贵在施惠,这是兴盛王朝的显著之道,百姓本不应被奴役。有人因报效国家,却不幸被擒成为俘虏;有人身处边疆,无端遭受劫掠。两国相争,百姓有什么罪过呢!我才疏学浅,刚刚继承大业,既然统治天下,教化要推行到世间各处,怎能让那些人被视为不属于本国的百姓呢。各州现有被当作奴婢的北方人,以及他们的妻儿,都可以赦免释放。”从这份诏书,能看出他心怀百姓,期望推行仁政。
癸未日,萧纲追谥自己的妃子王氏为简皇后。六月丙戌日,任命南康嗣王萧会理为司空。丁亥日,立宣城王萧大器为皇太子。壬辰日,封当阳公萧大心为寻阳郡王,石城公萧大款为江夏郡王,宁国公萧大临为南海郡王,临城公萧大连为南郡王,西丰公萧大春为安陆郡王,新淦公萧大成为山阳郡王,临湘公萧大封为宜都郡王。这些人事任命和封王举措,是新皇即位后稳定朝廷格局、巩固统治的常见做法。
秋七月甲寅日,广州刺史元景仲图谋响应侯景,西江督护陈霸先起兵攻打他,元景仲自杀,陈霸先迎接定州刺史萧勃担任广州刺史。戊辰日,把吴郡设为吴州,任命安陆王萧大春为刺史。庚午日,让司空南康嗣王萧会理兼任尚书令,南海王萧大临担任扬州刺史,新兴王萧大庄担任南徐州刺史。在这个月,九江发生严重饥荒,饿死的人达到总人口的十分之四五,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八月癸卯日,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萧渊藻去世。冬十月丁未日,发生地震。十二月,百济国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
大宝元年正月辛亥初一,因为国家处于国丧期间,所以没有举行朝会。萧纲下诏说:“天下,是最为公正的国家重器。在古代三皇五帝之时,也是不得已才登上皇位治理天下。所以成就帝王功业,不过是圣人之余事;华丽的车驾和官冕,不过是偶然得来之物。太祖文皇帝有宽宏大量,开启了如同西伯侯一般的基业。高祖武皇帝道德遍布天地,智慧周遍万物。当时正值南齐末年灾祸频发,伦理道德沦丧,同胞遭受入苑之祸,统治者心怀无尽贪欲。于是顺应众人拥戴的运势,凭借百姓的心意,抓住时机,洗雪耻辱。这一切并非为了一己私利,道义上实在是顺从民意。所以功成之后不居功自傲,居住简陋宫殿,饮食简单朴素,广施大慈大悲的善业,多次颁布如尧帝禅让般的诏书。至今已历四十年,其功绩难以尽述。我才疏学浅,又深陷哀伤孤独的困境,百姓已饱受苦难,我也无心谋求自身周全,只是勉强维持,期望继承大业。这种如高悬旌旗般危险、如履薄冰般谨慎的心境,都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悲痛越深,前行越迟缓,居丧的心情也愈发深切。正应沉静无为,置身事外。但如今王道未行,国家仍处艰难,只能依靠宰辅大臣,来弘扬各项政务。新年伊始,建立年号,遵循旧有的典章制度。可大赦天下,将太清四年改为大宝元年。”从这份诏书里,能感受到萧纲对先帝功绩的崇敬,以及自己即位时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无奈。
丁巳日,天空下起黄沙。己未日,太白星白天出现在天空,辛酉日才消失。西魏进犯安陆,擒获司州刺史柳仲礼,汉东之地全部沦陷。丙寅日,月亮在白天出现。癸酉日,前江都令祖皓起义,袭击广陵,斩杀叛贼南兖州刺史董绍先。侯景亲自率领水军和步兵攻打祖皓。二月癸未日,侯景攻陷广陵,祖皓等人都遇害。这些战事和天象,反映出当时局势的动荡不安。
丙戌日,任命安陆王萧大春为东扬州刺史,撤销吴州,恢复为郡。萧纲下诏说:“近来东部边境扰乱,江阳一带贼寇肆意妄为。幸得上层官员出谋划策,勇猛之士奋力拼杀,吴、会地区得以肃清,济、兖地区也恢复安宁,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不再需要披甲作战。朝廷高官以及府内侍从,都可以解除戒严。”这表明局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乙巳日,任命尚书仆射王克为左仆射。
当月,邵陵王萧纶从寻阳抵达夏口,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将郢州让给萧纶。丙午日,侯景逼迫梁简文帝萧纲前往西州。此时的萧纲,身处侯景的胁迫之下,处境艰难。
夏季五月庚午日,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鄱阳嗣王萧范去世。从春天到夏天,发生严重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惨状,京城地区尤为严重。百姓在这一时期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六月辛巳日,让南郡王萧大连处理扬州事务。庚子日,前司州刺史羊鸦仁从尚书省逃奔到西州。
秋季七月戊辰日,叛贼行台任约进犯江州,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献州投降任约。当月,任命南郡王萧大连为江州刺史。八月甲午日,湘东王萧绎派遣领军将军王僧辩率军逼近郢州。乙亥日,侯景自行进位为相国,被封二十郡,号称汉王。邵陵王萧纶放弃郢州逃走。侯景不断扩张势力,而各方势力也在相互角逐。
冬季十月乙未日,侯景又逼迫梁简文帝萧纲前往西州赴宴,还自行加封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这样荒诞的称号。萧纲还被迫立皇子萧大钧为西阳郡王,萧大威为武宁郡王,萧大球为建安郡王,萧大昕为义安郡王,萧大挚为绥建郡王,萧大圜为乐梁郡王。壬寅日,侯景杀害南康嗣王萧会理。十一月,任约进兵占据西阳,分兵进犯齐昌,擒获衡阳王萧献并送往京城杀害。湘东王萧绎派遣前宁州刺史徐文盛率领各路军队抵御任约。南郡王前中兵张彪在会稽若邪山起义,攻破浙东各县。这段时期,各方势力冲突不断,国家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萧纲虽为皇帝,却处处受侯景掣肘,难以施展抱负,国家和百姓都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宝二年春天二月,邵陵王萧纶逃走到安陆董城,被西魏军队攻打,战败后死去。此时的局势混乱,各方势力相互攻伐,萧纶也未能幸免,他的死亡是当时动荡局面的一个写照。
三月,侯景亲自率领众人向西进犯。丁未日,从京城出发,从石头城到新林,战船首尾相连,场面颇为壮观,却也预示着又一场战乱的到来。四月,侯景到达西阳。乙亥日,侯景分派他的伪将宋子仙、任约袭击郢州。丙子日,擒获郢州刺史萧方诸。闰月甲子日,侯景进军进犯巴陵,湘东王萧绎派遣的领军将军王僧辩多次交战都未能取胜。五月癸未日,湘东王通过驿站派遣游击将军胡僧祐、信州刺史陆法和支援巴陵,侯景派遣任约率领众人抵御援军。六月甲辰日,胡僧祐等人击败任约并将其擒获。乙巳日,侯景解除对巴陵的围困趁夜逃走,王僧辩督率各路军队追击侯景。庚申日,攻打鲁山城并将其攻克,俘获西魏司徒张化仁、仪同门洪庆。辛酉日,进军包围郢州并将其攻下,俘获叛贼首领宋子仙等人。鄱阳王先前的部将侯瑱起兵,在豫章袭击伪仪同于庆,于庆战败逃走。这一系列战事的发展,展现了各方势力之间激烈的对抗,局势在不断变化。
秋季七月丁亥日,侯景回到京城。辛丑日,王僧辩的军队抵达湓城,叛贼处理江州事务的范希荣弃城逃走。八月丙午日,晋熙人王僧振、郑宠起兵袭击郡城,伪晋州刺史夏侯威生、仪同任延逃走。戊午日,侯景派遣卫尉卿彭俊、厢公王僧贵率兵进入宫殿,将梁简文帝萧纲废为晋安王,幽禁在永福省。侯景还杀害了皇太子萧大器、寻阳王萧大心、西阳王萧大钧、武宁王萧大威、建平王萧大球、义安王萧大昕以及寻阳王的几个儿子共二十人。侯景伪造萧纲的诏书,禅位给豫章嗣王萧栋,大赦天下并改年号。还派使者分别在吴郡杀害南海王萧大临,在姑孰杀害南郡王萧大连,在会稽杀害安陆王萧大春,在京口杀害新兴王萧大庄。侯景的这一系列行为,尽显其残忍和野心,将萧纲及其皇室成员推向了绝境。
冬季十月壬寅日,梁简文帝萧纲对舍人殷不害说:“我昨夜梦见自己吞食泥土,你试着帮我想一想这是什么征兆。”殷不害说:“从前重耳被人赠送土块,最终回到晋国成就霸业。陛下所做的梦,或许与此相符吧。”等到王伟等人向萧纲进酒时说:“丞相因为陛下忧愤已久,派我们来为陛下祝寿。”萧纲笑着说:“这祝寿的酒,不会就意味着我的末日到了吧?”于是侯景等人一并送来酒菜和曲项琵琶,与萧纲一起饮酒。萧纲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尽情畅饮,说:“没想到还能如此享乐一次!”喝醉后睡去,王伟、彭俊拿土袋压在他身上,王修纂坐在土袋上,于是梁简文帝萧纲在永福省驾崩,当时年仅四十九岁。叛贼给萧纲伪谥为明皇帝,庙号称高宗。萧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死亡虽有无奈,却也能坦然面对,其心境复杂而令人唏嘘。
第二年,三月癸丑日,王僧辩率领从前的百官奉着萧纲的灵柩升上朝堂,梁世祖追崇萧纲为简文皇帝,庙号为太宗。四月乙丑日,将萧纲葬于庄陵。萧纲的一生,虽曾登上皇位,却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始终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最终悲惨离世,而他的身后事也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和各方势力的角逐。
起初,梁简文帝萧纲被囚禁时,在墙壁上题字自我叙述道:“有梁正士兰陵萧世缵(萧纲字世缵),立身行事,践行道义,始终如一。即使风雨交加、天色昏暗,也如鸡鸣报晓般坚守。在暗室中也不做欺心之事,更何况在光天化日之下。命运到了这般田地,又能如何呢!”他还作了两首《连珠》,文辞十分凄怆。从这些文字里,能深切感受到他被囚禁时的无奈与坚守。
萧纲自幼聪明睿智,见识领悟超过常人,六岁就能写文章,梁高祖对他早早有此才能感到惊讶,不太相信。于是在御驾前当面测试他,萧纲文辞风采极佳。高祖赞叹说:“这孩子,是我家的曹植(东阿指曹植)。”长大后,萧纲气宇宽宏,从不曾让人看到他生气或喜悦。他脸颊方正、下巴丰满,须鬓如同画中一般好看,目光顾盼间炯炯有神。他读书能够十行同时看下去,各类学术流派、百家著作,看一眼就能记住;撰写篇章辞赋,提笔就能写成。他广泛综合儒家书籍,善于谈论玄学义理。从十一岁起,就能亲自处理众多事务,历任地方藩政,所到之处都受到称赞。在穆贵嫔去世时,他哀伤过度,瘦骨嶙峋,昼夜号哭不停,他所坐的席子,都被泪水浸湿烂掉。在襄阳时,他上表请求北伐,派遣长史柳津、司马董当门,壮武将军杜怀宝、振远将军曹义宗等各路军队进兵讨伐,攻克平定南阳、新野等郡,北魏南荆州刺史李志据守安昌城投降,开拓土地一千多里。等到他担任太子监国时,多有宽宏赦免之举,文案簿册,一丝一毫都不能有欺瞒。他招揽接纳文学之士,欣然赏识接待不知疲倦,常常一起讨论典籍,接着共同创作文章。高祖所著的《五经讲疏》,他曾在玄圃讲解阐述,听讲的人使朝野为之倾动。他非常喜欢题诗,自己作序说:“我七岁就有诗癖,长大后也不曾厌倦。”然而他的诗风有时过于轻艳,当时被称为“宫体”。他所著的《昭明太子传》五卷,《诸王传》三十卷,《礼大义》二十卷,《老子义》二十卷,《庄子义》二十卷,《长春义记》一百卷,《法宝连璧》三百卷,都在世间流传。萧纲的一生,才华横溢,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政治作为,都有值得铭记之处,却也因诗风被人诟病。
史臣评价说:梁简文帝萧纲幼年聪慧,美好的名声很早就传扬开来,天赋才情潇洒不羁,冠绝古今。但他的文章有时因过于轻靡华丽成为一种不足,这是君子所不认可的。等到他在东宫修养德行,名声传播到华夏和四夷,到了继承皇位时,确实有君主的美好品德。正应与汉文帝、汉景帝一样开创盛世,却遭遇艰难困厄的时运,受到叛贼臣子的控制,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最终遭受如同晋怀帝、晋愍帝那般被掳受辱的惨痛命运,实在是悲哀啊!史臣对萧纲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肯定了他的才华和品德,也指出了不足,同时对他的悲惨结局表示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