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下)世子入京

天永二十二年九月,太极殿内庄严肃穆,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满朝文武身着朝服,整齐排列。李和雍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又透着几分欣慰,目光落在太子李善煜身上,缓缓开口:“太子此次行事果敢,处置得当,表现极为不俗。宋星已逝,这尚书令一职,便由你接任,望你担起这统管六部的重任,莫负顺望,钦此!”声音在大殿内悠悠回荡,掷地有声。

李善煜心中一震,激动与使命感油然而生,赶忙双手举折,“扑通”一声跪地,朗声道:“儿臣谢父皇恩典!定当殚精竭虑,不负父皇期许,将尚书令之责履行到底!”

“平身吧。”李和雍微微颔首,待太子起身归位后,目光如炬,转向吏部尚书郭宏,沉声道:“郭爱卿,西州阳县县令出缺,这一方百姓亟待贤能治理。你身为吏部尚书,务必在十日内选出可信之人接任,若逾期未妥,国法难容,严惩不贷!”

郭宏心头一紧,忙上前一步,跪地领旨:“臣遵旨!必当全力以赴,尽快选出合适人选。”

退朝之后,郭宏忧心忡忡,匆匆赶到李枭府邸。一见到李枭,他便满脸愁容,拱手说道:“王爷,圣上竟将尚书令之位授予太子,此乃统摄六部的要职,足见圣上已对咱们有所戒备。如今该如何应对,还望王爷明示。”李枭坐在主位上,神色淡定,轻轻抿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说:“圣上可不是糊涂人,你现在就慌了神?”

郭宏苦着脸,小声道:“下官只是担忧,若日后太子揪住咱们的把柄,王爷怕是要陷入困境。”

李枭冷笑一声,站起身来,拍了拍郭宏的肩膀:“这些事还轮不到你操心,你只需办好选县令这件事。没有寡人的命令,切莫轻举妄动。”说罢,转身负手离去,留下郭宏若有所思地站在原地。

李翥与李建国姐弟二人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京城。入京十日之后,圣上李和雍在繁忙政务之余,于御书房召见他们。姐弟俩刚行完大礼,还没等李和雍与潇后开口,李翥便抢先发难,话中带着一丝轻蔑:“朝皇、朝后娘娘,吾弟生性活泼贪玩,平日里不太在意衣着整洁,若有失礼之处,还望二位莫要怪罪。”

潇后何等聪慧,瞬间便洞悉了李翥的心思,却只是微微一笑,神色温和:“翥儿这是说的哪里话?建国年纪尚小,活泼些再正常不过,本宫与朝皇怎会怪罪呢?”

李和雍微微点头,顺着潇后的话道:“朝后所言极是,你不必多虑。”

此时,一直埋着头的李建国身形微微颤抖,显得十分紧张。潇雪碧见状,和声细语地安慰道:“建国莫怕,这里都是自家人,大胆抬起头来,让本宫和朝皇瞧瞧。”李建国犹豫着点了点头,直到李翥在背后轻轻推了他一下,他才缓缓抬起头。

李和雍见李建国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异样,随即温和地问道:“建国啊,顺问你,你可明白自己为何被封为世子?顺给你取这个名字,又有何深意呢?”

李建国紧张得手心冒汗,定了定神,答道:“回朝皇的话,您封儿臣为世子,是盼儿臣安分守己,日后做好藩王;为儿臣取名建国,是期望儿臣一心向夏,将来能为国家效力。”

李和雍听后,龙颜大悦,哈哈大笑道:“建国果然聪慧!顺甚是喜爱你。你与你姐姐便在京城长住,待日后文天王年事渐高,再回封地也不迟。”

姐弟俩不敢违抗,只得跪地谢恩:“谢朝皇隆恩。”

潇后与李和雍对视一眼,默契十足,随后潇后说道:“之前新安郡主领旨和亲,她的郡主府便暂由李翥居住。朝皇会命工部为她新建一座郡主府。至于建国,圣上考虑到宋贤妃尚无子嗣,便让建国暂由她抚养,王府的事,等建国长大后再议。”

这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李枭耳中。李枭听闻后,手托着络腮胡,低声自语:“文天王的子女长住京城,圣上这是在制衡藩王啊。看来,寡人得找个时机,会会这文天王的儿子。”

静怡宫中,气氛温馨。潇后亲自领着李建国来到宋贤妃住处。宋贤妃见潇后来了,赶忙起身行礼。

潇后微笑着说:“免礼吧。圣上说,想让文天王的儿子在京城长住,他年纪还小,眼下不便单独修建王府。圣上念你尚无子嗣,便让建国暂由你抚养,也能给你添些热闹。”

宋贤妃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赶忙谢恩:“臣妾多谢圣上厚爱,还望朝后娘娘转告圣上,臣妾定会视建国如亲生儿子一般。”

李建国躲在潇后身后,怯生生地看着宋贤妃。潇后见状,轻轻蹲下身子,温柔地抚摸着李建国的脸颊,轻声说:“建国别怕,以后她便是你的宋母妃,会好好疼你的。”说着,潇后拉着李建国的手,走到宋贤妃面前,将李建国的手交到她手中:“有劳贤妃妹妹了。”

宋贤妃紧紧握住李建国的小手,李建国在潇后的鼓励下,乖巧地叫了声:“宋母妃。”

宋贤妃眼眶一热,泪水夺眶而出,她一把将李建国搂入怀中,哽咽着说:“好孩子,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

潇后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微微仰头,平复了一下情绪,说:“如此,圣上和本宫便放心了。你们好好相处,本宫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潇后离去后,宋贤妃轻轻擦去脸上的泪水,又为李建国擦了擦脸,温柔地说:“都快午时了,建国想必饿了吧?母妃这就叫后厨做你爱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