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快送皇子和亲

从任务的描述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自由度极高的任务世界。

理论上,董璜甚至可以效仿李隆基,直接逃到成都,烂摊子交给李亨即可。

但董璜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董璜生怕再被空间背刺。

比如说,李亨或者马嵬驿兵变的主要执行者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突然抽风,想要杀了他;又或者安史叛军主力忽然赶来,那该怎么办?

如今的董璜,已经不会再把试炼空间的人物,当成只会遵循剧情时间线行动的NPC了。

董璜第一时间详细确认此时的时间背景。

如果这是在马嵬驿,那他董某人可就要抢先兵变了。

不过,整合了空间提供的基本情报之后,董璜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

(安禄山叛乱双方战略形势图,来源《中国历代战争史》)

今天是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一日。

六月初九的时候,潼关失陷,之后哥舒翰退至关西驿,结果被其部将火拔归仁等胁迫而向贼将田乾真投降,之后被押送到洛阳。

当然,火拔归仁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安禄山指责火拔归仁曰:“汝叛主,不忠不义。”执而斩之。

也是在这一天,唐玄宗面对哥舒翰麾下的告急,遣剑南将军李福德等将监牧兵赴潼关。

可笑的是,李福德所部只有三千看管木马的军队,顶个鸡啊。

到了这天傍晚,平安火不至。唐玄宗才真的知道害怕。

《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謂之平安火。时守兵已溃,无人复举火。

六月十日,杨玉环的堂兄,也是此时大唐的宰相杨国忠,首次提出幸蜀之策,唐玄宗觉得很有道理,点头同意。

今天则是六月十一日夜。

“还没到马嵬驿,应该问题不大吧?”

董璜稍稍舒了一口气,但仍旧顾不上一副求欢猥亵状的杨玉环,而是将她扔在了榻上。

“三郎~~”

杨玉环大喜,以为董璜要做些什么,忍不住抬起了一只脚,挑到了董璜的腰间,灵巧而有肉感的脚趾,夹在了董璜的玉带上,似乎想要用美脚给董璜宽衣解带。

然而,董璜却大头控制小头,转头而去。

“等朕片刻!”

董璜走出内殿,殿外高力士连忙上前,请示道:“大家(对皇帝的昵称),刚刚……”

高力士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一只突然出现的大手提溜起脖子,扔到了一旁。

“来人,护驾!”

高力士大惊,下意识的想要护在董璜面前,却发现董璜挥了挥手。

高力士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退下,只听董璜下令道:“高力士,拟旨:一、让恶来将军,带兵接管军械库,为诸将士换上装备,接管城防;

二、命陈玄礼抓捕杨国忠、边令诚及其党羽,抄没其家;

三、明日,朕在校场大阅三军,愿为国出力之百姓,皆可观之!

这些事你亲自和恶来去办,不容有任何差池!”

杨国忠之名,后世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十足的佞臣。

或许没有史书中记载的那么邪恶,但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此时,更是千夫所指,被大部分将士所痛恨!

边令诚此人知道的人就少了。不专门留意安史之乱这段历史的人,一般对他没什么印象。

边令诚是个大宦官。天宝六年,监高仙芝军,自安西出兵攻小勃律。至连云堡不敢深入,及仙芝破小勃律,乃上奏其功。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又监高仙芝军东征叛军,常干扰军事。封常清兵败,与仙芝共退守潼关,边令诚向高仙芝一再索贿而不成,进谗言于唐玄宗:“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诬奏高、封二人无故弃地,贪污军粮。旋奉命于潼关监斩二人。

历史上,在唐玄宗放弃长安的时候,命令他掌宫闱管钥,他将管钥献给叛军投降。

这个人,其实也是安史之乱中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物。

陈玄礼则是马嵬驿兵变的关键人物。

这个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心腹,早年除韦后、安乐公主有功,是李隆基上位的重要人物,一直是宿卫将领,位至龙武大将军,备受唐玄宗信赖。

历史上,陈玄礼于长安城中谋划诛杀杨国忠未成,遂与太子李亨、李亨亲信宦官李辅国谋划,发动了马嵬驿兵变。

董璜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道的不算详细,只是大体知道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的张巡、颜杲卿以及在抖音上很有名的香积寺之战等寥寥事迹。

但对于战争代行者而言,知道这些事,似乎就足够了。

董璜觉得,主动杀了杨国忠、边令诚等人及其党羽,顺便抄家,既能够振奋军心士气,又能够充实府库,何乐而不为?

接下来,只需要守住长安城,然后送太子去安禄山处和亲,想必安禄山必定纳头便拜,不再叛乱……个屁!

言归正传,哪怕是最保守的策略,但只要守住长安城,也必定可以振奋天下人心士气,接下来,只需要等待援军即可。

(安史之乱战争形势图)

此时大唐的形势,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在河东道、河北道,总计恐怕得有十万左右的兵马。

事实上,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这一路,一直在压着史思明等人爆锤,如果历史上不是潼关之战的惨败,他们是真的能够把安禄山的根基之地给搅得天翻地覆的。

在潼关之战前,大唐在战略上已经对安禄山叛军形成了有效的遏制与反击,如果没有潼关战败,安禄山叛军可能早就被击败了。

历史上,潼关惨败,唐玄宗放弃长安之后,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区)登基,诏郭子仪等人,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遂率五万精兵于八月到达灵武行在。

所以,郭子仪所部的兵力,其实还是很强盛的,至少爆锤史思明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除了河东的郭子仪部外,大唐现在是真的没有机动的精锐部队了。

大唐的精锐是边军,其中安禄山就控制了六成左右,剩下的精锐和募集的部队,前前后后也损失了二三十万,现在大唐的指望,就是郭子仪的部队及朔方、回纥及西域之兵。

说到底安史之乱从始至终都是李隆基自己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