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健康护肤基础知识

你需要了解的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的基本结构

说起人体器官,人们都知道心、肺、胃、肾……殊不知,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成人皮肤覆盖全身总面积约1.5~2m2,厚度为0.5~4mm,其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依其组织结构和生理作用的不同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先说最外层的表皮,表皮由外向内分为五层,依次是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表皮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外界会有感觉,但表皮无血管,损坏不会出血。

角质层

角质层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由5~20层无核死细胞紧密排列形成,是皮肤的前哨,对外防止灰尘、细菌等进入机体,对内阻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角质层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角质形成细胞不断地凋亡剥脱,又从基底层不断地补充。我们洗澡搓掉的“泥”和美容去掉的“死皮”主要就是凋落的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

透明层

透明层由3~4层已死亡的扁平层状无核细胞组成,呈坚韧半透明状,仅见于掌跖等皮肤角质层较厚部位。

颗粒层

颗粒层位于棘层上方,由有核细胞组成,含有透明角质颗粒,可曲折阳光,减弱紫外线对机体的伤害,还有中和酸性物质,分泌免疫物质的作用。

棘层

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有核的活细胞组成,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是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

基底层

表皮的最下层为基底层,是表皮各层细胞的再生层,具细胞分裂能力,是补充受损表皮细胞的主要“兵源”。基底层分裂新细胞到达角质层需要14天,在角质层停留14天。所以美容去除死皮过勤,反而对皮肤造成损伤,年轻人一月一次,中年人一月两次足矣。基底层含有的黑素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黑色素可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防止紫外线损伤皮肤。

表皮的基本结构(非手掌和足底)

真皮位于表皮下,有乳头层与网状层两层,由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保证了皮肤的弹性与韧性。真皮除了神经末梢,还有丰富的血管,损害到真皮层就会出血。

真皮下是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构成,除了血管、神经外,还含有汗腺、皮脂腺、毛根、淋巴管等。

皮肤的基本结构

○皮肤的生长代谢

皮肤的生长代谢一般以28天为一个周期。

皮肤生长代谢的周期是指从基底层细胞分化向角质层推进,直到老化角质脱离的时间。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在这3层中表皮的新陈代谢最快。基底层的细胞向角质层移行的过程就是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在基底层,正常的角质形成细胞分裂的周期是13~19天,分裂以后的细胞就进入上面的棘层,逐渐再上移到颗粒层,大约需要14天。从颗粒层到角质层表面剥脱需要14天,所以一个新生的表皮细胞到角质层脱落需要28天,从开始形成新的角质形成细胞到最后脱落需要41~47天。这就是表皮细胞的生长代谢过程。

○皮肤的“砖墙结构”

角质层是皮肤的第一道屏障,阻止外界物质进入体内,同时防止体内水分流失。角质层中的保湿因子使皮肤含水量保持在15%~20%,使皮肤柔软,不发生干燥、皲裂现象,低于10%就会感觉皮肤干燥。

在角质层中,角质细胞一个挨一个排列着,其间有细胞间脂质相隔,犹如一垛砖砌的墙,角质形成细胞是“砖块”,脂质是“灰浆”,这就是教科书所说的角质层“砖墙结构”。一种护肤品能否很好地发挥作用,关键就是其穿透“砖墙结构”的能力,也就是透皮吸收能力如何。

保护皮肤,首先要保护好角质层。

皮肤的砖墙结构

对角质层造成损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①过度日晒,紫外线导致皮肤光损伤。

②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痤疮、湿疹等皮肤病。

③长期外用皮质激素,使皮肤变薄或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

④激光、化学剥脱、刺激性药物等皮肤有创治疗。

⑤过度“换肤”“去死皮”导致角质层甚至真皮损害。

○人体皮肤的作用

保护功能

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天然屏障,柔软性好,对外界较轻的摩擦、冲击和牵拉起保护作用;调节体液的蒸发,防止体内水分大量丢失;皮肤呈弱酸性(pH值5.5),不利于细菌、病毒、真菌的侵入和繁殖。

感觉功能

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力觉、温度觉等。

调节体温功能

皮肤含有大量的温度觉、痛觉、触觉和其他复杂的感受器,有丰富的血管网及160万~400万个小汗腺,分泌面积平均为1080cm2。皮肤通过散热和保温来调节体温。其散热的方式主要是辐射和出汗,出汗散热占全身散热量21%,大量出汗时,可达75%~95%。皮肤血管收缩和皮下脂肪则可减少散热,保持体温,从而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吸收功能

皮肤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营养物渗透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形成细胞内;少量营养物通过细胞间隙渗透进入真皮;大分子及水溶性物质有少量还可通过毛孔、汗孔而被吸收。

分泌与排泄功能

皮肤的汗腺可分泌汗液,皮脂腺可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形成乳化皮脂膜,滋润保护皮肤及毛发;皮肤通过出汗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无机盐离子、乳酸、尿素等。

呼吸功能

在30℃时,人的皮肤呼吸占整个气体交换的1%。在高温环境、重体力劳动、空气氧浓度增高或在高气压环境中,皮肤的气体代谢占肺气体代谢的15%~20%。

代谢功能

皮肤作为人体的一部分,还参与全身的代谢活动。皮肤中有大量的水分和脂肪,它们不仅使皮肤充盈,还为整个机体活动提供能量,可以补充血液中的水分,储存人体多余的水。

○什么是皮脂膜作用?

皮脂膜是由皮脂腺所分泌的皮脂和汗腺所分泌的汗水、角质形成细胞所生成的脂质,与空气中的氧气相混合,发生氧化作用,在皮肤表面形成的一层薄膜,呈弱酸性(pH4.2~5.6),可以抵抗细菌的侵害,故叫酸性保护膜,又被称为“酸罩”。

皮脂膜的作用如下:

皮脂膜

①防止细菌繁殖,使皮肤表面清洁、健康。

②皮脂膜中的油脂能将多余的角质分解。

③中和皮肤酸碱度。

④调节体温,排泄废物。

⑤保持皮肤良好的呼吸作用。

○什么是皮肤的微生态?

新兴的微生态学研究表明,口腔、皮肤、泌尿生殖道、胃肠道栖居着大量微生物,其中绝大多数为有益菌,维持着人体微生态平衡。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的细菌大约10万个,栖居在皮肤表面、角质层和毛囊的深缝中,皮肤健康有赖于皮肤微生态的平衡。某种意义上讲,说皮肤是人体第一道屏障不如说皮肤微生态才是真正的第一闸。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皮肤微生态的作用,就知道它的重要意义了。

营养作用

产生脂类、固醇类、角质蛋白等,为肌底细胞提供营养,起到营养作用。

保水作用

参与皮肤细胞代谢,协助皮肤生理功能发挥,代谢脂质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乳化脂质膜,与角质层一起,具有防止水分过分蒸发的作用,有利于保持皮肤水分。

免疫作用

皮肤微生物,尤其是暂驻菌中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作为自然存在的非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增强机体普遍免疫力,起到免疫作用。

自净作用

代谢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使皮肤表面处于偏酸性状态,即酸性乳化脂膜——酸罩,可以拮抗许多暂驻菌群的定植、生长和繁殖,起到自净作用。

屏障作用

形成生物膜,起占位保护,使外袭致病菌无法立足于机体的表面,起到生物屏障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平衡皮肤微生态有利于维护皮肤健康

皮肤微生态

在日常生活中,过度清洁、过度护理、使用化学品与药品、过度紫外线暴露、不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导致皮肤微生态失调,很多皮肤问题都与皮肤微生态失衡有着密切关系,如痤疮、黄褐斑、头皮屑、腋臭等。因此,我们必须善待皮肤正常菌群,保持皮肤微生态平衡。除了正确的生活方式、恰当的美容方式和远离环境污染等可以有效维护皮肤正常菌群外,还可以通过微生态制剂滋养和重建皮肤正常菌群。微生态制剂可促进皮肤有益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恢复皮肤应有的微生态,确保皮肤的健康与美丽。

专家指出,滋养保护皮肤正常菌群才能达到皮肤滋润、代谢旺盛、皮肤白皙美丽的目的。就一个人的美丽而言,还应该尽量减少来自体内代谢毒素的积聚和吸收,即尽量减少宿便,这就需要使用调整肠道菌群的办法,减少宿便,排出毒素。

参考资料

◎郁天泽,李巍.皮肤菌群参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2,16(4):444-445.

◎武明阳,姚煦,Mahmud MR,等.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皮肤健康[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2,16(5):548-549.

○如何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皮肤屏障作为我们机体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护机体内外平衡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皮肤屏障完整且功能正常,是我们保持肌肤健康、靓丽动人的基础。那日常中如何保护皮肤屏障呢?

皮肤屏障简单来说是由定植在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菌群、皮脂膜、角质层这三者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皮肤表面的弱酸性防护屏障,能够抑制致病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人体,减少水分蒸发,以及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比如紫外线、化学性刺激),能够减少外界环境刺激对皮肤的损伤,减缓皮肤的衰老。保护皮肤屏障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适当清洁,减少去角质产品的使用

虽然清洁能去除皮肤表面的灰尘和污垢,但过度清洁会破坏正常的微生物菌群、皮脂膜,导致角质层水分流失,屏障功能减弱,皮肤容易敏感,产生紧绷、刺痒、泛红等症状,不能正常维持屏障功能。特别是使用了一些去角质产品,人为加快了角质层正常脱落的速度,虽然皮肤暂时光滑细腻,但使角质层变薄,不能防护紫外线的损伤,加速了皮肤的老化,物理化学性的物质也更容易渗透进皮肤产生刺激。对于皮肤正常的人来说建议一个月只用一次去角质产品如果皮肤角质特别粗糙肥厚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化学剥脱来改善

保湿、防晒

正常的角质层含水量在17%左右,过高过低都会使角质层功能受到影响。使用保湿产品能够让角质层的含水量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充分发挥其对外界刺激的防御作用。紫外线能够使皮肤屏障中的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正确的防晒能减少其带来的损伤,保护机体和皮肤屏障。

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新鲜瓜果蔬菜

除了外源性的刺激,在机体的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自由基、活性氧,对皮肤屏障进行氧化攻击,造成内源性损害,适当地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能够减少自由基的氧化,抵抗紫外线的损伤,减缓屏障损伤。

○皮肤的主要类型

油性皮肤

皮肤粗厚,毛孔明显,部分毛孔很大,酷似橘皮。皮脂分泌多,在面部特别是T区可见油光;皮肤纹理粗糙,易受污染;抗菌力弱,易生痤疮;附着力差,化妆后易脱妆;较能经受外界刺激,不宜老化,面部出现皱纹较晚。

中性皮肤

皮肤平滑细腻,有光泽,毛孔较细,油脂水分适中,没有瑕疵且富有弹性。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不易起皱纹,化妆后不易脱妆。皮肤季节性变化较大,冬季偏干,夏季偏油。这类多见于青春期发育前的少男少女,在30岁后往往变为干性皮肤。

干性皮肤

皮肤比较干燥,但肤质细腻,较薄,毛孔不明显,皮脂分泌少而均匀,没有油腻感觉。这种皮肤不易生痤疮,且附着力强,化妆后不易脱妆。但干性皮肤经不起外界刺激,如风吹日晒等,受刺激后皮肤潮红,甚至灼痛。容易老化起皱纹,特别是在眼周、嘴角处最易生皱纹。

混合性皮肤

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为混合性皮肤。一般在前额、鼻翼、下颏等部位为油性,毛孔粗大,油脂分泌较多,甚至可发生痤疮,而其他部位如面颊部,呈现出干性或中性皮肤的特征。

皮肤的类型

○如何护理皮肤?

要想拥有健康的皮肤,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少烟酒,饮食均衡,多食蔬菜水果,每天保持1000~2000mL的饮水量,进行适宜的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对皮肤健康很重要。根据不同皮肤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油性皮肤

洁肤:选择弱碱性并具有保湿作用的清洁剂,35℃左右温水洗脸。若用磨砂膏或去角质膏,每2周使用1次。

爽肤:选用收敛性或控油保湿爽肤水,补充水分,去除多余油脂。

护肤:选用控油保湿的水包油乳剂、凝胶护肤品。

防晒:室内和室外工作者使用防晒乳或喷雾剂,其SPF及PA选择同中性皮肤。

按摩:一般用冷喷,以控油保湿按摩乳或啫喱进行按摩,以穴位按摩为主。按摩10~15分钟,每周1次。

面膜:选择控油保湿面膜。敷膜时间为10~15分钟,每周1~2次。

中性皮肤

洁肤:春夏季皮肤偏油时可选弱碱性洁面乳或香皂,秋冬季选用不含碱性皂基的保湿清洁剂。若用磨砂膏或去角质膏,每3~4周使用1次即可。

爽肤:春夏季可用收敛性化妆水紧致皮肤,秋冬季用保湿、滋润的化妆水补充水分。

护肤:春夏季用水包油保湿乳剂,秋冬季用保湿滋润的霜类润肤品。

防晒:室内工作者使用防晒霜(SPF15,PA+~++),每4小时涂抹1次;室外工作者用SPF>15,PA++~+++,每2~3小时涂抹1次。高原地区SPF>30,PA++~+++,每2~3小时涂抹1次。

按摩:春夏季同油性皮肤,秋冬季同干性皮肤。

面膜:春夏季使用控油保湿面膜,秋冬季可适当使用滋润保湿面膜。敷膜时间每次15~20分钟,每周1次。

干性皮肤

洁肤:选用不含碱性皂基的保湿清洁剂,25℃温水洗脸。不宜使用磨砂膏或去角质膏。

爽肤:选用保湿滋润不含酒精的化妆水,充分补充水分。

护肤:选用强保湿剂及富含油脂的霜类护肤品。

防晒:同中性皮肤。

按摩:用热喷(温热的喷雾)以滋润保湿按摩霜进行按摩,每次5~10分钟,每周2次。

面膜:选用保湿效果好的面贴膜或热倒模*。敷膜时间20~25分钟,每周1次。

*热倒模:清洁面部后,涂抹滋润功效药膏,再以石膏粉调成糊状,均匀摊涂在面部,石膏干燥后形成硬膜。

混合性皮肤

混合性皮肤需分区域进行护理。

洁肤:同中性皮肤,但应注意在双颊等干性皮肤区域避免使用磨砂膏或去角质膏。

爽肤:同中性皮肤,根据季节变化及面部皮肤状态选择相应化妆水补充水分。

护肤:双颊干性区域应选用强保湿剂及富含油脂的霜类护肤品,前额、鼻翼、下颏等油脂分泌较多部位选用控油保湿的水包油乳剂、凝胶护肤品,可定期外用水杨酸类凝胶,防止毛孔堵塞。

防晒:春夏季或面部出油明显时选用防晒乳或喷雾剂,秋冬季或面部皮肤以干燥为主者选用防晒霜,其SPF及PA选择同中性皮肤。

按摩:春夏季同油性皮肤,重点按摩T区等油脂分泌较多部位,促进皮脂排泄;秋冬季同干性皮肤,重点按摩双颊等干性皮肤部位,滋润保湿。

面膜:同中性皮肤,根据季节变化及面部皮肤状态进行选择。

在四种类型护肤基础上,根据皮肤状况进一步做针对性护理。

色素皮肤:使用美白产品,加强防晒,必要时使用祛斑药物减轻色素。

敏感皮肤:使用不含香料、色素,温和、安全的医学护肤品,加强保湿,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皱纹皮肤:加用抗皱霜及眼霜,若皱纹较明显,可使用祛皱方法,如化学剥脱、填充、激光等。

日光反应:如果皮肤容易晒红,加强对UVB的防护,使用SPF值30的防晒品。如果皮肤容易晒黑,加强对UVA的防护,使用PA值++~+++的防晒品。若使用光敏性药物(四环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维A酸和雌激素等),需尤其注意防晒,打遮阳伞、穿长袖棉衣裤、戴宽檐帽、戴太阳镜等可起到辅助防晒效果。

护肤步骤

○敏感性皮肤与“皮肤过敏”

敏感性皮肤是一种高度不耐受的皮肤状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激惹而产生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主观症状的多因子综合征,皮肤外观正常或伴有轻度的脱屑、红斑和干燥。

敏感性皮肤与“皮肤过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通常是对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出现一系列异常感觉反应,大多缺乏客观体征,其发生机制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普遍认为不伴有免疫或过敏机制。

敏感性皮肤

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变应原进入机体后,促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发抗原抗体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等临床客观体征,常伴瘙痒。

敏感性皮肤患者多表现为刺痛感针刺感烧灼感紧绷感。其严重程度不一,有个体差异。在用化妆品后,不适感加重,有的甚至不能耐受任何护肤品。可在用产品后数分钟出现不适,也可在数小时,甚至数天后出现。有时可见皮肤干燥、面部红斑、细小鳞屑。面部容易潮红。

○什么是问题性皮肤?

生活中影响容貌,但没有传染性也不危害生命的皮肤问题,被称为问题性皮肤,如患有白癜风、痤疮、酒渣鼻、黄褐斑、雀斑、老年斑、脂肪颗粒、色素痣、疣、黑眼圈、脂溢性脱发等。临床上也叫作“损美性皮肤病”。

○女性皮肤的特点

女性皮肤的角质层比较薄,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较低,易出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女性皮肤含水量较多,但皮脂分泌比男性少,毛孔细小,皮肤细腻。女性皮肤的血管收缩与舒张调节机制比男性低,容易引起冻伤、玫瑰痤疮。女性雌激素分泌多,容易出现色素沉着,黄褐斑的发生率也较男性高。

○皮肤衰老的表现

衰老是我们生命中一个自然而缓慢的过程,皮肤衰老是内源性生理因素和外源性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源性衰老是根本环境因素是在内源性衰老的基础上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Q 皮肤衰老有哪些结构性的改变呢?

A 表皮细胞逐渐变平,表皮钉突*变浅、减少,表皮与真皮结合不够紧密,皮肤易受外力损伤形成水疱。

真皮结构的改变是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真皮厚度变薄,密度降低,使皮肤厚度逐渐变薄。老化皮肤的血管相对减少,微循环减弱,调节温度能力下降;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减少,免疫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老化皮肤黑素细胞数目下降,暴露于阳光下易受损伤。脂褐质明显增加,呈现出老年斑和其他局部色素性改变。

皮脂腺与汗腺萎缩,分泌减少,出汗反应降低,皮肤表面的乳化物不足,角质层水合能力减弱,使得皮肤粗糙。

*表皮钉突:指表皮细胞与真皮乳头形成的犬牙交错的结构,使得表皮与真皮的接触面积大,从而使真皮的营养物质更多地进入表皮。

年轻肌肤及老化皮肤结构对比

内源性衰老

内源性衰老是由基因决定的,每个人的基因不同,衰老的速率也不同,并且只能减缓速率,但不能暂停或逆转。

外源性衰老

外源性衰老基本是指光老化。长期受紫外线照射是导致皮肤衰老的最常见、作用最强的外在因素。光老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①表皮出现过度增殖或发育不良,甚至出现恶变。

②真皮弹力蛋白变性,纤维增粗、聚集成块,同时胶原纤维被破坏、减少,使皮肤松弛,出现永久性皱纹。

③皮肤局部黑素细胞增多,导致色素过度沉着。

④长期受紫外线照射,易产生自由基。

⑤毛细血管管壁增厚,并发生弹力纤维变性,使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

一些皮肤疾病,比如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性湿疹等,由于其反复发作,患者易通过搔抓、用热水烫洗等来减轻异常的痒痛感,这些刺激也会加速皮肤老化,出现皮肤粗糙、松弛、异常胶原的堆积。

此外,吸烟会促进皮肤衰老,女性吸烟更易过早产生皱纹。

○为什么按摩能美容?

按摩美容是指借助按摩的手法,达到美化面容治疗面部疾病的目的。

头面为诸阳之会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头部是“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经脉都起于或止于头面部,给头面部带来丰富的气血营养,使我们的面容光泽生动。如果脏腑功能失调经脉气血亏虚就会造成面部皮肤失去光泽老化。作息不规律、情绪不畅,也会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面部会出现色斑。过食肥甘厚味,湿热聚集,沿经脉上至头面部,会出现面部油腻、“长痘痘”等损容问题。

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按摩直接接触皮肤,通过手法的刺激可使局部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清除已死亡的表皮细胞或延长表皮细胞的衰老过程,改善皮肤的呼吸状态,促进毛细血管的扩张,增加皮肤血液供应,改善皮肤的营养状态,并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加皮肤的光泽度,还能促使皮下脂肪的消耗和运动,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使皮肤更有弹性,防止皮肤过早松弛和产生皱纹。

!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前必须清洁手和面部皮肤;按摩时要掌握适当的力度,避免擦伤皮肤;按摩需按一定的经脉、穴位顺序操作,不能乱揉乱按;按摩后可在面部涂抹适当的护肤品,以借按摩后血行旺盛,促吸收。按摩美容要持之以恒,勿求立即见效,每天按摩15分钟最好;特别要注意,如果面部有急性的皮肤炎症或有传染性的皮肤病时,切不可按摩,以免病菌扩散。

参考资料

◎刘伟,李丽英.面部点穴按摩对美容除皱作用浅谈[J].新疆中医药,2000,18(2):32-33.

○肠道健康与容颜的关系

肠道和容颜,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会有什么关系呢?

两大人体器官

皮肤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两个器官,也是人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医认为:皮肤为一身之表,可防御外邪侵入;大肠为传导之官,传化物而不藏。虽然两大器官在形态和功能上相差甚远,但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皮肤与肠道有非常相似的变化和表现,皮肤疾病能引起大肠病变,大肠疾病也能引起多种皮肤病,这就是“皮肠同病”,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证明皮肤与肠道之间确实存在密切联系。

肠道和皮肤都属于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内外表面,在构成免疫屏障方面有类似的功能。同时肠道和皮肤上都分布有大量的微生物,人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密切,它们不仅帮助人体吸收和消化营养物质,合成维生素等必需生物活性物质,还可以维护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有研究表明,痤疮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的风险非常高,出现便秘、口臭、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症状比未患痤疮者显著增多。口周皮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因此,保持肠道的健康对皮肤大有益处。

参考资料

◎盛文婷,李其林.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周皮炎的临床相关性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8,2(4):427-432.

◎路小轩,孙之中.基于《内经》“大肠者,皮其应”理论探讨痤疮与肠道菌群的关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8):14-17.

◎王锦慧,傅宏阳,戴璐忆,曹毅.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痤疮与肠道菌群相关性及其中医治疗[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4):384-386.

○空气污染对皮肤的影响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是直接接触的,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会使皮肤变薄,加速皮肤老化和皱纹形成,甚至引发皮肤炎症,影响皮肤正常的生理作用。

空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会附着在皮肤表面,造成皮肤暗沉、无光泽,并导致皮肤老化。相较于空气较好的环境,长期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皮肤的角质层水分含量明显降低,而油脂分泌速率显著增高,皮肤划痕现象发生率和荨麻疹发病率均显著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