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亲政
- 刘辩:从把袁家满门抄斩开始
- 五花肉肉肉肉肉
- 2077字
- 2025-04-20 18:31:14
郑玄?
听到这两个字,德阳殿上的众多官员,登时面面相觑起来。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不真实之感。
原因无他。
这两个字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
无论是当初先帝也好,还是之前袁隈和何进也好,都征辟过这位名家不止一次。
然而无一例外,没有一个人成功。
甚至人家连来洛阳都懒得来。
朝廷还偏偏拿他无可奈何。
毕竟和其他士人养望不同。
任谁都能看出来,郑玄此人根本就不在乎世俗名利。
拒绝征辟,也不是他用来养望的手段。
以人家的身位,其实也用不到这样的手段。
连杨彪在最开始选择征辟的对象时,也曾考虑过郑玄。
但最后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不自己去讨闭门羹吃了。
这才将原本征辟的对象,从郑玄换成了荀爽。
现在这样的名满天下的名士,来洛阳了?
而且还是早已在宫外等候?
这每一个字大家听的都得明白,怎么连起来就让人有点听不懂了呢?
随着那殿门处,在所有人紧紧注视之下,一个素衣苍老的身影缓缓出现。
殿内百官们一时间,纷纷屏住了自己的呼吸。
生怕自己错漏了某些细节。
“草民郑玄,叩见陛下。”
郑玄走到德阳殿中央,目不斜视,冲着高坐在御座之上的刘辩,便行了一个跪拜之礼。
杨彪看着那伏在自己身前的脊背,只觉得整个人的手脚冰凉。
郑玄!
竟然真的是他!
怎么会是他呢!?
这家伙不是从来不参与这些朝廷纷争的吗?
自己都从来没有考虑过,郑玄会参与进来啊!
尤其是看到郑玄对刘辩竟然如此恭敬。
杨彪感觉自己心中的那片天塌了。
自己费了那么多代价,转了那么多心机,才堪堪把当今朝野的士人,笼络到自己身边。
但郑玄只有这么一拜。
自己之前所做的诸多努力,全部都要付诸东流。
马融、陈球的得意门生,第五元先、张恭祖也对其称赞有佳。
卢植是他同门,作为当初和他理念相争的何休,最后都叹服自己的这位对手,说下了那句著名的“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门下弟子更是不计其数。
郑玄如果旗帜鲜明地支持陛下,旁人不说。
卢植这位如今在朝廷中影响力同样非同一般之人,是绝对会站在郑玄身边的。
而卢植和郑玄那诸多门下弟子,立场自不必再说。
马融的地位倒是要高于郑玄一些,但郑玄作为人家的得意门生,野中甚至有传言,说这两人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马融会主动站出来反对郑玄吗?
不能说可能性完全没有,但只能说是微乎其微。
杨彪就算是再蠢,也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这种虚无缥缈的可能之上。
恨!
明明只差一点。
就差一点!
太常出列,拿天象说事,只要皇帝和荀爽没有办法合理反驳,朝中百官就仍然会保持沉默。
自己就还是优势。
但是现在……
看着刘辩那一脸欣喜的从御座之上走下,牵着郑玄的手起身。
杨彪直感觉自己的眼前已经天地翻转。
周围好似还有他人在说话,但具体说的是什么,已经听不真切了。
嗡嗡的。
真的是太吵了。
脑海中闪过这么最后一个念头,杨彪便感觉自己的眼前一黑。
整个人再也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了。
……
中平七年二月初一。
郑玄入洛,言顺天承运,奏请陛下念天下苍生,及冠亲政。
御史中丞杨彪当众昏厥于德阳殿。
尚书令丁宫弹劾太常周元玩忽职守,刘辩开恩,特赦太常周元,着其免官归家。
司隶校尉王允率先出列称善,百官附和,并同奏请皇帝及冠。
二月初二,帝王服玄端礼服,立于阼阶,宗正刘表执礼。
初加缁布冠,祝曰“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次加皮弁,配剑履,誓“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终加衮冕,十二章纹加身,诵“受天之庆,黄老无疆”,定天命所授。
帝酹酒祭天,行稽首礼。
礼成,更十二章纹龙袍,执玉圭,率百官祭告天地宗庙,昭告天下亲政。
冠冕十二旒垂目,充耳悬玉,告天佑下民,作之君。
改元初平。
当日,御史中丞杨彪面圣,奏请辞官归家,帝不允。
二月初三,擢封郑玄为太傅。
御史中丞杨彪再奏辞官归乡,帝不允。
二月初四,尚书仆射周毖奏请纠察前任弊政,还典军校尉曹操清白,帝允之,并念其有功,特擢尚书仆射周毖为御史中丞,统领御史台。
御史中丞杨彪又奏请辞官归乡,帝不允,然御史中丞杨彪涕泪陈奏,帝动容,终允之。
二月初五,典军校尉曹操回洛,面圣谢恩,同时弹劾召陵县令谢诚等十二人于当地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等大罪九状,帝大怒,着御史中丞周毖彻查此案。
原御史中丞杨彪偶感风寒,病于家中,不能成行。
帝率群臣亲视之。
二月初六,帝念司空荀爽勤勉,赐其同参录尚书事。
并调宗正刘表为太常。
二月十六,御史中丞周毖上呈召陵县令谢诚等十二人罪状,并牵连原太常周元等二十七人出使匈奴之贪墨罪,朝野震动。
帝着令廷尉府复审。
二月十八,廷尉府复审,认定召陵县令谢诚及原太常周元等三十九人罪状属实。
帝大怒,罚抄没其家。
同日,原太常周元及召陵县令谢诚二人咬舌自裁于狱中。
次日,原定陵县令山悦等三十七人,亦被发现自裁于狱中。
……
长乐宫。
“皇儿,三十九家……未免太狠了些吧?”
虽然古代有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但这明显不适用于大汉。
何况这次是整整39人,前后两日被发现自裁于狱中。
这其中还有原太常周元这样的高位。
太常啊,那可是九卿之首。
朝野之震动,即便是想瞒也瞒不住。
更何况刘辩干脆都没瞒。
“唔……母后宫里的粥真好喝。”刘辩扒着碗道。
这段时间,他可是一抒前几个月以来的闷气。
连带着气色都好了不少。
何太后当然看出了,刘辩就是在故意岔开话题,不由得笑着弹了下他的脑门。
“讨打,母后在跟你说正事!不许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