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孔明啊孔明,你命不久矣

并州,晋阳。

这里地处汾河谷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曹魏在并州的屯田之所。

说起来,抗击诸葛亮北伐的六年,对于大魏而言,超过半数的关中军粮便是从这里运送过去。

这里,也是司马懿此行的终点,卸去大都督后,他便求得在这里屯田、储粮——

而原本从长安出发,半个月的路程,愣是被他走了足足一个多月。

终于,到了这里!

可谁曾想,前脚刚到这里,后脚…就有消息传来。

『长安城头,惊现诸葛孔明——』

『一琴一曲,喝退十万雄兵——』

『诸葛孔明,他还活着——』

此时,驿馆的门外,司马昭、司马师早就守在这里,学生钟会匆匆赶来,显然,他也是刚刚得到这消息,第一时间要求见老师。

却被司马昭与司马师挡在门外。

“老师呢?”

“在驿馆,午睡呢!”

听到了这样的回答,钟会眉毛都快倒竖起来了,“诸葛亮还活着…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老师还能睡得着?”

说着话,钟会就要闯驿馆。

但还是被司马师一把拉住,“正是因为诸葛亮还活着,父亲才待在驿馆里啊…”

啊…

钟会一愣。

司马昭连忙解释说,“这一大早,算上你钟士季,已经是第十几波人来拜见父亲,这种时候…诸葛亮死而复生,陛下又没有下诏,求见的这些人…父亲能见嘛?若是见了…朝廷那边,还指不定怎么诋毁父亲呢?”

司马昭的解释让钟会霍然明了…

他意识到老师躲在驿馆里,不是沉得住气,这是自保啊,或者说是在等朝廷的消息——

“那我们…就这么干等?”钟会反问。

“呵呵…”司马昭冷笑一声,带着几许戏谑味道的回道:“朝廷都能沉得住气,父亲有什么沉不住气的?”

这…钟会闻言,只是把目光望向那驿馆内。

仿佛,因为诸葛亮的死而复生,如今…这条通往老师房间的路都意味深长,也愈发暗潮汹涌了起来——

一方案几,司马懿与邓艾两人分坐左右。

也不知邓艾是何时来的?

又是怎样混进这驿馆的。

此时的邓艾从怀中取出一幅幅边关传回的绘图,一一摆放在案几上…

对坐的老师司马懿却不慌着去看,只是小声喃喃着回忆说,“我犹记得渭水河畔,诸葛亮派使者给我送来一套女装,我那时欣然接受这女装,却多问了他几个问题…”

“那使者回答的是,蜀国上下皆仰赖丞相,营中无论大小丞相都亲自批阅,军中赏罚,凡罚二十杖以上,便亲自过问…”

“我又问到诸葛孔明的饮食、就寝,使者回答的是,每日所食不过三、四升米,每日睡不过两个时辰…”

说到这儿,司马懿缓缓的睁开眼睛,他望向眼前邓艾,却更像是望向一片迷雾疑云。

他喃喃吟道:“《论衡》中有言,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犹草木之质,有美恶也…正所谓‘身如金石固,粮乃性命根。’士载啊,你说诸葛亮如此饮食,如此作息?这是命不久矣之相!他又是怎么熬过五丈原秋风的?又是怎么熬过那崎岖难行的子午谷?”

啊…

自然,司马懿的问题,邓艾完全无法回答。

倒是司马懿,他接着说,“还有五丈原,听闻蜀军退军,我率军奔袭,姜维以木雕唬我,如果,他没死?那我的追击…岂不是又如上方谷那次?死诸葛亮能吓走活仲达,可活的诸葛亮不该放走活仲达呀——”

说到这儿,司马懿再度眼神迷离,满眼疑窦,像是陷入了新一轮的沉思。

良久、良久,他方才一拍案几。

“他诸葛孔明这到底是演的哪一出啊?”

“总不能是人死了?又活过来了吧?”

随着司马懿的疑问,邓艾连忙提起那案几上的绘图,“老师,这些都是我们留在军中的眼线亲眼所见,亲手所绘的…诸葛亮的确是活过来了,这点无可否认,而这次决不是姜维唬骗老师的木桩,这次是真的诸葛亮…在城头抚琴退十万魏军的诸葛亮!”

嘶——

司马懿用最后一个锋利的眼神…感慨这一则则密报里充斥的诡异。

他取过绘图,一一扫过,目不转睛。

邓艾见老师如此认真的看,索性闭上嘴巴,耐心的等待…

足足半炷香的时间。

忽的,司马懿像是从一幅绘图中发现了什么,紧接着,他又细致的看了半天,方才惊呼:“此绘图者当立头功——”

“老师这…”邓艾一惊。

可没等他把话说完,司马懿的话已是盖过了他。

连带着,司马懿还将手指向了那绘图之上。

那是一幅诸葛亮道袍加身,在长安城头抚琴的图…

偏生在这图中,画师捕捉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点,且将他如实描绘了出来。

那是一个手帕…诸葛亮始终藏在掌心,不露声色的手帕!

哪怕抚琴时,这手帕也没有丢到一旁。

他在刻意的遮掩这手帕的存在。

而司马懿对诸葛亮太熟悉了,在他的记忆里,诸葛亮绝不是“荀令留香”那样时刻将手帕、香囊带在身边的人。

那么…这古怪的行径,就意味深长了——

“老师,这幅图…有何古怪么?”

“哈哈,哈哈哈…”先是释怀一般的大笑,不过很快,后面的笑声中平添了几许落寞与无情,还有些独属于司马懿的叹息与遗憾。

他目光幽幽,凝视着那绘图,“孔明啊孔明,你的身子骨,即便是扛过了五丈原,却终究是扛不过子午谷的阴雨,抗不过这长安城的春天了…”

啊…

邓艾大惊。

也就在这时,带着落寞与无情,带着遗憾与叹息,带着那一如既往对孔明的万般情绪,司马懿长叹一声。

“这手帕是他担心自己咳出血时使用的!”

“孔明啊孔明,即便你现在还活着,那也是大限将至,命不久矣,你命不久矣了——”

农家乐山庄。

大半夜的,诸葛尘不敢去书房,这太瘆人了…

即便退一万步讲,书房里正在津津有味看他“步战克骑论”的人真的是他的先祖。

那才可怕呢!

先祖来这儿干嘛呀?

这是要把诸葛尘也给带走的节奏么?

于是,诸葛尘对应《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有关他自己个儿的名字,有关“步战克骑论”的记载,他翻开了各种各样摆放在床头的古籍文献…

一窥究竟也好——

心理安慰也罢——

可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诸葛尘彻底傻眼…

【注一】《蜀记》云:“武侯夜读奇文,见‘诸葛尘’名,疑为宗族后裔,叹其才胜己。”

【注二】《新编武侯集》载:“亮尝著《兵机要略》,然观‘步战破骑’之法,自谓弗如。”【注三】裴注引《魏氏春秋》:“诸葛亮晚年愈精韬略,然每见新奇,犹学子之态。”

【注四】《异闻录》记:“武侯七星灯续命未成,然魂游后世,得窥天机。”

【注五】《汉晋春秋》评曰:“孔明好学,至老不倦,虽鬼神之事,亦穷其理。”

毫不夸张的说…

越看,诸葛尘越觉得…今儿个已经不是历史修正的问题了!

这是历史把他诸葛尘也给修书里去了。

这事儿已经不是离谱了!

已经开始往诡异的方向发展了——

那么,话说回来,那书房…他诸葛尘,敢去么——

而现在的诸葛尘,他是不敢动,一步都不敢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