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根基——宗族

“哪里?咦?那是塑胶花大王去年买下的地皮。

可能因为塑胶花生意兴旺,没有受到房地产崩盘的影响,资金雄厚,塑胶花大王选择了继续施工。”

刘志远闻言若有所思。

原来是李半城的项目啊!

前世便听闻,1958年,从塑胶花中赚到钱的李半城,在北角兴建了人生中第一幢工业大厦,渐渐由生产塑胶花转入房地产业。

只是没想到,李半城的工业大厦,正好位于自己的第一项产业旁。

办完交接手续,刘志远目送James离开。

制药厂的相关手续审批,James帮忙给解决了。

但现在的工厂只是一个空架子,刘志远决定先召集人手。

去哪召集呢?

自然是回家招聘。

刘志远与其他穿越者最大的不同,他在这世间并不是孤单一人,他还有宗族作为靠山。

刘氏宗族祖籍淮河畔的一个小镇,宗族还算兴旺发达。

结果在19世纪中期,遇到了太平天国起义,宗族损失惨重。

宗族的一些族老,也由此意识到乱世将至。

于是,早早便选中了香江作为宗族的退路之一,派遣部分子弟前往香江定居。

1908年,津浦铁路开工建设,原计划在凤阳临淮关修建淮河大桥,但因地质问题改址。

1911年5月,淮河铁路大桥竣工,珠城站正式设立。

作为津浦铁路南段的中点站,珠城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旅客在此中转住宿,逐步从渔村发展为皖北重镇。

刘氏宗族因为族田就在附近,恰好赶上了这次机遇,从中赚取源源不断的财富。

与此同时,宗族也由此见识到了洋人的跋扈。

于是,经过宗族会议,选择了香江的新界,并在此购买了大批土地,迁徙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建立村庄。

战争期间,刘家在珠城的子弟十不存一。活着的四处逃窜,其中便包括刘志远的父母。

刘志远之所以前往香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父母一直与香江的宗族保持联系,他可以得到宗族的支持。

随着出租车的行驶,刘志远逐渐靠近宗族在新界的驻地——八乡。

现在的新界还是一片的荒凉,没有公路,只有乡间土路。

在一个岔路口,司机停下车。

“先生,我们应该走哪条路?”

刘志远拿出自己最后收到的信件,抽出其中有些潦草的地图。

“东边这条。”

如此这般,下午3点,刘志远才进入八乡北侧的一个小村庄。

付完车费,他抬头望去,村庄的环境比一路上看到的场景要好多了。。

东南方向不远处,便是香江的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米。北侧是香江后世知名新市镇之一的粉岭。

而刘家所建立的村庄,正好位于海拔572米的鸡公岭和海拔566米的大刀屻之间。

在刘志远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十几个四五岁的顽童,原本正在村头的大树下玩耍。

当出租车停下的那一刻,这些顽童立马提高了警惕,甚至还有一人进村叫大人。

“有外人进村了,有外人进村了。”

刘志远光顾着欣赏周围的环境和抒发感慨,当他低头看向村头时,已经有十五六个大人跑来。

刘志远自从出生后,一直待在首都,只在寄来的信件里见过祖父母的照片。

至于其他人,他一个人都不认识。

因此,面对围上来的族人,刘志远只能尴尬地大喊道:

“请问诸位,这里是珠城刘家所建立的村庄吗?”

人群后面走出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看周围人的样子,老人的地位似乎很高。

刘志远特意观察了一番,发现对方的面容与祖父的照片有些相似,但可以确定不是自己的祖父。

同时,老者也在观察着刘志远,他越看越是熟悉,心中一阵激动。

“你是耀国的儿子?”

刘志远一愣,耀国正是自己父亲的名字。

“对,我父亲是刘耀国,我叫刘志远。”

老者满脸激动,他转身大喊:

“快去通知族内族老,耀国的儿子回来了。”

人群中瞬间爆发出议论声,有几个机灵的向村内跑去。

刘志远看得瞠目结舌。

父亲在族内的地位有这么高?

老者喊完便转身看向刘志远,上前握住他的手。

“好孩子,你终于回来了!”

刘志远不知怎么回事,心头一酸,双眼不由变得朦胧。

但前世的他毕竟在感情上有些淡薄。很快压制下翻腾的情绪,抬头看向老人。

老人笑呵呵地摸了摸刘志远的头。

“好孩子,我是你祖父的大哥,你叫我大爷爷便可。”

“大爷爷好。”

“乖!”

当众人得知刘志远的身份后,迅速将他围起来。

“志远,我是你三叔。”“志远,我是你二堂叔。”“志远,我是你……。”

如此场景,刘志远前世今生都是第一次见到。

毕竟前世经过多番改造,他的老家已经没有多少宗族文化了。

没过多久,人群逐渐安静下来,刘志远向外一看,数百人簇拥着三四位老人走了过来。

刘志远一眼便看出,其中泪眼婆娑的老者,居然与祖父的照片一模一样。

大爷爷拍了拍刘志远的肩膀。

“志远,中间的是你祖父,还不上去磕头。”

接下来,刘志远感觉自己像是身体被操控般,上前磕头,与祖父一起抱头痛哭。

等到他恢复理智时,祠堂已经完成了认祖归宗的仪式。

“那是我吗?”

进村后的种种表现,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

“原来是今生被压制的记忆苏醒了。”

刘志远自从恢复记忆后,占主导的一直是他前世的记忆。

至于过去十几年的成长经历,始终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导致二者泾渭分明。

直到进村后,过去的记忆重新占领高峰,并逐渐与前世的记忆融合。

刘志远感觉浑身轻松,精神百倍。

在他发愣间,祠堂的人散的差不多了,只留下族内的族老们。

祖父见刘志远还跪在蒲团上,满意地点了点头。

耀国培养的不错,没有因为成长在外而与宗族生分。

他轻步上前,摸了摸刘志远的脑袋,拍了拍肩膀。

“志远,该起来了。这些年你在外一定吃了不少的苦。

现在你回来了,有些事情,族内需要给你个交代。”

交代?

刘志远不明所以,但还是站起身,跟在祖父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