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书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与理论分析法。本书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碳排放权理论模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回顾。立足于外部性理论、排污权交易理论、科斯产权理论、均衡价格理论与碳金融市场的价格理论,从理论层面解释了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所采取的系列行动的依据,并为本书剖析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其交易价格机制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考虑到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全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标杆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健康有序发展的借鉴意义,本书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作为研究案例,深入介绍了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在对体系核心机制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价格机制及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并探究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关联机制,以此获得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其价格机制的整体把握。

(3)统计分析法。在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过程中,在充分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将影响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各种因素归纳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与外部因素,并在实证分析中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运用Cochrane-Orcutt迭代法进行估计。此外,在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关联机制的分析中,笔者在时间序列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用Granger方法检验了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短期因果关系,并针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别进行分析,借助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交叉关联,以明晰EUA与CER期现货价格之间的互动影响。

(4)比较分析法。本书基于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全方位分析,在后续论述中运用比较分析法,在明确价格机制整个运作机理的基础上,为我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价格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建议。此外,在实证研究中,一方面,针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及第三阶段交易价格的波动情况进行对比;另一方面,深入探究第二阶段EUA、CER期现货之间的价格关联机制,与第三阶段EUA期现货之间价格关联机制的具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