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可持续发展历史轨迹:人物与思想
- 黄晶等
- 3141字
- 2025-04-08 18:15:51
二 探险旅行
探险旅行一直是少年缪尔的梦想,在感受了对大自然的流连忘返,体验了机械发明乐趣与谋生立足的各种经历,特别是眼部受伤失而复明之后,年轻的缪尔开始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对自然的思考和个人发展的认识上逐渐成熟。右眼短暂失明那段时间给了缪尔静心思考的机会,他发现只有荒野和自然才是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随着视力逐渐好转,他做出一个决定:在永远错过之前尽可能去看更多的荒野和自然。
1867年,缪尔回到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和喷泉湖农场,把这个决定告诉了亲朋好友并与大家告别,在他看来即将开始的冒险旅行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虽然缪尔对此毫无畏惧,但他认为自己应该做好准备,因此将一部分个人财产交付给亲人。完成这一切后,29岁的青年缪尔带着自由和愉悦的心情,开始了向墨西哥湾出发的千里徒步旅行。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计划很简单,就是选择我能找出的最荒无人烟、森林最茂密又最省脚力的路线向南前行,以能经历最大范围的原始森林为目标。”一套简单的行囊,一个自制的植物压平器,一个深色封面的空白笔记本,还有《新约全书》、罗伯特·彭斯的诗集、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组成了缪尔徒步旅行的全部装备。缪尔穿越印第安纳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佐治亚州、佛罗里达州,最后抵达墨西哥湾,这一路上他如饥似渴地观察着所遇到的一切植物和地质现象,不停地收集标本,随时记录现场笔记。这次旅行成为缪尔从事自然保护的开端,缪尔旅行中所做的笔记在他去世后被整理成《墨西哥湾千里徒步行》(A Thousand—Mile Walk to the Gulf)(1916)出版。
1868年4月,缪尔前往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山谷考察,他亲眼领略到了约塞米蒂静谧的环境、广阔的绿地、恢宏的松林、耸入云天的巨石,这里的一切都比珍妮推荐约塞米蒂山谷时的文字描述更加引人入胜。缪尔称约塞米蒂山谷是大自然最壮丽的宝藏,是一个让他着迷甚至都不愿意离开的地方。事实上,缪尔真的不打算离开约塞米蒂,为了在这里生存,缪尔先后当过农场工人、摆渡者、牧羊人、锯木工人……缪尔在体力工作之余尽力找到足够的时间进行植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研究。1869年6月,缪尔赶着2000多只羊前往约塞米蒂山谷北部的广阔牧场。在牧羊的整个夏天,缪尔在内华达山脉感受到鲜活而令人震撼的大自然环境,他在岩石上跳跃、在山坡上漫步、躺在用云杉树枝编织的垫子上过夜、爬到树顶迎接风暴的袭击、顺着水帘攀到峭壁的边缘体验瀑布的倾泻而下……这一切让缪尔感到欣喜并由此对自然现象有了新的感悟,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我们试图单独选出一样事物,会发现它与宇宙中的所有其他事物都关联在一起。”缪尔这段时间的日记后来被整理成著作《夏日走过山间》(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1911)出版。
1871年初,珍妮来信告诉缪尔,著名的思想家、超验主义创始人爱默生已经在前往约塞米蒂山谷的路上,希望缪尔能够和这位学者见面。3月9日,爱默生应邀来到缪尔的住处,欣赏了大量植物收藏和素描作品,他被缪尔对自然的热情和学识所惊叹。在短暂的几天相处中,缪尔被爱默生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所吸引,此后他开始广泛阅读爱默生的著作,包括在麦迪逊时珍妮推荐的经典诗歌《林中曲》(Woodnotes)和《自然之歌》(Song of Nature)等,以及爱默生亲自邮寄来的系列散文。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对缪尔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他后期创建塞拉俱乐部、倡导美国荒野保护运动和推动建立国家公园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对缪尔有影响的还有梭罗,他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梭罗以抽象的超验主义认识自然,提出“生命共同体”概念和“简单生活”原则,肯定自然的美学意义和精神价值,将自然观建立在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之上。相比于爱默生,缪尔和梭罗的思维模式更加接近,他们都对自然有着发自内心的爱,并且主张回归与融入自然。1872年,一位名叫艾巴·乌尔森(Abba Woolson)的远足爱好者将自己手中的《瓦尔登湖》和《远足》(Excursions)赠送给缪尔,进一步增加了缪尔对梭罗著作的兴趣,梭罗提倡的回归与关爱自然以及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超验主义生活实践,为缪尔认识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察觉生态危机提供了思想源泉。
1871年9月,缪尔在《纽约论坛报》(New York Daily Tribune)上发表他的第一篇文章《约塞米蒂的冰川》(Yosemite Glaciers),提出了冰川侵蚀在约塞米蒂山谷形成中的作用的理论,认为“冰河时代并未结束,而是埋藏在原来的冰碛层、漂砾和冰碛物中,内华达山脉依然存在冰川”。这一理论得到了冰川研究的权威专家、著名地质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路易斯·阿加西(Louis Agassiz)的认可并称赞“缪尔的研究比任何人都具有更伟大的目的和结果”。缪尔的冰川侵蚀理论颠覆了传统的地表下沉理论,加州地质学家约西亚·惠特尼表示强烈反对,并讽刺缪尔的理论是“牧羊人的荒谬想法”。遭受质疑和讽刺不仅没有阻止缪尔研究冰川,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对此的热情。此后的几年时间,缪尔在加利福尼亚州连续考察了内华达山脉的几座著名山峰,包括莱尔山(Mt.Lyell,高13000英尺)、里特山(Mt.Ritter,高13156英尺)和惠特尼山(Mt.Whitney,高14494英尺)。1872年,缪尔又陆续在《纽约论坛报》上发表《冬季的约塞米蒂》和《春季的约塞米蒂》,描述约塞米蒂山谷不同季节的地理地貌景观,在缪尔的笔下,冬天的雪松与春天的花草、夏天的瀑布和秋天的溪流,无不雄伟壮观,令人心驰神往。1873年11月,缪尔从约塞米蒂山谷搬到奥克兰城居住并集中整理自己的手稿,至此缪尔在加利福尼亚群山中生活了将近6年的时间。
缪尔对大自然有着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与热爱,他在自己长期考察积累的基础上将这种热情投入为一些报纸、杂志撰稿的工作之中。1874年,缪尔迁往旧金山居住并开始为《旧金山晚报》(Evening Bulletin)撰写文章,作品包括《在内华达山避暑》、《响尾蛇和熊的踪迹》和《生动的盐湖城》等。当时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脚下的水力采矿产生的泥浆和碎石排入河中,严重影响了鲑鱼的生存环境,缪尔为此撰写了《鲑鱼繁殖》(Salmon Breeding)一文,呼吁人们重视鲑鱼数量急剧下降的问题,这是缪尔首次公开为自然保护运动发声。随着加州森林不断遭受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剧,缪尔在1876年发表《上帝最初的殿堂: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森林》一文,批判对加州森林乱砍滥伐的现象,提出和论述了政府推动保护森林的必要性。截至1880年,缪尔在《旧金山晚报》上发表文章近80篇,涉及生物、地质、生态与环境等许多领域,其中许多观点都属于早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发觉和警示,遗憾的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缪尔从1875年开始为《哈珀新月刊》(Harper’s New Monthly Magazine)撰写了《加利福尼亚的活冰川》等3篇文章,1878~1882年为《斯克里布纳月刊》(Scribner’s Monthly)[后更名为《世纪》(Century)]撰写了12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主题均和内华达山脉相关。在这些文章中缪尔以生动活泼的文风,把在内华达山脉中遇见的各种植物、动物、岩石、流水、冰川、湖泊、草甸、积雪以及天气现象等描述得栩栩如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想象与向往,也提升了缪尔的个人影响力。相关文章及日记后期被整理成《加州的群山》(The Mountains of California)(1894)正式出版。
比起约塞米蒂山谷,缪尔对阿拉斯加的印象更为深刻。缪尔第一次前往阿拉斯加是在和未婚妻路易莎·婉达(Louisa Wanda)举行婚礼前不久,那一次他和塞缪尔·杨(Samuel Young)等人一道前往阿拉斯加。就是在这次考察中,缪尔见到了冰雪覆盖的山脉和森林、冰川流水冲蚀形成的地质地貌,这些与缪尔在加州见到的鲜花遍野、树木茂密的景观截然不同,对缪尔造成了视觉冲击,他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渴望进一步探寻阿拉斯加的自然奥秘。为此,他在1879~1899年的20年间先后七次前往阿拉斯加,在这里,他能够最直接、最近距离地接触、感受那些长年不化的雪山、潺潺流动的清泉、清澈湍急的小溪、璀璨星空下的七彩极光,他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尽情地挥洒在阿拉斯加。缪尔在《阿拉斯加之旅》(Travels in Alaska)(1915)中这样写道:“这里的景色令我流连忘返,我几乎不知身处何地,只是呆呆地凝视着远方辽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