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弟!”
郭靖瞧见李宣赶到,心下又喜又急。
若他能早来片刻,合两位顶尖高手之力护住杨过,或尚能觅得一线生机。
然此刻他伤势已渐渐沉重,杨过更非柳生家任何一名高手之敌。纵有李宣相助,恐亦难扭转乾坤。
思及此,郭靖厉声喝道:“宣弟速带过儿离去!我为你们断后!”
话音未落,竟全然不顾腰间鲜血汩汩,将九阴真经内力催至巅峰,双掌似擎千钧,浑厚罡风直逼柳生但马守面门。
杨过却急道:“世叔携郭伯父先行!侄儿早已身中剧毒,纵使回去亦难续命!”
李宣感其叔侄情深,神色却波澜不惊,飘然落于杨过身侧,温言道:“我既然来此,断无抛下你们任何一个之理。”
言毕搀起杨过,举止从容似闲庭信步,竟视咫尺外的柳生十兵卫如无物。
那柳生十兵卫弱冠之年便名动东瀛,刀下亡魂不乏武林耆宿。
今日却被这少年郎如此蔑视,岂能不恼?
他怒极而笑,森然道:“黄口孺子猖狂若此,莫非将我也视作那些土鸡瓦狗之辈?今日便替你师长给个教训——轻敌大意,往往须以性命为偿!”
然杨过与李宣恍若未闻。
杨过以断矛拄地而立,望向柳生十兵卫的目光已无愤恨,只剩瞧尸首般的冷寂与淡淡快意。
他深知李宣修为——四载之前,便已凌驾全真七子任一人之上。
柳生十兵卫修为虽略胜全真七子,然较之襄阳城下独战千骑、如入无人之境的李宣,却犹萤火之于皓月。
更遑论数月前,洪七公与李宣切磋时,他亲眼目睹二人斗至百余招犹未分轩轾,足见李宣武功已跻身当世绝巅。
且李宣天资卓绝,数月光阴于常人不过弹指,于他却截然不同。
此时功力,必更胜往昔。
是以,杨过神色从容,浑不担忧胜负之数。
倒是李宣眉头微皱,自不是畏怯,实因东瀛武者现身蒙营,若与襄阳城中那倭寇同出一脉,其中关节便愈发耐人寻味。
“阁下亦是柳生族人?”
李宣忽淡然相询,对其狂妄叫嚣恍若未闻。
柳生十兵卫怒意顿滞,显然未料到他会有此一问。
旋即,他又冷笑道:“倒有几分眼力,可是听闻过柳生氏威名,怕了?既如此,还不伏地求饶,莫非嫌命长!”
李宣只觉得眼前这东瀛青年实在狂傲,不由皱了皱眉头,但为套取情报,仍按捺性子道:“东瀛僻处海外,何苦要掺和大宋与金蒙之争?”
“小子聒噪!既不肯求饶,那便去死吧!”
柳生十兵卫见其神色自若,全无惧意,不由愈发恼怒,立时再无耐心,太刀铿然出鞘。
寒芒映月,皎若霜雪。
这一刀势在必取,纵是江湖名宿,亦当饮刃而亡,柳生十兵卫面上已现踌躇满志之色。
然事与愿违。
但见李宣缓抬右掌,掌心隐现金芒流转。
自服食那金鳞菩斯曲蛇后,其大金刚掌力再度蜕变,几近通玄。
虽未达返璞归真之境,然寻常兵刃已难伤其分毫。
在众人骇然注视下,李宣那看似迟缓的一招,竟将对方全力一斩轻巧化解。
更有甚者,他食、中二指如铁钳般锁住刀身,任柳生十兵卫如何运劲,刀刃始终纹丝不动。
“你!”
柳生十兵卫面色骤变。
他应对不可谓不快,当即毫不犹豫弃了太刀,反手按向腰间胁差,却未出鞘,只是身形疾退。
至此,纵是他再如何迟钝,亦知眼前少年武功远胜于己。
柳生十兵卫细观李宣面容,忽而恍然,惊声喝问:“你是李宣?龙之介亲自去会你,你又怎会现身于此?其实力仅次于父亲,断无败理!”
李宣见其退避,仍旧不慌不忙,信手掷开太刀,步若惊鸿,转瞬已至其侧。
柳生十兵卫骇然发觉,任凭如何腾挪闪转,竟始终难脱李宣三尺之内!
“他确实口风甚紧,某费尽周折方得只言片语。”
李宣神色如常,实则心念电转,立时悟出对方所指之人,正是那潜入襄阳的东瀛武士。
“柳生但马守、柳生十兵卫……赵无视竟遣尔等勾结金蒙,图谋逼迫宋室交出兵权,当真打得一手好算盘!”
“你怎会知晓这些?荒谬!龙之介乃我柳生家最顶尖的武士,岂会败于你手,更不可能屈服,吐露机密!”
柳生十兵卫惊骇更甚。
虽口中坚称不信,然其神色语气,分明已露破绽。
其实,李宣不过顺势诈唬。
他此刻方知那东瀛武士名唤“龙之介”,都还是从眼前这东瀛武士口中听到——
先前他回到襄阳之后,未及喘息便受黄蓉所托来救郭、杨二人,又何来闲暇审讯那会使“雪飘人间”之人?
至于柳生但马守、柳生十兵卫之名,乃与龙之介交手时,闻其出身柳生家,又凭前世看电视剧的记忆,揣测而得。
然此综武世界,柳生族人名讳究竟源自戏文、正史抑或他作,李宣亦无十分把握。
故作高深之态,不过欲套取更多讯息罢了。
纵使猜错又何妨?横竖无甚损失,若侥幸言中——观柳生十兵卫反应,赵无视之谋,恐真被其料中。
李宣之所以能猜中,不只是其智计超群,实乃蛛丝马迹早有显现。
近年来,蒙古迫金兵南犯,宋廷与两国交锋愈发败多胜少,岁贡银绢逐年递增。
朝堂内外,早对宰相贾似道揽权多有微词——然则军权实则仍握于天子之手。
只是群臣岂敢直斥龙颜,那贾似道早负奸相之名,自然沦为众矢之的。
丐帮耳目遍及天下,李宣早闻传言:有大臣奏请端王挂帅出征。
言及当年新君年幼,金兵乘虚南下之际,正是端王亲临战阵,力挽狂澜,方保得十余载太平光景。
此议,其时已得大半朝臣附议。
对此,赵无视亦曾于金銮殿直言:“臣早不过问军政之事,惟愿替朝廷打理江湖琐事。然若社稷当真有需,自当以家国大义为重,臣愿挺身效命。”
然此事终归无疾而终,显是遭天子与宰相联手按下。
而今柳生族人现身金蒙联营,李宣据此推演,唯得一解——
赵无视欲借胡虏之势威逼朝廷,重掌兵权!
更甚者,此番金蒙数万铁骑南下,朝廷竟似全然未觉,致大胜关一夜陷落。
其中蹊跷,岂不令人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