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上册)

一 论坛开幕和致辞

论坛联合主席致辞

世界公益慈善论坛联合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李小林

尊敬的素拉杰·沙田泰泰国前副总理、麦守信副秘书长,马克·特榭·勒温校长及夫人,尊敬的主办方领导,陈旭书记、张翔校长、段崇智校长,尊敬的中方嘉宾,顾朝曦副部长、许昆林副市长、王培安副主任、李兆前副主席,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初秋时节的上海,梧桐金黄、桂花飘香、银杏飞舞,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旧友相逢,新友相识,我非常荣幸地在这里宣布2018年世界公益慈善论坛正式开幕,我谨代表论坛的主办方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中国福利会,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本次论坛顺利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每年的9月5日是联合国设立的国际慈善日也是中华慈善日,2016年,怀着对地球家园的深沉热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清华大学在第一个中华慈善日共同发起世界公益慈善论坛。我们努力促进全球民众、非政府组织、利益攸关方,采取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类行动,来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让爱在行动中传递,让人类充满爱的希望。

世界公益慈善论坛的举办也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论坛初步形成多层次的工作机制和互动机制。我们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秉承开放平等的参与精神,尊重差异,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我们主动链接多所大学共同应对国内公益慈善优秀人才匮乏和国际学术联合研究不足两个困境,响应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民间影响和智慧贡献,搭建国际化的社会服务领域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和学术研究合作机制,着重青年人国际责任和领导力培养,加强青年领袖理解和沟通,进一步实现国内国际社会服务领域的人才对接、组织对接、项目对接,促进以社会服务为主的民情沟通、民生合作和民间友好,搭建全球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协同合作网络,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中,贡献民间力量,实现民心相通。

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上海探讨未来美好社会的构建,本次论坛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就教育、健康、扶贫、人文等领域开展讨论,我们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参与下,为期两天的论坛,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最后,我预祝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的光临,谢谢!

素拉杰·沙田泰致辞

泰国前副总理、亚洲和平和解理事会主席

素拉杰·沙田泰

尊敬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女士,尊敬的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女士,尊敬的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在这个非常重要的世界公益慈善论坛上发言。感谢主办方和联合主办方的邀请,并预祝今年的论坛主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本次论坛所有学科的主题。毋庸置疑,在座的所有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感,即我们都在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不懈奋斗。我们在此谈论可持续发展,但我想向一位为所有人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的人致敬。这个人就是左侧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科菲·安南,他在2000年就开始实施NDG目标计划。

这促使整个世界在千禧年之际,认真审视,并致力于实现不仅仅是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实现经济发展,而是全面发展,提升全世界弱势群体的生命质量。迄今为止,该计划已延续了15年以上,现在被称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或SDG,这在会长女士的主题演讲中已经提及。

可持续发展有17个具体目标。所有人都可以为实现发展做出贡献。这些具体目标涉及健康卫生、教育、平等、气候变化、经济增长以及和平与正义等各个方面。

现在,各国领导人采取了各项举措,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我相信,这些将极大地促进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整个世界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是幸运的。切实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应仅仅是一个举措目标,而是要均衡地实现各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项举措将如何愉悦地接纳MREMENT,以在多个方面为人类创造其期望的未来。

首先,这种补充需要政府和私营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中国和BRI政府都单独无法完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请中国的私营部门和各个公司参与。这是对于私营部门,并不是商业意义上的私营企业。我所指的是那些不将其视为业务的企业。不管他是商业共同体、民间团体或个人,最为重要的是,他是世界范围内的慈善家。所有的领导人都需要加入,以实现人类共同的未来,让所有人受益,不让任何人落下。

第二,虽然不可否认,所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同等重要,但我想强调对我们的世界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的一个目标,它就是教育。我很高兴能在这个美好的八月,出席这个有众多领导人参加的大会,其中包括香港大学校长。还有更多其他人,我认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在世界各地,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及平等的教育质量,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贫困、匮乏、失业、恐怖主义以及和平威胁的根本原因。政府和私营部门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推行举措,使所有主要参与者在教育方面提供帮助。他们可以改善教育机会和质量,提供各种培训、再培训及高端培训。

BRI项目须致力于改善教育。

为所涉及国家的劳动力提供培训和再培训不仅是必需的,且将有助于在这些国家成功地实施BRI项目。这些国家的劳动力需要升级到与BRI所带来的新技术同等水平。与此同时,共同体需要感受到BRI项目所带来的可持续利益。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有社会方面的利益。项目协助以及对共同体当地劳动力的培训,将为BRI项目带来永久的、可持续的效益,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有益于共同体的发展。

第三,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在这些努力中可能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慈善家在这个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共同未来的新型劳动力应该是不同的劳动力。因此,这将有助于新技术创新、理性思考及高度理解,从而掌握各种知识,以解决任何问题。在我看来,不仅需要改善基础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善职业教育。在许多倡议国家,有效的职业教育,对于工作岗位、当地劳动力就业及BRI项目的成功实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21世纪的各项高新科技以及颠覆性科技,都需要在多个BRI参与国的职业学校和大学内培训。由于分级问题以及较大的道路建设投资,这些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缺乏实时系统技术。以泰国为例,通过BRI的连接,实时系统将在泰国得以广泛开发。近四年来,我一直担任泰国科技大学管理委员会的主席,该大学是泰国东北部最大的科技大学之一。尽管我在很早之前促使理事会做出决议,建立国际实时系统大学,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需要对培训员的培训和设备进行大量的投资,且也不是一项可以快速、容易完成的任务。需要设备,尤其是培训师,这可能非常耗时并且昂贵。与中国的多家机构开展学术合作,能够并且一直非常有帮助。我担任理事会主席的大学一直与中国交通大学保持着密切合作。

现如今,掌握工艺与传统证书,变得和文凭、学位一样重要。一些国家正面临着老龄化问题。特别是在亚洲,日本、中国、新加坡和泰国,公共市场的年轻劳动力短缺,正在变成事实。需要年轻劳动力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相比于大学学历,工作场所可能更需要经过完整培训,尤其是有培训经验的年轻劳动力。

在我看来,储备劳动力的方式正在发生明显的转变。我相信,现在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是BRI和SDG在教育、消除贫困、解决就业以及经济增长方面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最后,我恳请各位在座慈善家以及那些未到场的慈善家,考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协助,以改善您所选择国家内年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和再培训现状。两者都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

现在对年轻劳动力的投入,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正如古话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