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路径、方法和创新

一 本课题研究的路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路径

本课题属于典型的社会学实证研究,研究路径如下。

(1)文献研究。系统梳理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著、论文等),通过召开座谈会、访谈等方式收集有关自发移民发展现状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走访政府部门收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移民的经济状况、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宗教民族关系、社会融入和搬迁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调研点主要选取银川市和中卫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自发移民聚居社区,通过入户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

(3)深度访谈。在银川市选取两个移民点开展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普通自发移民、自发移民中的“管理人员”和宗教人士、乡镇及村委会干部等人员,为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提供依据和支撑,撰写典型案例调研报告。

(4)实证分析。结合问卷的统计数据和访谈资料,对自发移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权益保障困境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梳理问题。通过调查厘清当前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自身面临的生存发展困境及政府在自发移民聚居区社会治理中面临的问题。

(2)深度研究。包括如何创新自发移民在迁入地聚居区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如何有效解决自发移民在迁入地的社会融入问题等。

(3)提出对策。解决自发移民问题,首先需要在理论上对自发移民有比较全面的评价和认识,更需要在操作层面找到有针对性的、切实能让自发移民安居乐业的举措。同时,解决自发移民问题应当以保障自发移民在迁入区的发展权益为前提,真正实现自发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自发移民问题涉及我国的一些土地政策和制度,同时又存在对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问题,从而导致自发移民问题久拖不决。正因此,研究自发移民有相当的难度。

(1)把握自发移民的总体状况。鉴于自发移民长期处于政府管理的“真空”状态,或者被边缘化的实际情况,全面准确掌握自发移民的总体状况有相当难度。

(2)对策建议要切实管用。对策建议要考虑到如何实现自发移民迁出地与迁入地政府的有效协调管理,如何解决跨省区迁移的自发移民,户籍管理如何松绑,土地及宅基地如何确权,同时还有如何解决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及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问题,如何解决公共财政投入的来源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政策面广、范围大,把问题考虑周到,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有相当难度。

(3)理论要创新。移民现象自古有之,移民研究也成果颇丰。而自发移民则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特别是扶贫开发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发移民,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包括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自主性迁徙行动的合法性及其对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挑战、对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自发移民的公民权益保障等,需要通过理论创新,对于涉及自发移民的诸多问题予以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二 本课题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实证研究与学理分析相结合

实证研究侧重于对研究对象的客观描述,学理分析侧重于对研究对象的理性判断,在对各个自发移民点调研的基础上,收集第一手资料展开实证分析,提炼观点进一步升华到理论高度,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和结合的目的。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在对自发移民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问卷统计数据为依据,就自发移民的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保证结论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三)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移民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动态”进行的,在这一绝对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若干个“静态”时点,通过纵横时间维度,综合分析自发移民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困境。

(四)理论分析与对策建议相结合

从面到点,多种调研方式并用,在市一级召开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各市自发移民总体情况。在基层召开乡镇及村委会管理人员的小型座谈会,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保证研究的系统深入。以国内外相关理论分析为支撑,力求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对实践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 本课题研究特色和创新

(一)研究特色

(1)针对性。当前,社会治理的难点和重点在基层,而自发移民导致的大量社会问题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所在。本课题聚焦于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对自发移民社会治理创新难点的剖析,反思我国当前在扶贫开发、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供给、民生建设及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领域的深层次问题。

(2)典型性。本课题以宁夏为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宁夏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宁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移民开放史。从历史上来看,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碰撞之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移民开发。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抽调大批人财物支援宁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中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易地移民扶贫开发之路。宁夏的政策性移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政策性移民的成功示范也带动了一大批自发移民,特别是形成了像宁夏银川市M移民区“兴泾镇X村”这样由自发移民独自管理的在全国极具特殊性和典型性的自发移民聚居区。与其他西部省区相比,宁夏在该领域的研究尚比较薄弱。宁夏被誉为“民族团结的典范”,宁夏的移民工程堪称全国的样板。而回族又是宁夏自发移民的主体,2016年伊始,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就解决银川市M移民区自发移民问题正式出台了文件政策,开启了西部地区解决自发移民问题的先河,宁夏的做法和经验将对西部地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因此,以宁夏为例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系统性。本课题研究内容丰富,从移民的发展历史,到自发移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宗教文化生活及社会融入,再到自发移民聚居社区的社会治理结构、自发移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自发移民的反贫困意义,研究领域涵盖了自发移民的方方面面。

(4)应用性。自发移民问题是多年来困扰西部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问题,研究并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民心所向、政府所需、社会所求,对确保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研究领域。以民族地区自发移民为研究对象,以西部为研究的地域背景,探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难点问题,选题切中时弊。课题设计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自发移民农户的调查问卷,通过大量翔实的调研资料和问卷统计数据,解析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不仅可以为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从国家层面统筹解决自发移民问题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紧迫性。

(2)研究视角。在研究视角上,综合运用社会学、民族学、人口学、人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分析视角,从微观的对个体生活的考察入手,着眼于宏观的政策安排,试图建构关于分析研究自发移民的体系。

(3)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


[1]国家统计局:《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2月29日。

[2]郑长德、单德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测度与时空演进》,《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3]李建华:《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提前两年实现“两个确保”脱贫目标》,《共产党人》2016年第2期。

[4]李建华:《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宁夏日报》2016年1月19日。

[5]李培林、王晓毅:《生态移民与发展转型——宁夏移民与扶贫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6]罗桂海、黄宁:《早出去 早开发 早脱贫——百色地区部分农户异地开发见成效》,《广西农村经济》1994年第2期。

[7]郭正礼、杨永芳:《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宁夏日报》2015年1月4日。

[8]闫书华、范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学习时报》2016年2月15日。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5年12月8日。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