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
- 马丽蓉主编
- 1093字
- 2025-04-03 18:14:49
第一章 丝路绿洲商道
绿洲商道是指位于草原之路南部,由分布于大片沙漠、戈壁之中的绿洲城市开拓出的,连接各个绿洲的一段段道路和可以通过高山峻岭的一个个山口道路。这条通道逐渐成为欧亚大陆间东西往来的交通干线。
在帕米尔高原以东地区,绿洲城邑是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的北麓和天山山脉南北两侧顺纬度方向呈带状分布的。一片片绿洲,似乎是镶嵌在河西走廊、天山两侧、塔克拉玛干沙漠两缘的绿色花边,而绿洲分布带恰恰又是西域三条交通路线通过的地区。
帕米尔以西的绿洲及城市也大致呈类似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中亚的几条内陆河流域。越过帕米尔高原一直向西行进,首先碰到的绿洲是锡尔河上游流域的费尔干纳盆地(汉时称大宛),这里分布着一系列绿洲城市,有安集延、奥什、马尔吉兰、浩罕、忽毡(Khojand,唐代称俱战提)等。忽毡之北有塔什干(Tashkant,唐代称石国、赭时等),它位于锡尔河以北的支流上。越过帕米尔后沿阿姆河西行,其上游有巴达赫尚沃地,中游有河中的索格底亚那绿洲和河南的吐火罗斯坦绿洲,下游三角洲地带则是花剌子模的希瓦绿洲。由布哈拉南越阿姆河之后,在广袤的卡拉库姆沙漠中有一片为沙漠所包围的木鹿绿洲。
一块块绿洲成为丝路商队开展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以及休憩栖身的理想场所。8世纪时,巴尔赫、撒马尔罕、布哈拉等著名的中亚绿洲城市均有内城和外城。内城主要供当地居民和统治者居住,而外城则多为丝绸之路上过往的商队客栈所建。这些大大小小如同珍珠般散落在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为丝绸之路搭起了东至我国西安,西达意大利罗马,横贯欧亚大陆的桥梁。
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交通路线主要分为三大走向:一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游牧世界的草原丝绸之路;二是穿越我国西北、中亚、西亚诸绿洲到达地中海海域的绿洲丝绸之路;三是沿亚洲大陆南缘航行的海上丝绸之路。“除以上三条纬向横行的路线之外,尚存在着与之平行的复线,也存在着由海路转往绿洲路、从绿洲路转往草原路的经向纵行的岔道、斜道,各有襟带,南北交通。”[1]在这三条横行的商路中,绿洲丝路正好位于中间,于是绿洲丝路天然地充当着沟通草原丝路与海上丝路的桥梁作用。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交会地带,通常是草原路通往绿洲路的重要孔道。海上贸易的发展,也促使绿洲地区加强与重要港口的商贸联系,开辟出绿洲丝路与海上丝路沟通的纵向商路。
横贯亚欧的交通并非皆由同一商队自中原地区长途跋涉至罗马,原本就是一站转一站、接力式行进的,首先是在邻接的地区之间,相互地由甲地到乙地,逐步到达远隔地区的间接交通。也就是说,通过中亚的丝绸之路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绿洲桥”,是由此绿洲到彼绿洲,逐一连接起来的交通线。可以说没有绿洲就没有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