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教育:政策与发展(1978~2018)
- 邬志辉等
- 1030字
- 2025-04-07 16:38:40
内容提要
本书揭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教育的政策变迁及其产生的深刻变化。基于对政策文本和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教育实现了教育普及程度由“五年”到“十五年”的深刻变化,城乡教育关系从“非均衡”到“一体化”的战略转变,教育管理体制从“人民办”到“政府办”的制度变迁,农村教育结构由“单一”到“多元”的重大转型等。
本书认为,当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呈现一些新特征、新挑战:城镇化加速发展,乡村教育处于急剧变动之中,面临诸多发展难题(乡村学生大量进城,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依然存在,乡村教育对教师及学生缺乏吸引力);乡村学校撤并动力依然强劲,农村教育形态呈现多样化(小规模、寄宿制、大班额);城乡教育发展依然不平衡,乡村教育发展不充分(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质量不高);乡村教育切断了同乡村社区的联系,乡村儿童少年出现乡土认同危机;乡村社会正处在转型之中,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乡土文化保护与乡村教育之间的关系重构是一个过程。
本书还回答了农村教育的一些热点议题。譬如,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命运是消亡还是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会长期存在吗?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为离农服务还是为务农服务?怎样理解城乡教育是命运共同体?当前城乡教育差距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农村教育究竟应该由谁来办、谁来管?农村教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寒门真的难出贵子了吗?农村孩子是读书无望还是读书无用?中国农村教育怎样才能发展起来?为什么会出现优秀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信息技术能解决乡村教育质量提高问题吗?如何确立乡村教育自信?
本书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农村教育不强、农村教育没有实现现代化,我们就不能说中国是教育强国,也不能说中国实现了教育现代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正确处理城乡教育发展关系,运用城乡教育一体化思维,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机制,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必须把发展农村教育当作最基础性的民生工程,把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正义作为长期任务,抓均衡、夯基础、补短板;必须坚持依法治教,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领导,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把握社会心态;必须加强农村教育研究,做好农村教育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并激发基层教育者的创新活力,切实开展乡村教育现代化实验,为基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