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欧亚经济联盟(EEU)框架内的环保合作

1991年底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由于各成员国利益不同,各有所想,独联体形成“议多行少”的局面。为提高合作效率,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于1996年3月成立关税联盟,同年吉尔吉斯斯坦加入,1999年4月塔吉克斯坦加入。

关税联盟的成立初衷,是希望在成员内部统一贸易制度,取消进出口关税和数量限制,并对非成员国实施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但事实是,关税联盟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海关边境,也未能协调好成员国的立场。原因在于,它只是一纸协议,不是国际组织,不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能力,难以协调和开展对外工作,对不履约行为缺乏制裁手段,另外,因成员国的条约批准生效机制不同,很多决议难以生效,即使生效,成员国也经常借各种理由不履行。

为进一步加强关税联盟成员国间的合作,克服该机制的弊端,避免关税联盟沦落为“第二个独联体”,俄、白、哈、吉、塔五国总统2000年10月1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会晤,决定将关税联盟提升为欧亚经济共同体,旨在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实现经济一体化。从俄文意思看,经济共同体相当于“关税联盟+货币联盟”,不仅要统一关税,还要统一货币。

2009年11月27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元首在明斯克签署包括《关税联盟海关法典》在内的9个文件,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对外实行统一税率(部分商品有过渡期);从2010年7月1日起取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间的关境;从2011年7月1日起取消俄、哈间的关境。

关税联盟启动后,俄、白、哈三国开始探讨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关税联盟+货币联盟)。2010年11月20日,三国总理在圣彼得堡签署《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协议》《竞争统一原则和规则协议》《抵制第三国非法劳动移民合作协议》等若干协议。同年12月9日,三国元首又在莫斯科签署《宏观经济政策协议》《货币政策原则协议》《金融市场资本自由流通协议》等文件。至此,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法律基础全部形成(共17份文件)。三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启动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

2014年5月29日,俄、白、哈三国总统在阿斯塔纳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涉及能源、交通、工业、农业、关税、贸易、税收、政府采购、自由贸易商品清单、敏感商品等诸多领域,规定三国于2015年1月1日起启动经济联盟建设进程,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经济联盟,彻底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自由流动。

2014年10月10日,欧亚经济共同体在明斯克召开成员国元首峰会,签署关于解散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文件,一致同意欧亚经济共同体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停止活动,其功能将由欧亚经济联盟代替。欧亚经济共同体此前签署的151份协议中的87份依然有效。同日,欧亚经济联盟接受亚美尼亚为新会员(第四位成员)。吉尔吉斯斯坦于2015年5月8日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