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总序
- 例与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 李雪萍
- 1600字
- 2025-04-02 13:58:29
《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乃“明德、亲民、至善”之道,蕴含着上下求索、治国安邦的崇高理念。在新时代来临之际,高校要充分用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众所周知,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理论,而且是实践的理论。它并不满足于纯粹的意义理解和理论阐释,而是为了改变广大人民的历史命运,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持续吸收着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以回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新挑战。今天,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和开放的理论来指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高瞻远瞩、掷地有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职责之所在,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大学的历史担当之所在。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时代的呼唤。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必将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新时代,上海政法学院以攻坚克难、时不我待、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秉承“刻苦、求实、开拓、创新”精神,全力为建设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砥砺奋进!上海政法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的双轮驱动下,正在全力以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力争建设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努力奋斗!鉴于此,经过精心策划,我校组织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文库”既突出价值引领,又体现理论创新,力争做到在理论创新中体现价值引领,实现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文库”坚持问题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力争做到在解决时代问题中实现理论创新。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文库”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晶。“文库”的作者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及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以及少数在读优秀学生,阵容庞大、英才荟萃。“文库”反映了上海政法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希望“文库”的出版,能够更好地提升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水平,促进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发展,同时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是为序。
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 夏小和 教授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 刘晓红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