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分裂主义与国家认同研究:以新疆分裂主义为例
- 沈晓晨
- 1683字
- 2025-04-01 11:31:15
历史已经反复表明,对于任何时代和任何形式的国家,保持疆域内国民对国家的归属和忠诚,是国家维持其存续,进而实现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反之,如果这种归属和忠诚减弱乃至消失,就会出现一系列国家社会不稳定问题,其极端表现就是分裂主义,即国内一块土地上的民众试图连同居住地一起从国家中脱离出去,出现国家分崩离析的悲剧。
国家认同出现问题或危机是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分裂主义不断恶化的本质就是对国家认同的持续冲击与否定,国家认同的强化与重塑应该成为当前反分裂斗争的基本思路。在当前新疆反分裂主义斗争日趋紧迫的情况下,本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相关理论的基本原则要求,立足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关系这一学术研究薄弱领域,基于反对分裂主义,尤其我国新疆反分裂主义的要求,进行国家认同构建的理论探索和历史实践分析,正确审视新疆分裂主义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内外因素。在分裂主义对我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威胁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探讨如何从国家认同角度进行有效的反分裂工作,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是我国国家认同转型与构建的关键历史时期,也是我国新疆分裂主义萌发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封建王朝体系崩溃、新的国家认同尚未建立,同时又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人接受了不同来源的“民族”概念和“民族-国家”构建模式,其中既有来自苏俄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建设理论,也有来自西方的反对封建专制、倡导共和的民族国家理论,它们在近代以来我国重建和强化国家认同的历史过程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同时形成我国的国家与民族关系问题基础理论的复杂局面。基于这一基本状况,本研究尝试做出一些理论探索。
具体从构建反分裂的理论需要和反分裂主义斗争的现实需要来看,国家认同是理解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在国家认同解释框架中,我们能够解释分裂主义的产生机制、解释并预测导致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和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如何应对分裂主义产生后对国家认同的冲击与否定是我们当前反分裂工作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最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书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反分裂斗争案例,以及国内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提炼,发现一些之前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的国家认同层面的关键性因素,进而为当前反分裂主义斗争提供理论上可行的对策建议。因此,针对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关系,探索如何在反分裂斗争中重塑国家认同问题所展开的历史实践分析和理论探索,既是构建反分裂理论的要求,也是我们当前反分裂主义斗争的现实需要。
因此,对我国反分裂主义尤其是新疆反分裂主义斗争而言,理论研究工作本身即具有现实意义。我国是世界上受分裂主义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反分裂斗争已进行了一百余年。但是目前对分裂主义的规律性研究还很不足,现有成果的理论性、前瞻性也严重不足,造成反分裂斗争缺乏理论指导,进而导致相关政策有效性不足。我国当前的反分裂斗争缺少主动性或者说陷入被动,与缺乏反分裂理论有很大关系。总体来讲,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政府在国家认同建设和反分裂斗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我国民族关系总体和谐;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当前的反分裂斗争中,重政策研究、轻理论研究的倾向严重,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随着反分裂斗争形势日益严峻而愈发凸显。努力为改善这个情况略尽绵力,正是本研究的初衷。
本书以国家认同为研究视角和基本论述框架,讨论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国家认同角度进行有效的反分裂工作。选取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历史和当代实践为研究案例,在新疆分裂主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阐述并验证本书关于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关系的理论判断,总结新疆反分裂斗争和国家认同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当前形势和新疆分裂主义国际化的背景中探讨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建设和强化方案,最终目的是尝试为反分裂主义斗争尤其是我国的反分裂主义斗争具体工作提供国家认同层面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