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平叛取舍话忠心

朱翊钧又遣人从城外的火器厂拿回来许多火药发送给了武则天和崇祯。

此时的崇祯朝,李成梁经过数日追杀,已经将李自成斩于马下,除了几个头目逃掉外,其余叛逆多数就地请降。

毕竟多数人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本来以为跟着闯王能够混个从龙之功,现在闯王都被杀了,显然大明国运未绝。

况且现在大明居然请来了其他世界的援军,那肯定打不过了,此事不降更待何时。

困扰大明数年的闯军,就这样短短几天便被解决了,崇祯看到李自成的人头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其实也算李自成倒霉,闯军刚刚攻入京城,被唾手可得的富贵冲昏了头脑,各部都着急忙慌的前往,高官显贵与富商大贾的府邸发财,李自成也在攻入京城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加上当时的京城确实没有什么防卫力量。

结果李成梁的骑兵从天而降,一阵冲锋,便把没有结阵的闯军打的丢盔弃甲。

李自成纵然有心重振军马,转身再战也有心无力了,兵败如山倒之下,谁也没办法阻挡溃军。就这样被溃军一路裹挟,只到被李成梁追上。

李自成死后,大明境内就只剩下张献忠这一伙成气候的流寇了,张献忠虽然已经攻占成都,但却一直被秦良玉挡在石柱,将其死死拖住。

想必得到朝廷的支援后,秦良玉定能将张献忠平定,崇祯等李成梁回京后,先是大笔赏银子,也只能赏银子了。

毕竟李成梁是万历帝的爱将,自己无法对其进行册封,只能多赏银子。

“李将军,朕还有一事相托”

“陛下请讲”虽然不是自己那个皇帝,但也是朱氏皇族,李成梁该有的礼数也不会缺的。

“朕想请李将军支援秦良玉”虽然还有时空通道的威胁存在,但如果真是神魔世界,那有没有这些人马都是一样的结果。

“这。。。陛下离开时明令微臣,要臣协助处理时空通道问题”李成梁有些为难,万历皇帝走前特意吩咐过李成梁,要他负责崇祯朝的时空通道,万一有事便协助崇祯皇帝将百姓悉数迁走。

“朕知道皇祖父的苦心,朕要求也不高,只需要将军分出五万兵马即可”

李成梁有些不乐意,毕竟时空通道的问题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旦分兵那就意味着有可能得放弃这批远在千里之外的兵马

见李成梁迟迟没有回音,崇祯知道他肯定不想遵旨,心里虽然恼怒,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对方也是遵守皇祖父的命令。

眼见局面僵持,崇祯主动打破沉默:“既然李将军有困难,但此事暂且不提了,待时空通道的事情明朗在意,如何?”

崇祯给了台阶,李成梁赶紧下来

“谢陛下,四川之事,不急于一时,况且以秦良玉之能,加上朝廷已经将粮饷运往石柱,想必定能拖住张献忠”

崇祯点头,而后又与李成梁商议了一番时空通道的布防问题。

李成梁离开后,王承恩偷偷的命人将皇后请了过来,他知道皇帝此刻心情定然不好。

周皇后虽然深恨万历帝诛杀其满门,但她也知道自己全家是咎由自取。

本来迁怒崇祯的周皇后已经数日不来东暖阁,但听说皇帝对李成梁心生不满,也只能赶来过来。

一个是万历帝的心腹爱将,一个是虽未蒙面的孙子,还是一个历史上不受宠的孙子。

如果崇祯和其起了冲突,很难说万历帝会偏袒谁。

周皇后来到东暖阁,从崇祯嘴里听完事情的始末,叹了口气:“万岁,李成梁说的对,事有轻重缓急,眼看着就剩几天的时间,不急于一时”

崇祯如何不知道轻重缓急,他恼怒的是自己办的蠢事,还有李成梁的抗旨不遵

“既然李成梁不去,那朕就让黑齿常之去”崇祯有些放不下面子,哪怕自己有错,也打算一错到底。

“万岁三思,黑齿将军刚刚接手京营,短短数日,人员尚且不足,如何能够支援秦良玉”

“哎!”崇祯刚才也是气话,现在他也想明白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时空通道的事情,别说京营人员不足,即便现在已经成军,也得等事情明朗之后再出征四川。

崇祯收拾好心情,将门口的王承恩喊了过来

“王承恩,厂卫的事情怎么样了”崇祯铲除魏忠贤后,阉党核心人物被清洗,新任厂卫高层缺乏根基,无法有效重建情报网络。崇祯还规定重大案件需移交三法司会审,削弱了厂卫直接执法的特权。

加上国库空虚,锦衣卫的俸禄发放不及时,导致很多锦衣卫番子缺衣少粮。

登基之初,重新信任文官,甚至默认内阁首辅温体仁私设情报网,厂卫的情报中枢地位被文官架空。

自此皇帝在朝中的耳目,得力的鹰犬便彻底被废除。

万历皇帝临走时,特意将锦衣卫同知赵无咎留了下来,帮助崇祯朝的新任锦衣卫指挥使高文采,重建锦衣卫。

“回万岁爷,高指挥使已经将所有在京的校尉都招了回来,外地的锦衣卫坐探失联的太多,锦衣卫已经重新派出去了”

“东厂也从新建起来了,用的是万历爷带回来的人”

“皇祖父的人自然是可靠的,但也要培养自己人啊”崇祯虽然知道万历不会害他,但皇帝都喜欢将权利抓到自己手里,尤其是失而复得之后更是如此。

“奴才已经让宫里的小太监们,跟着学习了,万历爷带来的毕竟只有寥寥数人,干事的还是原本宫里的小太监”

崇祯放心的点点头:“那就好”

对于这些宫里的太监,崇祯现在是非常放心。

前方李自成进攻京城,毕竟在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武将逃亡,士兵溃逃,城防体系几近崩溃,王承恩临危受命,带着内廷宦官及少量残兵守城,成为北京最后的防线。

有时候是不是男人,不在于胯下的那三两肉!

江湖浪涌风波恶,壮语豪言震四方。

临危方显英雄色,事到临头嫌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