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始发港——宁波港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宁波不但是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还是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市最具代表性的宁波港被国际港航界权威杂志——英国《集装箱国际》评为“世界五佳港口”。2015年9月,宁波舟山港正式挂牌,从此踏上一体化发展之路。

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用独木舟和排筏——一种用杉木或毛竹编排成的筏在江海河湖开始渔猎生涯。而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木桨,用7000年的光阴痕迹印证了这一点。

纵观中国港口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也曾有过辉煌的篇章。先秦时期,港口分布极广,在一张绘制的先秦港口分布地图上,赫然有“句章”(即宁波)两字。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水运因其快捷便利之故,便成为军事运输的首选。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主动权,各国对航道的开凿、港口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如楚国为了争霸中原,在长江中游开凿扬水运河,郢都、泽口是这条航线上的主要港口;吴国也在太湖流域开挖胥溪,在长江北界开挖邗沟,姑苏、邗城是这条航线上的主要港口;燕国东部渤海沿岸就有港口名“碣石”,即今天的秦皇岛港。汉代的广州港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很频繁的海上商贸活动。隋唐时期,扬州港因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南北物资集散中心和著名的国际商港,这一时期,政府重视漕运,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大运河,当时漕运转换中枢是洛阳港。而广州港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那个时期,“广州通海夷道”是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宁波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1976年,在鄞县(今鄞州区)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此器身一面素面无纹,另一面铸有一边框,框内上方为龙纹,双龙昂首相向,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作奋力划船状,羽冠的羽毛似乎迎风飘扬。这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文物。

到了宋代,明州(即宁波)与广州、泉州、杭州被称为“四大海港”。

港口,作为水路与陆地的一个重要联结标志,既是远行的起点,又是旅程的终点,承载着梦想与归宿的别样含义。人类从陆地走向水域,是为了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更是一座城市的文明从萌芽到茁壮成长必不可少的土壤。

有着1100多年建城史的宁波,它的发展历程与港口的兴衰密切相关。“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这不只是一座城市自信的宣言,大量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证实,宁波自唐宋以来就是一个国际性的港口城市。这里不仅是外国来使与贸易商团主要登陆口岸和出海通道,还是从浙东运河通往中原的航道。这些功能和作用注定了宁波港在中国港口史上必会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远古的河姆渡到现代化的宁波舟山港,中间跨越7000年,这不仅仅是时间跨度,更是空间与文化、文明的跨度。宁波港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也是最年轻的港口,在岁月的长河里几经沉浮,在千年的轮回里显示出着极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