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看着五四文学社公账上的资金,陈铭章若有所思着。

然后陈铭章想到一个加快四合院建设的方法。

俗话说的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加快四合院建设的最好方法,就是砸钱!

陈铭章找上魏广教授,提出增加施工工人的要求,然后增加的人工成本,由五四文学社支付。

魏广教授见陈铭章这么说,还能说什么。

这时候其他的不好说,建筑工人一抓一大把。

整个京城登记失业率达到了5.9%,这仅仅是有登记的,没有登记的更多。

都不需要花费太多,甚至只需要管饭,再给点钱,有的是人抢着干。

仅仅一天功夫,施工工人数量就增加了三倍。

直接按照陈铭章的建议,采用三班倒施工。

这时候可没有规定,晚上不得施工。

晚上直接挂上照明灯,便可以跟白天一样施工。

从经济性而言,这么做其实不经济,但是对陈铭章而言,多付点工资,施工进度能加快两倍多甚至是三倍,完全值得。

现在一个建筑工人,才多少工钱?

这一天,陈铭章去了一趟新华书店,此时新华书店的人很多,有的在挑书买,有的则是在安静地看着书。

大家口袋不丰,除非是真的特别喜欢,不然的话是舍不得买书的,能省一些是一些。

所以,大部分人来新华书店不是买书,而是看书。

陈铭章发现,这才多少天,新华书店的架子上摆的书更多,种类更多了。

在去年恢复高考之前,书店只许卖九类书,其中六类是革命领袖的著作。而恢复高考的通知下达后,新华书店增加的第一类书,就是教材以及高考有关的书。

陈铭章看到人们如饥似渴地看着,心中感慨,中华民族真的是将重视教育刻在了骨子里面,大家如饥似渴地看着书,其实是追求知识。

中华民族有着太多太多的优秀基因,而这些优秀基因注定是会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来。

陈铭章看着一个小姑娘捧着一本《地理图册》看的津津有味,还有一个貌似知识分子的老人家,看的居然是英文版《中国履行》,而且看的很入迷......

“还有《陈铭章的伤痕文学》吗?”一个青年问道。

“没了,明天你早点来,晚一点就轮不到你了。”

陈铭章心中暗自惊讶,没想到自己的书卖得这么好。

这才早上10点,自己的书就卖完了。

再看看新华书店的职工,那叫一个轻松,只需要看着书不要被偷走,然后再收钱就行。

不过也是,一直以来新华书店就是个不错的单位,和大工厂工人没法比,大工厂的工人那是万众羡慕,从生到死一条龙,全部包办,但是新华书店的工作胜在轻松。

哪怕最低等级的工作人员,那拿的也是政府办事员的工资,也就是最低45元/月的工资标准,可谓是工资高、工作轻松。一家新华书店的店长,那最少是正科级干部,往往工资更是达到101元/月。

这时候,新华书店就是相当于国企单位,而且还是遍布全国的,每个区/县,至少都会有一家新华书店。

陈铭章听到有人在低声讨论着,写文章当作家。

显然,去年国家恢复稿费,正在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曾几何时,在民国时期,作家是何等了不起,社会地位高,收入也高。作家都是可以不必有固定工作,靠稿费生存,如鲁迅先生,从而立之年开始的24年中,平均每年挣得稿费16.8万大洋,每月1至2万多大洋,那绝对是足以过着非常富足的生活。

在五六十年代,作家也可以靠稿费生活、养家,如傅雷、巴金先生。那时候像王蒙先生,稿费是千字18元,其就因稿酬收入便过得上优裕的生活。

后来在那十年,稿费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法权’而被取消。在少的可怜的报刊上发表作品,是被严格画框的,所有的报刊几乎都是一种声音,文学艺术作品都要遵循‘三突出’原则,即突出工农兵英雄人物高、大、上,千面一腔,千篇一律,无论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散文等,写作者皆无稿酬。只有所谓‘写作班子’,可享受住宾馆免费,一日三餐,然后同样无稿酬。

这也使得,在那十年中,写文章真的是靠爱发电。

但是要知道,靠爱发电总是不长久的,毕竟人都是要回归现实,大家都得养家糊口,得过日子。

陈铭章的《牧马人》、《伤痕》、《黄土地》、《秋菊打官司》等作品,可谓是吃了时代红利,再加上陈铭章胆大,敢拿稿费。

比陈铭章更早写文章的或者同时发表的,那可是有很多人都不敢领稿费,或者领了稿费,拿出大半捐作党费。

显得那叫一个小心翼翼。

而到现在,恢复稿费已经差不多一年时间了,这使得更多人意识到变化。

陈铭章轻笑着,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总是能够吃得满嘴是油,他都拿稿费拿到手软,这些人才后知后觉。

要不怎么说,先知先觉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

下午,林卓韵下班回来。

看到陈铭章正沉浸在写作之中,没有打扰陈铭章,而是去厨房,烧火煮饭着。

冰箱里鱼虾、鸡鸭、菜都有。

老番鸭汤更是早上的时候就炖好了,只需要热一下汤就可以。

每天的炖汤,基本上早上炖,然后吃中午、晚饭两餐。

以前林卓韵住宿舍,午餐都是在食堂吃的,可是自从陈铭章放暑假后,林卓韵午饭、晚饭都会来到四合院吃,晚上也是住在四合院。

两人过着没羞没臊的二人世界生活。

陈铭章充当着人生导师的角色,不断地引导林卓韵,让林卓韵渐渐地学会一些造势,逐步地解放天性。

林卓韵也在努力地提高自己厨艺,比如在看着陈铭章做饭,她也学会了怎么做虾。

她的厨艺水平,正在快速地提升着。

比如这一次,林卓韵先是往锅中铺上一层盐巴,然后放入香叶、干辣椒、桂皮炒香,盛出一半备用,然后将虾依次铺在盐巴上面,最后再把备用的盐巴铺盖在上面。

这种做法,林卓韵第一次吃赞不绝口,在陈铭章的教导下便学会了。

还有西红柿炒蛋,林卓韵也掌握这一道菜。

等到做好三道菜,林卓韵身上都是汗。

哪怕这时候阳光已经不毒了,可是吃饭烧火就是热。

将饭菜汤放在石桌上,叫了一下陈铭章吃饭,林卓韵便去冲澡,然后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出来。

两人有滋有味地吃着晚饭。

三菜一汤,这放在这时候绝对是非常丰盛的。

逢年过节,吃的也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