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扭的瓜不甜,陈应运如果是贪恋仕途,那朱由检自然不会再用他。
其实,朱由检从陈应运的工作态度上来看,认为他绝对是一个商业人才,此番让他弃官从商,其实是平白地送他一场大富贵,这也是他陈应运的人生机缘。
如果陈应运他珍惜的话,那他的前途必定是无量的。
但如果他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那很可惜,这泼天的富贵注定将会与他擦肩而过。
朱由检没有用皇帝的权威来强迫他。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那怕朱由检看重陈应运的能力,但也会给他自由选择权。
陈应运此刻的内心是十分胶着的,如果他选择回通县继续地当县令,那他的仕途就十分地有限了。
那怕朱由检的心胸再宽阔,不计较他,但其他的大臣呢,谁能保证他们为了讨好陛下而不给陈应运穿小鞋?
一个拒绝了皇帝征辟的人,基本上就已经断绝了仕途的进近。
而选择跟随皇帝,那怕是弃官从商,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还怕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吗?
陈应运在心中也就纠结了几十息的工夫,最终他态度坚决地跪了下来,郑重其事地道:“臣愿追随陛下,担任蜂窝煤厂的厂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由检哈哈大笑,看来陈应运还是做出了最为明智的选择。
朱由检起身走上前去,亲自将他搀扶了起来,目光亲切地道:“陈厂长,十年之后,当你站到了大明帝国商业之巅的时候,你一定会庆幸今天的选择的。”
陈应运心底之中不禁是暖流涌动,能得到皇帝陛下的亲手相扶,这绝对是天大的恩宠。
再说了,朱由检亲口所说,十年之后,他将会有非凡的成就,君无戏言,这等于是给他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啊。
接下来,两人的谈话再无阻隔,畅所欲言,一直到掌灯时分,才将蜂窝煤厂的运作事宜全部沟通完毕。
朱由检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直接管理一个工厂的。
所以,他选择了陈应运做他的代理人,来全面管理工厂,而朱由检给他灌输的,正是后世现代工厂的管理模式。
陈应运头脑极为灵活,可以说是一点即通,听着朱由检给他描绘的商业蓝图,陈应运听得是心潮澎湃,心驰神往,胸中更是豪情万丈,已经是准备是撸起袖子大干快上了。
朱由检给了他直接上奏的权力,不论蜂窝煤厂出了什么状况,陈应运都可以绕过内阁和司礼监,直接上书给他。
紧急的情况下,陈应运还有直接进宫面圣的权力。
这份殊荣,那怕是六部的尚书恐怕都没有。
“陈应运,果真是一个应运而生的天选之子啊!”看着陈应运离去的背影,朱由检不禁心中是暗自感叹了一声。
从一次短暂的接触之中,朱由检就看到了陈应运踏实肯干的一面,搞企业不光得有文化有头脑,最重要的,还得有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
从这一方面来说,陈应运确实是堪当大任的。
所以,朱由检才会将自己建立的第一座工厂交给他来打理。
如果陈应运确实能挑起大梁的话,那后续朱由检还会给他加更重的担子。
大明工业革命的号角即将吹响,站在这个风尖浪口上的人,将来必将也会成为帝国的商业巨子。
与其说是朱由检选择了陈应运,倒不如说是陈应运选择了这个时代,他就是为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将来的前途必将是不可限量的。
用过晚膳之后,王承恩小心翼翼地问道:“皇爷,今晚何处就寝?”
朱由检想了想,道:“景仁宫吧。”
景仁宫是田贵妃的居所,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朱由检决定今夜在景仁宫就寝。
再说了,想想田贵妃那狐媚一般的体态,朱由检不禁是心旌飘荡。
这就是当皇帝最大的福利了,尽享齐人之福。
“摆驾景仁宫——”王承恩尖着嗓子高声喊着,声音在紫禁城内回荡着,余音袅袅。
……
四更三刻,天还是乌漆麻黑的,但午门外,已经是人声鼎沸,挤满来了前来的上朝的官员。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当官还是一件挺辛苦的事。
尤其是这些有资格上早朝的官员,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在这么个冷得几乎能冻破石头的冬日凌晨,早早地就候在了宫门外,脚趾头都能给冻麻了。
比起后世的那些官员,朝九晚五,冬有暖气,夏有空调,舒舒服服地呆在豪华办公室里,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吏部右侍郎李长庚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慢慢靠近韩爌,低声地道:“韩公,前几日下官递上的奏章昨个给驳回了,圣上的意思是不让再写雅言,全用白话,而且还有严格的字数限定,这……奏章都用白话来写,与贩夫走卒一般,岂不是有辱斯文?”
还没等韩爌说话,旁边的几个官员也是深有同感地道:“就是,自古文人墨客写文章,都讲究个文采斐然,如果奏章都写得粗鄙不堪,白话连篇,那莫不是要让世人耻笑吗?”
钱龙锡瞥了一眼站在远处的李邦华,道:“昨天陛下在东暖阁召见李邦华和徐光启,李邦华上疏兵政三十条,被陛下当做了范文,传抄各部,要求以后的奏章全部按这个范文来写,韩公,这个李邦华您可得当心啊!”
虽然说李邦华也是和他们一样为东林党人,但李邦华行事素来比较激进,甚至不曾顾及东林党派的利益,这一点已经让许多党内人士为之不满了,有些人要求与之划清界线。
这次李邦华上疏兵政三十条,虽然条条切中时弊,但其中有些与东林党人的利益有很大的冲突,而且还被陛下当做了奏章的范本,还要害得大家都去写白话文,你说这个李邦华不是蠢就是坏,钱龙锡都耻与之为伍。
韩爌也暗暗地扫了李邦华一眼,看到缓缓开启的宫门,淡淡说了一句:“先上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