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大汗,岳托台吉多铎贝勒来报,已经顺利拿下大安口,斩杀明军大同总兵满桂,俘获副总兵麻登云。”
皇太极此刻的大营距离大安口也仅仅只有十五里,岳托多铎拿下大安口的消息很快就传递了过来,这也让皇太极揪着的心稍稍地安定了下来。
代善兴奋地一拍大腿,道:“太好了,拿下了大安口,我军的退路终于有了。老四,赶紧地下令吧,将围攻龙井关和洪山口的人马撤下来,所有人马赶紧地从大安口撤退吧,这鬼地方,真一刻也不想呆了。”
皇太极没有搭理他,而是转头去问帐下的僚属:“明军袁崇祯部、张维贤部可有动作?”
僚属禀道:“回大汗,根据最新的消息,明军此二部人马一直驻留原地,未有调动之迹象。”
皇太极长叹了一声,道:“崇祯小儿,倒也真能沉得住气啊,坐视大安口失守,居然不派一兵一卒救援,倒也算是一个狠人!”
反攻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固然重要,但皇太极并没有将目光只集中在这三关之上,毕竟这三关地势险要,建奴十万大军根本就施展不开,只需派遣少量的精锐,攻下一处关口也不算有什么难度。
皇太极更多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明军的援兵上面,三关告急,皇太极就不相信朱由检会无动于衷。
只要明军派出援兵来救援三关,那皇太极暗伏的兵马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攻其所必救,围点打援就是一种阳谋,明知道是坑,你也不得不往下跳。
但出乎皇太极意料的是,这次明军眼睁睁地看着大安口失守,居然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这样的忍耐程度,在以前和明军的交锋之中,可是从来也没有出现过的。
屡试不爽的招数,这一次居然会失灵了。
这确实让皇太极是深感意外。
拿下了大安口,算是解决了建奴军的后顾之忧,但龙井关和洪山口尚在明军的手中,建奴军的危机依然是存在的。
原本皇太极准备捞上一票再走的,但现在看来明军主力龟缩不出,朱由检根本就不给他任何机会。
为了攻取三关,建奴方面也付出了不下的代价,战损比达到了二比一以上,建奴的伤亡比明军要大。
这对于皇太极来说,也是一个不堪承受之重。
再加上以代善为首的建奴诸贝勒,此刻的厌战情绪极大,都恨不得立刻回师辽东,谁也不想在这个鬼地方多呆上一刻。
所以,思量再三,皇太极也只能是选择从大安口退兵。
他下令多尔衮和莽古尔泰分别从龙井关和洪山口撤军,向大安口方向靠拢,其他各路建奴军也向大安口进行汇合,各旗人马依次有序地撤向关外。
按照安排,建奴八旗是最先撤离的,其次是汉军八旗,至于断后的任务,则交给了蒙古科尔沁部和哈喇慎部。
喜峰口这条入关的道路本来就狭隘,绵延数百里,建奴军一旦撤退,那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再想玩迂回包抄的手段也没有可能了。
而一旦建奴大军真的撤退,明军也就不可能坐视不理了,肯定会派兵追击的,留下来断后的人马,堪称是九死一生。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皇太极自然是不肯将建奴八旗兵留一部来送死的,所以蒙古人便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替死鬼。
建奴军的撤退,几乎整整地持续了一夜,直到天明时分,皇太极才率领着正黄旗的人马通过了大安口。
站在长城之巅,策马向南回望,皇太极不禁是唏嘘感叹。
这一战,终究是他失败了。
虽然突破了明军的长城防线,但在坚如磐石一般的遵化城下,皇太极却是折戟沉沙,而且还痛失了他引为智囊的范文程,损失惨重。
现在他也不得不承受这么一个结果。
“崇祯小儿,此仇不报,我皇太极誓不为人!”
皇太极暗暗地在大安口发下了一个毒誓,幻想着他可以重临此地,一雪前耻。
只可惜,皇太极没想到,这是他此生站到距离北京城最近的地方了,这次离开了大安口,他终其一生,也再没有机会靠近长城了,更别说什么复仇血恨了。
————————————————————————
当满桂战死大安口的消息传来,除了朱由检是古井无波之外,其他的臣工皆是扼腕而叹。
为孙祖寿满桂的战死而叹。
更为错失了全歼建奴生擒皇太极的机会而叹。
但朱由检却清楚,这个结局是早已注定了的。
毕竟以现在明军的实力,想要一口将建奴完全吃掉,根本就是不实现的。
能击退皇太极的这次进攻,避免京畿之地沦陷,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了。
这次的遵化之战,实是大明的国运之战。
输了,大明江山社稷必然是蒙受重大打击,江河日下,难有再翻盘的机会。
赢了,大明还有挽救的机会。
能有这般战绩,夫复何求?
只可惜,最后的战斗,折损了明军的两员大将,让这场令人振奋的大胜稍显美中不足。
但这就是战场,战场之上,任何事情都会发生,谁生谁死,都没有意外。
或许朱由检可以采用更为稳妥的打法,那就是坚守遵化,在遵化一线构筑一道坚守的防线,与建奴打持久战,消耗战,最后逼迫皇太极退兵。
但这样的持久战对明军来说并不是太有利的,毕竟天寒地冻,军费开支浩大,只会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明朝财政雪上加霜,加速崩溃。
而且皇太极迟迟不退兵的话,始终会对明朝防线形成最大的威胁,万一皇太极瞅准机会,寻个破绽,攻破了明军的防线,那么朱由检的计划很可能就会破产。
所以朱由检最终决定还是兵行险棋,突袭三关,截断建奴的退路。
就算是无法全歼建奴十万大军,但最起码围歼的架式是摆好了,皇太极一看大势已去,只能是萌生退意。
尽快地结束这场大战,是朱由检首要的任务。
孙祖寿和满桂本身就是战死在己巳之变中的,这次战死在遵化之战中,倒也不足为奇。
“传令方正化、袁崇焕、张维贤、赵率教各率本部人马,全线追击!”
先前朱由检一直按兵不动,只是担心皇太极的伏兵,现在大安口失守,建奴全军撤退,朱由检自然不会再有什么顾虑了。
该是痛击落水狗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