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看到了袁崇焕的踌躇,微微一笑道:“放心,朕不会抽你的干将,朕所需只有三人,刘兴祚、周遇吉、黄得功,这三人,不会让袁爱卿为难吧?”
刘兴祚袁崇焕自然是知道的,这是来自建奴那边的降将,以诈死叛金归降明朝。
只不过刘兴祚身份存疑,不管是沈有容还是袁崇焕,都不敢轻易地重用于他,目前刘兴祚也只是一个参将的身份,在锦州军效力。
至于周遇吉和黄得功,袁崇焕就不知道了,毕竟关宁军十余万人,袁崇焕也不可能人人都叫得上名字吧。
袁崇焕有些纳闷,刘兴祚做为降将,身份存疑,在辽东一直都未受重用,为啥朱由检点名要他?
至于周遇吉和黄得功,皆是无名小卒,朱由检缘何知道关宁军之中会有这两个人,而且还要钦点为禁卫,真是离了大谱了。
“陛下既然看重他们,臣只管遣来为陛下效命便是,刘兴祚臣知晓,只是周遇吉和黄得功臣并不识得,还得容臣回去查明才是。”
“周遇吉乃锦州卫人,黄得功乃开原卫人,他二人职位较低,爱卿不识也属常理,此番是有人向朕推荐了他们,否则朕如何认得?”
袁崇焕暗暗点头,这恐怕也是最为合理的解释了,否则他都不认识的人皇上深居内宫,又如何能识得。
至于是何人向陛下举荐的,朱由检不说,袁崇焕也不敢细问。
袁崇焕告退之后,大堂之内便再无几人了。
孙承宗上前揖礼道:“陛下天纵之才,如此韬略,建奴必受重创,此乃我大明之福,社稷之幸也。”
朱由检淡然一笑道:“计策虽好,但可惜我大明并无可用之兵,此次反攻,难有一成之胜算呐。”
孙承宗惊讶地道:“陛下的计划堪称是完美无缺,臣等就算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如此妙计来。臣粗通军事,纵观陛下的计划,臣都无法寻出破解之策来,建奴人长于蛮力,疏于谋略,想要破解陛下的合围之计,岂能如此容易?”
朱由检摇摇头,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乎困兽?十万建奴,就等同于十万头杀红眼的恶狼,身陷绝境,更能激发起他们的斗志,而我军多年以来军政荒废,兵备松驰,残兵羸卒,何堪一战?围敌就如同是筑坝,洪水滔天,百里堤坝,但凡有一处溃决,便是功亏一篑,如此长的防线,如何能保证万无一失?”
孙承宗亦是默然了,陛下说的……好有道理啊,明军的战斗力参差不齐,这一点他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而这一次的围歼战,对于各路明军的要求其实是十分严格的,不能有任何的短板存在,只要一处失守,所有的努力就会化为乌有。
朱由检这次点名向袁崇焕要人,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支新式的军队。
旧军队真的已经是腐朽不堪,想要改造,难如登天。
所以朱由检决定要推倒重建,建立一支忠于自己,擅打硬仗的新军来。
周遇吉和黄得功,是朱由检所挑的不二人选,其忠诚和能力,是勿庸置疑的,朱由检知道他们都是辽东人出身于关宁军,所以才会向袁崇焕提出要人。
只是想不到目前周遇吉和黄得功身份低微,连袁崇焕都识不得这二人。
不过这样更好,真要他们俩个是关宁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袁崇焕还舍不得放人呢。
至于刘兴祚,朱由检更注重的是他对建奴那边军情的了解,将来要委以重任的。
而且,朱由检知道,历史上刘兴祚就是战死在这次的已巳之变中的,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朱由检决定先将他调过来再说。
看到孙承宗有些沮丧,朱由检悠然一笑,道:“孙老勿忧,这次皇太极纵然不死,他也得脱层皮……”
——————————————————————————
而对蜂拥而至的明军援兵,建奴上下一片愁云惨淡。
但皇太极却是不动声色,泰然处之。
遵化攻不破,建奴这次的军事行动其实已经是宣告破产了。
再耗下去,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徒费钱粮而已。
不过纷沓而至的明军援兵,却让皇太极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拿不下遵化城,但要在野战之中对付明军,皇太极却是有着十足的把握的。
更何况大部分的明军战力羸弱,领军之将全是些酒囊饭袋,除了老对手关宁军之外,皇太极还真没将其他的明军放在眼里。
明军的援兵虽多,但大多数跟来送人头的没什么区别。
本来皇太极已经是有心思准备要退兵了,但既然明军抢着来送人头,皇太极便改变了主意,决定砍下他几万颗人头再走。
这次偷袭喜峰口入侵明国,其实对于皇太极来说,究竟最终能拿到什么样的战果他也并没有什么底,只能是打到哪算哪。
皇太极初登汗位,这次出兵最大的目标就是建功,功劳越大,他的汗位就会越牢固。
攻城掠地是战功,开疆拓土是战功,杀敌斩将一样也是战功。
萨尔浒战役,建奴以少战多,照样不杀得明军是屁滚尿流尸横遍野么?
现在明军虽然人数占优,但皇太极从心底就没有慌过,拿不下遵化,无法突破明军的防线,但至少有几万颗人头拿回去,皇太极依然可以稳坐汗位。
所以,明军援兵越多,皇太极反而是越兴奋,他不退反进,率军大举南压,直逼遵化而来。
这一次,皇太极并不准备继续地死磕遵化城了,他将攻击的目标选定在了遵化城外的明军援兵上面。
遵化城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援兵,绝大多数的明军援兵都驻扎在遵化东南和西南方向上。
东南方向上,是袁崇焕的关宁军,皇太极也知道这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
所以皇太极将目光盯在了遵化西南方向上的明军。
这里的明军可是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互不隶属,鱼龙混杂,指挥混乱,这无疑给了皇太极一些可趁之机。
皇太极准备在西南方向上大捞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