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机关办文办会办事一本通
- 于立志编著
- 2250字
- 2025-03-13 16:45:21
第7讲 积累资料多多益善
资料,包括信息、情报、材料等,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之基础。好的文稿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丰厚素材积累的结晶。常看到有的人能写,一写就是几千字,又快又好。常听到有些人能讲,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讲个把小时不重复的话,内容深刻,有独到之处。他们能写会讲的重要原因,是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
积累学识在于广博,应用典故贵在简约,考核选择务求精审,收集材料必须翔实,这样写文章时才能下笔如有神。无数事实证明,学问家、专家、写作高手都善于“积学以储宝”,在研究前人或他人成果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和条件进行综合和创造。
学识渊博的马克思坚持数十年搜集积累资料。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记录了堆积如山的资料,他在椅子下用双脚磨出了一个坑,在地毯上走出了一条小路。他写《资本论》时,笔记和手稿有100多本。李卜克内西回忆说,他看见马克思“随时都写笔记”。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是从“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中概括出科学的思想来的。正因为这样,“他作出的一切概括,都是言之凿凿,铮铮作金石声;他的一切结论,都是坚如磐石,巍巍乎如山岳”。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回忆说:“无论何时,无论任何问题都可以向马克思提出来,都能够得到你所期望的最详尽的回答,而且总是包含有概括性的哲学见解。”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一生创作了上百部科幻小说,内容几乎涉及当时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比他的创作本身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他死后,人们从他的书房里发现,他的笔记和卡片资料,大约有25000本。这充分说明积累资料的重要性。
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掌握资料很多时,写起文稿就比较顺利,游刃有余;掌握资料很少时,写文稿就很打怵,觉得无从下手,即使动手起草,也常常写得支离破碎、捉襟见肘。可见搜集资料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搜集和占有丰富的材料,有人主张“竭泽而渔”。材料掌握得少,写时就会有捉襟见肘、不深不透或者笔下空空的感觉,甚至扭曲了客观真面目。毛泽东指出:“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13]搜集、占有材料,不厌其多,多多益善,以十当一;使用材料,反复筛选,选择那些最新颖生动、最有特点的典型材料,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原材料多了,头脑这个“加工厂”才能“制造”出有价值的高质量的成品。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都要注意收集,有可能这正是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收集材料不要把局部性事实任意扩大范围,把非本质、非主流的情况当作本质、主流。
毛泽东曾对文稿起草工作人员如何收集资料、起草文稿进行具体指导。针对有的文件“不扎实,轻飘一些”的问题,毛泽东指出,这是起草人“脑子里对此问题还很不懂的原故”。他要求文件起草人“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全国各省、市、县见于报纸的经验一齐找来仔细看一遍,边看边想,形成成套思想,然后下笔成文”,“修正文件,字斟句酌,逻辑清楚,文字兴致勃勃”。[14]他的这个要求,对我们如何搜集资料、起草文稿具有很实用的指导意义。
要尽力多搜集各种资料,增大知识储备量。中央纪委研究室原主任李雪勤于1984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央纪委工作后,抓紧时间学习党风党纪等方面的知识,认真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大部分内容,记了大量的读书卡片。他认为,有的资料在写作时有可能用在文稿之中,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撑,成为文稿中的亮点。如在一次起草个别干部自杀调查报告时,他突然想起30年前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时摘抄在卡片上的一句话“自杀是违反自然的”,于是把这句话写进课题报告中,增加了调查报告的理论性和厚重感。
多年前,部门领导交给笔者一项任务:为了搞好警示教育,剖析本省某钢铁公司原总经理违法违纪的案件。为了写好这个案例剖析材料,笔者到省纪委了解这个案件的查处情况,收集了新华社记者对这起案件的报道,然后到那个企业纪委了解此案件的具体情况。掌握了较多资料后,笔者很快写出分量较重的案件警示材料,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以组织名义印了2000余份,下发到所属单位纪委,作为警示教育材料,收到较好的效果。
积累资料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搜索。通过电脑网络和报刊可以搜索一些资料,例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中国纪检监察报》、《光明日报》等。将电子版资料存入邮箱,当为首选——这种方法便捷而安全。邮箱存的资料如果太多,可以将一些资料存入网盘。将资料存U盘也可行,但要防止U盘丢失和中病毒。到图书馆借阅图书、阅览报刊,搜集内部网站电子版资料,也是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有效方法。每次搜集的电子版资料,可以将各个标题记在笔记本上,便于在短时间查找。
2.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每页纸不要记得满满的,留下三分之一空白,便于以后补充同类内容或记下自己的随感、疑问、评论。
3.剪贴报纸、记卡片。剪贴报纸是有效利用报纸的好方法。记卡片,可摘录原文,也可只记题目、出处,也可将自己的读书体会记下来。每张卡片上只摘记一项内容为好,把同类内容放在一起。记卡片比较灵活,使用方便。
4.收存资料。要做工作的有心人,调研活动的参与者,留心大事要事新事,注意随时收集电子版的和纸质版的领导讲话、会议报告、典型经验、领导参阅等资料。收存资料最好科学分类,以便使用时能迅速查找到。
资料积累在于利用,利用率越高,其价值越大。机关干部应重视有关资料的搜索查找和日积月累。这是解决“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一个很实用的途径,坚持数年,积攒成“百宝箱”,用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益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