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两国内战,使者献宝

“宣,渤水国使者!”

王宫侍卫,立于门前,传唤使者。

在门外焦急等待的青头渤使者,终于听到传唤,赶忙手持符节跨上台阶,进入政事堂。

使者抬头环视一圈,两侧站满文臣武将。

因为这是较为正式的两国邦交场合,所以周方提前命主要官员到场。

使者来到王座前,望着上面端坐的年轻王者,恭敬拜道:“外臣渤水国丞相,名叫来征,拜见大夏蓟北王殿下,恭祝蓟北国昌盛安定!”

群臣挑起嘴角,微微点头。

姿态放低,见面先说好话,人家自然高兴。

“来大人不必多礼。”

“谢大王!”

来征穿着渤水国特色服装:窄袖的兽纹短衣,头戴青色尖帽,插着羽毛作为装饰。

至于本人,身材圆润,大饼脸。

周方明知故问道:“不知渤水国王,让来大人出使我国,所为何事?”

来征深吸口气,把脸涨红,道:“回禀蓟北大王,我们渤水国在百年前,由于大臣鸣摇作乱,背叛渤水王族贞氏,导致国家一分为二,后来贞、鸣两家以渤水河为界,建立东西两个渤水国,约定互不干涉。”

东西渤水国,是官方稍微正式点的称呼,而青头渤和黑头渤是蓟北这边的民间称谓。

“奈何那鸣氏狼子野心,百年来屡屡犯边,派军渡河,劫掠我国土地,屠杀我国子民,简直丧心病狂!”

来征的嗓门大,丧心病狂四个字,恨不得让街上的百姓都听见。

周方不语。这些都是话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谁知道其中有什么蝇营狗苟。

来征换成哭腔接着说:“我王贞越如同蓟北大王您一样,一向仁厚,体恤百姓,不愿意多兴刀兵,国家因此太平,那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啊~”

“可这鸣氏相反,不事生产,只好劫掠,国民凶悍,争勇好斗,尤其现在的东渤水国王鸣鄯,竟然倾尽举国之兵,意图彻底灭亡我西渤水国,我西渤国王亲自领兵抗击,却一时不敌,时局危矣!”

周方差点没压住嘴角,打不过就打不过,说什么仁厚爱民。

周方佯作惊讶,“哦?竟有此事?如此看来,你们西渤水国的国王,虽然不会打仗,但还是个忠厚人?”

来征袖子擦眼泪,“额……是啊是啊~”

周方话里的调侃,听得在场的臣子们发笑。

如果来征要问:你们笑什么?那就是想起来高兴的事情。

周方:“说了这么多,这都是你们渤水国内部之事,与我蓟北国何干?”

来征恳求道:“我西渤水国与大王的蓟北国向来睦邻友好,互通有无,若是让凶恶的鸣鄯王吞并我西渤水国,必将威胁蓟北国边境。”

“因此,为保两国友好,边疆安定,我王贞越特遣外臣前来,请求蓟北大王出兵相助,共同抗击东渤水国王鸣鄯!”

来征说出真实意图,群臣便低着头,各自小声议论。

周方还没表态。

来征扯出笑脸:“我王贞越为表诚意,特意命小臣携带国礼而来。”

他往后一招手,仆人们抬着十几个大箱子上来。

来征一个个打开箱盖,诸臣瞪大眼睛。

“哎呦,这是珍珠啊,还都是上品货色!”

“好漂亮的鹿角,那是鹿茸,还有那是几百年的人参?”

“是貂皮,雪白的貂皮!”

……

来征伸手,介绍道:“大王请过目,我王贞越,赠送蓟北大王黄金白银一箱,上等东珠、蓝宝石以及红玛瑙一箱,上等紫色水晶、鹿茸等各一箱,以及三百年野生人参一颗……聊表敬意。”

紫水晶、蓝宝石和红玛瑙!

群臣也惊叹不已。

“价值不菲啊。”

“这渤水区区一个小国,竟然有这么多好东西?”

“怕不是把历代国王的库藏都拿出来了。”

“那也不算少了!”

……

连周方也手肘撑着桌面,眼神被那颗好似人形的人参吸引过去。

卦象提示,这枚人参可以帮助自己突破境界。

眼见周方被吸引,来征觉得有机会,说道:“只要大王愿意发兵相助,我王愿意倾尽国库,贡献更多的宝物!”

周方收回眼神,淡定说道:“出兵之事不可儿戏,贵使旅途劳顿,不妨先下去休息,本王与众臣商议后再做决断。”

“多谢大王,小臣静候您的传召,小臣先行告退。”

随着来征退下,政事堂一下子回荡起大臣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

“康相以为如何?”

周方问话,群臣安静下来。

康仲辅走到中间,礼道:“回禀王上,臣以为应当出兵相救。”

“说说看。”

“臣以为,青头渤与我蓟北国素来友好,两国交界也无刀兵,而黑头渤性情凶悍,若是让黑头渤吞并青头渤,而与我国接壤,那下一个被频繁扣边的,不就成了我蓟北国了?”

“康相言之有理。”

“嗯,唇亡齿寒呐。”

有许多官员认同。

右内史彭会站出来反对,他说道:“臣以为不该发兵!”

堂上一静。

周方:“为何不该出兵?且说说。”

彭会向周方行了一礼,然后转身道:“王上,诸公,我蓟北刚刚经历洪灾,虽然应对及时,准备充分,百姓伤亡不大,可仍旧是有四县之地被洪水侵袭,不少地区如今还是一片泥泞,正需要人力财力重建,若处理不当,仍然有民乱之危。”

有官员点头:“嘶~这也说的在理啊。”

彭会的话让官员们沉思起来。

“哪怕救灾及时,可今年粮食减产也是板上钉钉之事……但凡对外征伐,粮草消耗甚巨……而且现在百姓疲惫,也需要时间休养。”

彭会抬头拜道:“王上,臣受命内史,管理国家民政,请王上慎重考虑出兵之事,还是以国内建设为主,切莫好兴刀兵!”

众臣听到好兴刀兵的说法,心里一惊,纷纷望向周方。

周方并没有生气。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自从自己就国蓟北以来,短时间内连续发动三场战争,虽然不是什么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大战,可对蓟北国来说,几千人的征战,也是不小的负担。

康仲辅反驳道:“彭内史,好兴刀兵之说不妥,王上多次对外征战,是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将战火挡在长城以北,并非意气用事。”

“如今这渤水国事也是如此,敌人有可能威胁国境,若不主动御敌,难道等敌人叩边之时,再仓促应战吗?”

“这……臣不是这个意思,臣……臣知罪!”彭会意识到自己失言。

周方摆摆手:“无妨,总得有犯言直谏之人,彭内史主管民政,为国内民生发声,也在职责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