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有钱的猪
- 1984我的风华时代
- 吃饼干的鳕鱼
- 2610字
- 2025-04-13 22:01:56
华夏银行在一座金融大楼里。进入大厅,走廊铺着一条长长的暗红色的地毯,显得贵气。
这时候银行还没有普通客户和VIP客户的概念,想办业务,也不用叫号,都得规规矩矩的在柜台前排队。
“办存折”足等了半个钟头,好不容易轮到云楠了。
“户口本、自己填表”银行大姐指了指柜台上的样表:“别填错了哈。”
“存多少?”
云楠潇洒的把编织袋往柜台上一放:“都搁这儿呢。”
银行大姐看着袋子里成堆大团结差点惊掉下巴。
“我的天老爷呀,小伙子你就拎着这那么多钱,一个人在街上溜达,不怕被抢了吗?”
“没事,大姐,我有保镖”云楠竖起大拇指朝阿兰比划了一下。
阿兰咬着小白牙,伸手向他腰间抓去,大拇指和食指在那么一拧,疼的云楠哎呀一声叫了出来。
大姐笑呵呵的说道:“现在的小两口,真会玩,再瞅我家那死鬼,哎...”
这年头谁苦谁知道。
阿兰羞红的低下头:“大姐,你误会了。”
“对,大姐,你真误会了”云楠赶紧说道:“再说她也配我不上。”
“哈哈哈,小伙子,你真逗。”大姐笑出鹅叫,就是有点瘆得慌。
看着云楠这小两口不像什么坏人,但大姐照例询问:“看你年纪不大,哪来的这么多钱啊?”
“嗨,大姐,这不今儿上午刚抢一个银行,赶忙给你们送来了,要是公安问我,你们银行得算同谋啊。”
话不掉地上,是东北人骨子里带来的。
“哈哈哈。”
实锤了,大姐笑点确实低。
“你说话可真有意思,以后银行有事记得找大姐。”
看来大姐是把云楠当金主爸爸了。
一听云楠这话就是扯犊子,大姐性子豪爽,也不再磨嘴皮子了,扯着嗓子大喊道:
“小李,把经理叫来,来大客户了,多派点人过来数钱。”
这大嗓门把来银行办业务的人目光都勾了过来,真眼红啊!
一头有钱的猪还把这么好的一棵白菜给拱了,到哪说理去?
再过30年,大家才恍然大悟,好白菜只能被有钱的猪拱来拱去。
正应了那句话,缝里藏针嘛!有钱就行。
现在的存折是横开的,样式非常简陋,长的跟这时候电话簿似的。封面上面是“活期储蓄存折”六个红色大字,下面是一行小字:华夏银行沈城分行。
翻开存折,里面长的跟记账本似的,存入一栏手写的小写数字的:“25000”,后面还盖了个工作人员名章。
云楠留了 2000元。现在银行还没开通异地存取业务,自己手里留点过河钱。
“云楠,你怎么没都存上啊。”阿兰警惕的看着周围人,小声嘀咕道。
“我一个大老爷们,怎么着手里怎么不得留点零花钱啊。”
“你管2000块钱叫零花钱?!”
云楠笑笑没说话,这话说的确实有点欠揍。
1984年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不足1000元。
八十年代,国家提倡先富带动后富,一批万元户横空出世。可国家也没想到的是先富的这批人一扭脸就把致富大门给关上了。
不仅关上了,还特喵的用封条给封的死死的。
临走时,云楠眼里还有点磨蹭,自己这么大的主顾,也不说送桶豆油啥的,牙膏也行啊。一伸手拦了辆皇冠出租车:“师傅,鸭绿江杂志社。”
80年代初,出租车刚刚在各大城市兴起。当时出租车司机可是个炙手可热的行业,一个月带干不干的大几百元。要是司机瞅你不爽,直接拒载,还得怼你一顿:爱特喵坐不坐。
俗话说“车轮子一转,公务员不换。”
这时候开车是个技术工种,是经过重重筛选的优秀人才才有资格。
“咚咚咚。”
“请进。”见是云楠,樊城眉开眼笑。
自从听说《东北的冬》这首轰动沈城的歌曲是云楠创作的,更是另眼相待。
这种天才未来会走到什么高度呢?
相识于微末,我得结下这份善缘。
为什么这段时间樊城放纵云楠什么也不用干,面对社里的抱怨,他一一怼回去。
“人家牛逼,你行你上啊。”
樊城还打趣道:“呦,云大作家来了,少见啊。”
“樊主编,我可是天天等着您的召见呢,您这儿日理万机的,都把我忘了吧。”
他这嘴啊,真不吃亏,还怪我喽!
“小云啊,听说上午又把我们阿兰给拐带走啦。”
“咳咳咳”云楠端起茶杯,战术性喝水:“不怪阿兰,我硬拽着她去的。”
云楠也听出樊城字里行间的意思,谈不上不满,但上家人地盘蹭吃蹭喝蹭住的,还不出力,有点说不过去。
人家大老远来是找你玩呢?搁谁不得发两句牢骚。
樊城眼睛眯成一条线,笑里意味深长。
“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云楠拿出烟,适意对方,樊城点点头。
“樊主编,我给你们拉来一笔赞助,你有兴趣吗?”
“赞助?”樊城两眼冒绿光,社里想钱都快想疯了:“说说,怎么回事?”
“这阵子,你们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我没出上力,心里十分愧疚...”
我咋没看出你愧疚呢?又跑这儿绕我来了。
“咚咚咚“樊城敲了敲桌子打断他:“说事就行。”
“是这样,我跟省电台的关系还不错。”
“嗯,这个我知道。”
“他们想借助杂志社的平台,发表一些跟相关的文章,提高电台的受众,最关键的是可以出一笔费用。我一听说有这好事,第一时间想到您了,这事您觉得怎么样?”
云楠看着樊城的反应,嘴角含笑,思量下面该怎么拿下樊城。
本来是刘丹桦被拒,被他这么一说,倒成了替杂志社考虑。
这事行与不行,樊城多少还得承云楠个人情。东北人情往来特别浓厚,很多事情没点关系还真办不成。
“事倒是好事,只要文章立意好,哪怕文采不行,我让社里的人给改改不成问题。”
樊城转了转眼珠子,谨慎问道:“他们想发表什么方向的文章。”
哪有无缘无故的爱,樊城多了个心眼。
说是赞助,其实就是花钱发表文章,传不出肯定不好听,所以他才会说让社里改稿。
“艺术价值很高的那种,而且肯定是大众喜闻乐见,对于提高艺术鉴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为全省百姓提供一个优秀的学习窗口,属于积德的...”
樊城又敲桌子打断云楠。积德行善都说出来了,这小子是真能忽悠啊。
云楠尴尬的笑笑:“音乐鉴赏方面的。”
“这恐怕不行”樊城没含糊:“我们是文学类期刊,两者不搭嘎呀。”
果然!云楠这点想到了,又是文人骨子里较真的劲儿,也有人管这叫原则性。
现在的风气很正,也不存在金钱利益的诱惑,大家都规规矩矩的做事,不该做的绝不越雷池一步。
这也是计划经济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道是好是坏。
好处是文化人就剩下点名声在外,坏处是穷的要死。
“小云,鸭绿江是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的,从解放时期开始,致力于纯文学创作,为大众挖掘好的文学。让我搞音乐鉴赏,这不是大逆不道嘛!”
“再说就算我同意,社里的老人也肯定不能同意。”樊城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
秒懂!云楠表面不动声色。
看来樊城不是不动心,而是怕清誉受损。
万一发表了,肯定会有声音批评樊城不务正业,说点类似于“把鸭绿江这种老牌杂志社弄的乌烟瘴气”这种话。
这种脏水一泼,一辈子都洗不干净。
万一文化厅再怪罪下来,职务就算保得住,肯定也得背一处分,得不偿失啊。
处在主编这个位置,樊城不得不多考虑。
好在云楠早就算到这一步。
我还得给樊主编点勇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