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与VI设计:平面设计师高效工作手册
- 江奇志 姜佳薇编著
- 4188字
- 2025-03-28 10:56:34
主题06 更换Logo的那些事
出于各种原因,每年都有很多企业更新Logo,有的企业甚至频繁地更换Logo。比如国美,它可以说是换Logo“成瘾”的代表,曾在2007—2008年一年内换了3个Logo,如图1-43所示。各大卖场随之重新装修了3次,随后国美又更换了Logo,目前从名称到Logo换得面目全非。很多企业甚至请世界级设计大师改Logo,哪怕是被糊弄也在所不惜。为什么换Logo呢?新Logo一定比老Logo好吗?新Logo一定比老Logo成功吗?

图1-43 2007—2008年国美一年内更换的3个Logo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驱动,Logo也与时俱进,被调整、更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1.经营范围的调整
比如滴滴打车的经营范围改为了滴滴出行,出行包括打车、拼车、代驾、共享单车、出租车、顺风车、拉货等业务,远大于单一的打车,所以Logo也随之更换了,用一个横放的“D”字母换掉以前的具象出租车图标,这样更具包容性,如图1-44所示。哈啰也是类似的情况,先是做单车起家,然后经营范围扩大至出行,现在成了一个有更多业务的平台企业,于是在调整业务范围的同时也调整了Logo,如图1-45所示。

图1-44 滴滴Logo

图1-45 哈啰Logo随业务范围而调整
2.经营理念或策略的调整
Logo是公司理念的载体之一,若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有较大的调整,一般都会更换Logo。比如万科以前的标语由“让建筑赞美生命”变为“赞美生命共筑城市”,Logo随之由硬朗阳刚转为柔美纤细的风格,体现了贴心的服务,或许过于纤柔,现在又将笔画加粗了一些,如图1-46所示。但失去了早期四个“V”构成的窗棂元素(有人说像麻将桌),感觉万科的Logo缺少了灵魂。链家是知名的房介公司,本意或许是定位它们是买卖房子或租房的一个中间环节,如一个链条把卖家和买家、房东和房客链接起来,后来转为打造大型房产O2O平台的策略,有点“互联网+房介”的意味,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所有的店招及其他含有老Logo的物料进行了更换,如图1-47所示。再如苏宁易购原本是做线下商场的,2013年转型做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于是重新设计Logo,将其网址放到Logo上;2015年再次升级,而且加上一个类似IP形象的狮子头,其口鼻为白云状,隐喻其云商模式。当然,在2020年时做了微调:把黄色改浅,将网址改为标语,如图1-48所示。

图1-46 万科的3个Logo

图1-47 链家Logo

图1-48 苏宁易购Logo
3.制作技术的升级
无论做什么设计都得考虑当时的制作工艺,否则就难以实现设计的预期效果。因此限于工艺,有时不得不做出一些折中处理。以奥运会会徽为例,在以前的印刷工艺中,套印的难度较大,两色间留缝隙则能降低报废率,但目前的技术已经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国际奥委会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之后废除了Logo留空隙的样式,如图1-49所示。另外,Logo设计中的最小尺寸也会随着技术的升级而调整。在印刷技术不是很强大的时代,Logo设计慎用渐变色,现在也基本不是问题。

图1-49 奥运会会徽
4.适应当地法律法规
不同地方的法律法规也会促使Logo更换,有些商标在国内能用,但商品销往外国时则不一定能用,此时需要重新设计Logo。例如,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能将地名、姓氏、通用词汇和数字作为商标。不同国家或民族有相应的禁忌,如在捷克红三角表示有毒,在土耳其绿三角表示免费的样品,澳大利亚人忌讳兔子,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狗等。
联想集团是我国的知名企业,第一个图文Logo设计得非常不错,图形部分以软盘形象切入,融入了英文“Legend”的两个辅音字母。这样的设计在国内没问题,但是由于“Legend” 属通用词汇,是传奇、传说的意思,不符合大多数外国的法规,要外销商品就必须更改Logo。于是在2003年取原有的前两个字母加上拉丁文“novo(创新)”生造了一个词,有“联想创新”之意。最近几年又把蓝色改为红色,将字母改为不倾斜的,如图1-50所示。

图1-50 联想Logo的演进
5.重塑品牌,使品牌年轻化
Logo是品牌的重要视觉载体之一,随着消费人群的更迭或审美情趣的变化,品牌也需要维护或美容,使其保持年轻化。李宁是知名的运动服民族品牌,老Logo是从大量征集稿件中遴选出来的,非常经典。但经历20多年后,决定将目标消费人群定位为年轻一代,重塑品牌,于是进行了微调,既能一眼看出与老Logo的联系,又真正做到了设计上的升级,如图1-51所示。

图1-51 李宁Logo
6.制造话题引发关注
当广告不能产生很大的效果时,有的企业就会请知名设计师改造一下Logo,或许并没有什么亮点,但能制造话题,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知名设计师带来的流量大,其创造的广告效应的性价比甚至远超正常渠道设计发布的广告。这个话题放在本章下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7.提高品牌识别度
在商品或服务大量同质化的背景下,为了突出自己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更改Logo来实现。例如,同样卖水,怡宝用绿色包装,农夫山泉用红色包装。下面以百事可乐Logo的百年变迁为例来分析品牌识别度产生的影响。
百事可乐从出现到目前的100多年内,其Logo更换了十余次。从图1-52可以看出,1898—1940年,百事可乐的Logo用红色、飘逸的线条、带点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实质上是模仿可口可乐的设计风格,变化设计主要针对“PEPSI COLA”做字形变化的设计。1945—1962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瓶盖元素,色彩搭配使人联想到美国国旗的红、蓝、白三色,并且以蓝色为主色,使原本的红色变得更加醒目,有效地与以红色为主色的可口可乐在视觉形象上区分开来。Logo围绕瓶盖的位置变化和字体变化也做了两次调整。1971年,将1962年的瓶盖设计做了扁平化的调整,变成红、白、蓝组合的圆形,并添加了长方形的背景,整体Logo更具简约感与几何图形感,视觉效果也更有冲击力。1987—2002年,百事可乐的商标Logo围绕圆形和几何背景及字形做了数次设计和调整。2009年,为了提升对战胜经济危机的信心,将原来类似太极图的Logo改为笑脸状。
简而言之,百事可乐的Logo前40多年为模仿期,中间近30年是树立自己品牌形象的时期,距今近40年是年轻化、扁平化调整的阶段,如图1-52所示。

图1-52 百事可乐Logo的演进
8.审美变化
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不一样。在古代,无论中外都以胖为美,但现在基本都以瘦为美;20年前视觉设计以酷炫或特效为主流,现在以扁平化或极简风为主体。美与丑甚至会存在转化现象,埃菲尔铁塔由公认的最丑建筑到后来碾压巴黎众多地标;艳俗的乡村设计风格出自高田唯之手,竟被很多人追捧。在Logo设计领域也是这样,比如图形化Logo用久了就要文字化。Adobe系列软件的图标就是由图形到文字的转变,图1-53所示即为Photoshop图标的演进过程。很多企业Logo也去掉了图形而纯用文字Logo,如罗技、三星、上海家化等。

图1-53 Photoshop图标的演进过程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大写字母用久了就改为小写字母。大写字母给人的感觉很正式、严谨,而小写字母则有亲和力,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过于严肃的事物,于是很多Logo也就用小写字母了。万事达的新Logo除了进一步简化图形就是将所有文字使用小写字母,如图1-54所示。此外,Uber、百事可乐2009版也是如此。当然,用久了大写字母的改为小写字母的情况也是有的,如迪奥、荣耀等。

图1-54 万事达Logo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扁平化设计是大势所趋,不然就容易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大道至简,越简洁有力则越利于识别、记忆,故尽量将Logo做简化、扁平化设计也是一个趋势。苹果Logo在20世纪70年代就是一幅插图,后来经历彩虹条、粉蓝半透明、纯黑、灰色半透明、镀铬效果,直到2013年去掉所有特效,只保留灰色图形,如图1-55所示。此外,奥迪、MINI汽车、谷歌的新Logo也进行了去立体化、去饰线的扁平化处理。

图1-55 苹果Logo的主要演进过程
9.公司兼并、拆分或更名
公司分合或更名都是大事,都会重新设计Logo,甚至换了经营者也会更换Logo。比如索尼收购爱立信后更换成了索爱Logo,如图1-56所示;欧莱雅收购美即后也重新设计了美即面膜Logo。当然,子公司独立后也会重新换Logo,比如荣耀独立后就调整了Logo,如图1-57所示。

图1-56 索爱Logo

图1-57 荣耀Logo
公司更名必然会促成更换Logo,比如Dunkin' Donuts (唐恩都乐)更名为Dunkin'(唐恩), Logo也随之进行了更换,如图1-58所示。

图1-58 Dunkin' Donuts更名为Dunkin’前后的Logo
以上列举了Logo更换的一些原因,但并非所有原因。Logo是一个公司的脸面,随着各种原因更换无可厚非,但频繁更换就没有必要了。因为更换Logo会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比如设计费、装修费(包括线下和线上的店面)、重新做广告及其他费用。创建一个品牌很不容易,是靠多年时间积累起来的,若一下子变得面目全非,会让受众以为是另外一个品牌。2003年联想换Logo时在电视上打广告,笔者曾惊呼“现在的山寨货胆子也太大了,竟然在央视大模大样地打广告”,后来才知道那是正牌的联想因更换Logo在打广告与受众沟通。国美频繁更换Logo,2021年甚至连名字都换成了“真快乐”,看到新名称、新Logo,绝大多数的受众都不会联想到国美,这意味着以前几十年积累的品牌效应被清零,几乎从头开始,这绝非明智之举。事实上,“真快乐”用了一段时间后,于2023年1月又把名字改回“国美”了。因为Logo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改Logo绝非儿戏,其升级改造正如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渐进式地更改,与上一版Logo有联系,这样才会降低沟通成本与推广成本。尤其要强调一点,核心元素不可轻易改,比如阿迪达斯虽然多次更改Logo,但后期都保留了三条杠的元素,如图1-59所示;亨氏100多年来也多次更换Logo,但其楔形图案总被保留,因为那已经变成了它的无形资产。没有三条杠就不是阿迪达斯,没有楔形图案就不是亨氏。

图1-59 阿迪达斯中后期Logo
换句话说,一个企业Logo的核心图形元素已经成为一个广义上的IP,是该品牌视觉形象的灵魂,能与受众方便、快捷、有效地沟通。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但创新是非常难的,科学家一次成功的背后有成百上千次的失败,设计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人形成的惯性思维是新的一定比老的好,盲目创新其实包含一种暴力破坏心理,必须在遵循常识与规律的前提下创新。拓展到包装设计上也是一样,比如几年前出现的黑罐王老吉,它注定是非主流设计,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只要不是红罐,喝着就不是那个味道。这也能解释虽然加多宝花巨资开发金罐却又改回红罐的原因。可口可乐的正体字版包装和蓝罐红牛虽然设计不错却铩羽而归。
还有一种情况,Logo可修改的地方极小,若不说明改了哪些地方,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更改过,这也没有多大的必要。比如谷歌浏览器及钉钉的新老Logo,如图1-60和图1-61所示,虽然一大堆设计说明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对于大多数受众来说是没有多大感觉的。

图1-60 谷歌浏览器Logo

图1-61 钉钉Logo
总而言之,企业因为各种大事件升级、更换Logo是有必要的,正因为是大事件,所以需慎重,频繁更换Logo不一定是好事,而且新Logo不一定比老Logo美观或更有价值,就像很多经典影视作品,无论以最新技术如何翻拍,整体水平鲜有超过经典老版本的。在撰写本文时,传闻百事可乐又把Logo改回类似1971年版的效果,引得众网友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