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是以以下基本理论预设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首先,社会是由劳动分工、共同的情感、政府的强制力和社会成员的共同意识等因素为纽带结合而成的一种聚合体,其中,社会成员的共同意识是最为根本和基础性的因素。简言之,社会生活及其秩序的基础主要是共同意识这种精神性的因素而非物质性的因素。

其次,这种主要以特定的共同意识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又是一种像自然现象那样不以社会成员个人意志为转移,具有自身独立的结构、机制和规律的客观实在;因此,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要想使社会生活有序运转,就必须像自然科学家对支配着自然现象的规律进行科学研究那样,对支配着社会生活的那些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然后按照这些规律来行动。

最后,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本质上的同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本质上也具有同一性。这种无论在自然现象的研究当中,还是在社会现象的研究当中,都必须加以采用的统一的科学方法,就是实证科学,其基本原则就是将我们关于特定对象的科学命题建立在通过对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客观观察所得来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之上。实证科学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最高阶段,只有以经由实证科学研究得到的共识为基础,现代社会秩序才能够有效地建立和得到维持。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看到,孔德所提出的这样一些基本观点不仅被所有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所继承和发扬,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西方诸多非马克思主义结构论社会学理论背后共同的基本理论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