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
1996年1月16日,德恒在创立三周年之际,举办“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大型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副委员长卢嘉锡,司法部原部长邹瑜,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王怀安,司法部常务副部长张秀夫、副部长张耕等出席。著名学者、专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司法专家与行政管理者和律师及其客户,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与会者从立法、司法理论与实践、审判与辩护、客户需要与法律服务等不同方面对中国律师的职业定位、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律师管理及体制改革等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见解和理论成果。“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研讨会形成了重要的法律成果,1997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一书。这个研讨会坚定了德恒律师事务所走有中国特色律师之路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探索出一条中国律师改革之路
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律师改革之路。王光英副委员长在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司法战线的法律服务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标。在这种形式下,迫切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法律服务和律师队伍建设,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最近《律师法(草案)》经过充分讨论修改,出台在即,德恒律师事务所能够把握这一契机就当前中国律师的体制、律师业务和素质建设进行讨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7]
王光英副委员长充分肯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服务,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离不开法律服务,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也离不开法律服务。这是历史赋予律师的神圣使命。[8]他指出,从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民主法制需要来看,律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还是不够的,尤其是律师体制需进一步完善。律师队伍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律师改革之路,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律师队伍
要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律师队伍,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张秀夫副部长在研讨会上表示:德恒律师事务所是我们司法部直接主管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德恒律师事务所成立三年来,业务发展很快,我代表我自己、张耕同志以及司法部,对社会各界对德恒律师事务所的支持表示感谢。[9]修改后的1996年《刑事诉讼法》进一步提高了律师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律师更大的权利,大大增加了律师的工作量。律师需要更大发展。中国律师队伍“八五”期间比“七五”期间增加了一倍,达到89000人,到2000年要发展到15万人。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律师队伍扩大,业务发展,管理加强。我们确实需要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律师队伍,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10]
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
当代中国律师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我在发言中表示,希望律师职业成为受人尊敬、令人爱戴、让人欢迎、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职业。当代中国律师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其一,应该体现社会主义方向,反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本质要求,使律师职业成为加强、提高、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力量;其二,反映中国的文明与文化要求;其三,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律师队伍、律师制度和律师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律师的使命,实现律师工作的目标。[11]
律师事业发展与律师法律保障。在研讨会上,江平、张晋藩、郑成思、陈兴良等教授围绕中国律师人身及执业保障、职业定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著名法制史专家张晋藩教授全面介绍了即将出台的《律师法》,对进一步加强律师管理,保障律师权利;促使律师履行义务,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等将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它为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提供了保障。[12]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主任孙佑海认为,《律师法》立法宗旨应为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要加大对律师执业权利的保护,应将环境法内容列入律师资格考试范围。
律师职业定位与律师制度改革。华东政法学院孙潮教授提出“重新确定律师在社会中的定位”不是政府官员,而是社会的服务者、社会的咨询者。律师应以律师协会为主进行行业管理,律师事务所应当允许多元发展。[13]陈兴良教授指出,律师职业定位具有业务性、平等性、有偿性和自律性特征。律师执业具有不受官方干预的相对独立性。现在的合作制律师事务所从实质上看就是合伙,有待于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界定。《律师法》的颁布将使律师工作纳入法律调整的轨道,同时为律师执业提供法律保障。[14]
最高人民检察院孙力检察官提出提高专业化程度、注重社会效益、理顺律师管理体制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兼职律师胡云腾提出,律师应成为精通法律的专家,律师应积极参与国家的立法活动。
市场经济呼唤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市场经济呼唤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安指出,三峡工程需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进行建设,需要用法律手段进行保护。一方面需要靠法律手段规范承包商行为;另一方面,要利用律师保护我们国家的利益。三峡工程是第一流的工程,必须做到第一流的质量,第一流的施工,也需要第一流的律师服务。工程规模巨大,工程涉及数以万计的合同,而且合同标的额越来越大。这么大的合同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律师参与很有必要。同时,三峡工程需要国际融资40亿元,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我们也需要律师为我们咨询、服务。三峡总公司与中外企业合作,需要懂经济和法律的律师进行参谋。我们选择德恒律师事务所,是以市场经济方式,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而决定的。德恒律师事务所在工程开工以后,为我们做了一年多的工作,没有提任何条件。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确实有一批知识面广、公正敬业的律师。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凭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信誉,我们正式聘请他们为顾问律师。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国际交往中,法律顾问对我们的决策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律师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涌现出第一流的律师群体。[15]
迎接信息化社会挑战,为个体私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作贡献。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尹文书、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应明、中国软件登记中心主任李维,从计算机技术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要求“法律工作者要积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加快我国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以科学态度对待和处理新技术对法律提出的“挑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司司长惠鲁生向律师界朋友们提出两点期望:一是转变观念,立足市场,为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二是拓宽服务领域,为个体私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作贡献。
律师素质是律师事业发展的关键
律师素质是律师事业发展的关键。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教授要求中国律师要提高素质,捍卫法律的正义性,律师收费要与服务质量相结合,要与责任相结合。大连中级人民法院都本有副院长从审判方式改革实践对律师提出三点要求: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是国家和法律赋予律师的神圣职责。[16]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郑成思从自己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时的体会,讲述丹宁法官对“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律师”的解答,必须使自己的学识面尽可能地广,要尽可能多学一些东西,多掌握一些知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不掌握尽量广的知识,难以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律师。只有当律师用自己广博的知识把“灰色的”法律(死的)在自己的口中或笔下变为“绿色的”(活的),他(她)才迈向了“炉火纯青”。[17]
德恒律师学院创新律师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兼德恒律师学院副院长郑成良,从吉林大学和中国律师事务中心联合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律师人才的全日制法学教育学院——德恒律师学院的创办实践经验,分享律师人才教育培养的体会。一是把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培养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律师人才作为教育的定位;二是立足于受教育者未来工作需要来确定教育目标模式;三是根据受教育者未来职业需要强化职业知识教育;四是根据律师执业需要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五是针对律师职业特点进行严格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六是拓宽法律职业人文素质教育。[18]德恒律师学院教育风纪管理严于非法律专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走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研讨会收到大量论文,从立法、司法、理论、实践、客户需要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有关律师及律师制度改革问题。今天,王光英、卢嘉锡、郑成思等前辈已经离我们远去,有的嘉宾已成为法律界的风云人物,他们的真知灼见被中国律师事业近三十年的发展所验证。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德恒人年方三岁,就以“德行天下”的气概,把中国律师的路和德恒律师的路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探索研究。中国律师事务中心,一块被寄望成为中国律师制度改革和促进形成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的试验田,三年来被德恒律师事务所全盘承继。而今,德恒又登高望远,迈上一个新台阶。在这三十年里,我们自觉地以“国家队”要求自己,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探索实践,致力于培育中国律师精神,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