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相比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热潮刚刚掀起的那几年(2016—2018年),现在已取得肉眼可见的进步——了解区块链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不用逢人就从头讲起,拼命解释区块链究竟是什么(What)、何时和谁(When & Who)发明了区块链、为什么(Why)区块链技术很重要。现在大多数时候沟通话题会直奔更高层次,探讨区块链能够应用在哪里(Where)、如何(How)更好地运用区块链技术。
技术的应用只有通过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出来价值。运用技术的目的无非是解决应用中的缺点、弱点、疑点、难点、痛点、堵点、断点、盲点,补上需求满足中的短板。区块链技术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缘由亦是如此,不仅是为了更加安全、可信,而且为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思路、新的支撑手段,使得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生活的转型升级拥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人不能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但人可以制造升降机把自己升起来、制造飞机让自己飞上天。虽然没有“上帝之手”来协助我们人类“升维”,但就像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兰克林发现电,人类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来做到。数字化技术,包括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就是人类为自己“升维”赋能的手段。
然而“升维”并不简单。就拿区块链技术来说,虽然很多人初步掌握了区块链的技术原理,但在实践中用好区块链技术又是另一码事。例如,比较普遍性的区块链应用的做法是实现数据可信化,方法是把数据的数字指纹上链,声称利用了区块链“存证”功能。其实这是一种较大的认识误解和应用误区,是把区块链性质当功能来用了。再例如,有人一听说虚拟币挖矿和交易的禁令,就对“虚拟币”三个字噤若寒蝉,更不用说在业务系统中使用了。
因此,本书实际上悄悄夹带了一些“私货”。不过别误解,“私”指的是《区块链与金融科技》书名中没有的、隐藏的内容;“私”还指根据理论原理结合应用实践而形成的观点,是从知识中提炼出的知识。这些“私货”主要是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方法论。因为不是弄懂区块链与金融科技就可以了,而是要建立数字化思维,对区块链和金融科技及其应用具备科学、全面的认知,懂得如何采用合理、合规的方法以实现需求,这样才能让区块链和金融科技赋能数字空间走在正确的路径上。
许多人还遇到过这样一种尴尬场面:废寝忘食做出来的一个区块链应用设计方案,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用区块链”。当听到这个“灵魂拷问”时,注定就已经输了。类似的质疑还有“难道政府部门不可信吗”(为何还需要区块链帮忙?)、“没有区块链的时候也运行得好好的”(区块链只是锦上添花吗?),等等。原因往往不是方案没有写清楚或没有讲明白,而是设计目标没有选对,没有发挥出区块链技术的关键优势,没有挖掘出区块链技术的独特能力,业务上缺少创新性、技术上存在替代性,自然就会受到质疑,存在“为区块链而区块链”之嫌。
区块链的创始系统是比特币系统。比特币系统的设计动机是电子支付,包括电子现金生成和交易,是一套典型的数字化金融工具。因此,金融科技是区块链技术的出发点,也是区块链技术的特长。如果在区块链应用中抛弃金融科技能力,只用区块链来做所谓“可信存储”的数据容器,则无异于“扬短避长”。因此,本书将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并列,不单单是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赋能金融科技的考虑,也是因为区块链技术自起源就被打上了金融科技的清晰烙印。
温馨提示:本书附赠资源已上传至百度网盘,关注封底“博雅读书社”公众号,输入本书77页资源下载码,即可获取相关资源。
资源下载码:QKL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