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马里翁传略

弗拉马里翁(Nicolas Camille Flammarion)称得上是最广为世人所知的法国现代天文学家。184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上马恩省的蒙蒂尼勒鲁瓦,1925年6月3日卒于法国奥尔热河畔儒维西。

弗拉马里翁出生前,其父亲已由务农转为开设小商店。在全家4个孩子中,弗拉马里翁排行最小。父母曾打算让他成为一名教士,并让他在一所教会学校接受了初等教育。然而,甚至在孩提时代,弗拉马里翁的兴趣就扩展到了各种科学领域,尤其是被天文学的魅力深深吸引。他在5岁和9岁时,曾先后观看过1847年10月9日和1851年7月28日发生的日食现象。他11岁时就进行了天文和气象观测。在他的杰作《大众天文学》一书中,刊有一幅1853年彗星的素描画,那是弗拉马里翁在11岁时的作品。关于这幅画,他写道:

一个小孩子觉得一颗普通的彗星非常神奇,它第一次使他对这些天文奇观有了概念;这便是1853年的彗星如何震撼了我,如果允许我作一点个人回忆的话,那是在当年的8月,我从林贡古城的壁垒顶上观看它。在夏天温和的暮色中,这颗彗星闪耀着宁静的光芒。我甚至为这一景象画了一幅素描,却从未想到过这幅微不足道的绘画将来竟会有公开发表的荣耀。

1856年,弗拉马里翁的双亲因负重债举家移居巴黎,他本人也辍学当了一名雕刻徒工。他在工余到夜校学习英语、代数学和几何学,并日益坚定地放弃了成为教士的念头。1858年,一名医生在给16岁的弗拉马里翁治病之际,无意中发现了这位少年撰写的一大包题为《宇宙之演化》的长篇手稿。医生对此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便将他推荐给当时的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威耶(Urbain Jean Joseph Le Verrier)。几天之后,弗拉马里翁就到巴黎天文台以见习天文学家之衔就任计算员了。3年后,他通过国家考试,获得文理两科的学士学位。

勒威耶对弗拉马里翁颇为赏识,可是做这位台长的助手却不是舒服的差使。很久以后,弗拉马里翁说过,勒威耶“如果具有更和蔼可亲的性格,并且不那么喜欢样样都管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对科学和人文更加有用了”。许多员工都难以忍受这位台长专制暴躁的作风,弗拉马里翁也不例外。因此,他于1862年离开了巴黎天文台,到巴黎经度局任计算员,并在索邦大学听课。

与此同时,弗拉马里翁的天文写作也硕果渐丰。他的第一本书《可居住世界的众多性》于1861年出版,初次显示了他进行科学普及的杰出才能和优美的文学风格。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宇宙》杂志的科学编辑。往后十余年中,弗拉马里翁把许多时间花在写作和演讲上,但他还是想方设法挤时间做各种科学实验。他一度对地球大气问题深感兴趣,为此曾多次乘坐探测气球升空,以便研究高层大气的状况。他还写了一本题为《地球大气层》的书。

弗拉马里翁初期的天文研究工作与双星有关,于1871年写了有关这一主题的首篇论文。接下来的几年中,他计算了大量双星的轨道,并于1878年完成一份光学双星表,呈送科学院。1882年,弗拉马里翁创办了科普杂志《天文学》。1887年,他创建了法国天文学会,并担任首任会长。1894年《天文学》杂志更名为《天文学和法国天文学会会刊》。1891年,法国开始出版《弗拉马里翁年鉴》,直至1964年。

弗拉马里翁的一些初步研究工作,往往预示着日后的重大进展。例如,他在19世纪70年代探索“星流”的工作就意义深远。天文史家们认为,要是他能够坚持这些研究,就有可能大大超前于博斯(Lewis Boss)、爱丁顿、赫兹普龙(Ejnar Hertzsprung)以及其他人的工作。但是,他那过于活跃的大脑显然使他难以长期固守任何既定的研究路线。

弗拉马里翁的研究兴趣广泛,科学著述众多,涉及火山学、大气电学、气候学等许多题材,而他特别热衷于研究的课题则是火星。他是19世纪的火星研究大家。1876年,弗拉马里翁著的《天上的地球》一书中,以各家观测者的素描为基础综合制成一份火星图,美国天文学家洛威尔(Percival Lowell)认为它属于具有历史价值的火星图之列。书中刊出了他于1873年6月29日晚观测火星时亲手描绘的火星“沙海”图,这比贝尔(Wilhelm Beer)和梅德勒(Johann Heinrich Mädler)于1830年绘制的著名火星图复杂得多。嗣后,天文学家们开始发现火星上斑块的形态和颜色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1877年火星大冲期间,弗拉马里翁首先发现火星上某些区域的明暗程度和形状有所变化,并指出在相隔仅一两个月拍摄的照片上,已能察觉这种现象。在小望远镜中显现为均匀暗斑的“海”,在大望远镜中却呈现出无数微小的不规则黑点。此类黑点有些变深有些变淡,才使“海”的轮廓或色调有所改变。

1876年至1882年,弗拉马里翁任巴黎天文台的研究员。该台台长勒威耶曾于1870年在公众要求下被免职,后于1872年再度复职,1877年与世长辞。所以,弗拉马里翁在勒威耶手下工作的时间并不长。

1883年,弗拉马里翁得到一位法国富翁的资助,在巴黎附近的奥尔热河畔儒维西镇建立了一座私人天文台,即儒维西的弗拉马里翁天文台。他在此台工作40多年,发表了100余篇观测和研究报告。他利用该台的仪器,对火星作了大量观测,并全身心地投入了发端于斯基亚帕雷利的火星运河之争。他坚定地站在火星上存在运河和智慧生命——甚至比地球上的生命更高级——这一边。同时,他还报道探测到月球上有一个环形山发生了变化,并坚决主张那是因为有植物在生长的缘故。事实上,他热衷于相信所有的世界都有活着的生物居住。

1892年,弗拉马里翁出版了《火星这颗行星》一书。一位英国作者认为,这部书将是“未来多年中有关火星的标准著作”,只可惜它未被译成英文。但是,正如科学史上经常发生的那样,这部作品不久就被后来者洛威尔的著作超越了。1909年,弗拉马里翁著的《火星及其宜居条件》一书出版。

弗拉马里翁具有广博的知识、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所以看来并不奇怪的是,他在晚年对所谓“灵学”问题很感兴趣。他做过精细的科学实验,并敢于揭露这个领域中的骗局和谎言。

不过,弗拉马里翁最伟大的贡献是在科学普及方面。他为法国许多报刊撰写了大量普及天文学的文章。弗拉马里翁从1866年开始,就在巴黎作天文学讲演。此后,法国的其他城市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首都——如布鲁塞尔、日内瓦、罗马等,也竞相邀请他去演讲。他的每次演讲总是座无虚席,他使听众入迷的魔力,可以与英国的小说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媲美。

毫无疑问,弗拉马里翁最为成功、最受大众欢迎的天文普及著作就是1880年首次出版的《大众天文学》。直到他去世时的1925年,该书已在法国再版20多次。1882年,他因为此书而荣获巴黎科学院颁发的蒙蒂尤奖。许多天文学家皆因青年时代读了这部著作而走上了探索宇宙奥秘之途,著名的法国天文学家李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大众天文学》于1894年被译成英文,后来又译成西、意、俄、中等十多种文字,堪称读者遍天下。20世纪的美国科普巨匠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曾称赞《大众天文学》:“在19世纪的同类著述中,这乃是一部无出其右的杰作。”

弗拉马里翁是一位竭诚将天文知识传授给社会公众的权威性的天文学家。他热爱生活、思维敏锐,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写的小说,背景大多体现了科学为公众服务。弗拉马里翁的座右铭是:“科学知识应该大众化,而不应该庸俗化。”

诚哉斯言!

卞毓麟 (天文学家、资深科普作家)

2013年春于上海